芯片短缺,全球港口拥堵,供应链冲击何时休?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巨大且持续的冲击。
本来,随着疫苗的稳步接种和疫情的逐渐可控,这一状况有望得到缓解。但Delta变异株却让事情再生变故。
更具传染性的毒株和新一轮疫情的冲击,导致了工厂停工并进一步导致芯片短缺加剧。与此同时,全球港口拥堵状况持续恶化。
01
工厂停工导致芯片短缺加剧
目前,印尼、马来西亚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制造厂商交付的时间,相比往年的历史同期数据显得格外漫长。
8月上半月,工厂停工导致了越南鞋类出口同比下降42%。还有证据表明,由于新冠疫情对供应链造成的影响,目前越南的工厂工作人数比基数减少了超过一半。
马来西亚的疫情对车企冲击尤为严重,该国是是全球芯片测试和封装的主要中心,在这里,半导体被封装成小部件,控制从引擎到车头灯的一切。
然而这一环节特别容易受到疫情的影响,因为与高度自动化的芯片制造相比,芯片测试和封装需要更多的人力来进行工作。
此外,由于制造业的全球化生产,某一个零部件的缺少,将会导致此后供应链环节上更为复杂的部件缺少。
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此前宣布,9月份将把在日本的产量削减40%。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也表示,他们计划在几家北美工厂安排更多停工时间。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此前警告称,芯片短缺或导致全球汽车产业损失1100亿美元,这较其今年1月预测的610亿美元损失金额增加81.5%。产量方面,AlixPartners预测今年全球汽车产量将下降390万辆,这较其今年1月预测的220万辆增加77%。
大众汽车上个月表示,影响汽车生产的全球半导体短缺将在未来六个月进一步恶化。公司表示将通过将芯片供应转向更赚钱的车型,减轻芯片短缺的大部分影响。
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在此前预测,“芯片荒”最糟糕的时候在今年下半年,随后情况将逐步好转。虽然看好芯片业反弹,但他认为要到2023年,芯片业才能真正恢复到疫情前健康的供需关系。
02
港口瘫痪,跨国运输费急剧增加
疫情除了导致工厂停工,也令一些地区关闭港口以阻止他国疫情的传入。
据物流巨头德迅公司(Kuehne&Nagel)创建的集装箱运输平台seapexplorer数据,截至8月9日,全球有396艘船舶滞留港口,超过100个港口报告了存在拥堵等问题。而两个月前只有304艘船只受影响,突显了当前全球各集装箱港口超高压拥堵进一步加剧的态势。
另据信息公司IHS Markit数据,截至今年5月份,集装箱船等待停泊的时间比2019年增加了一倍多。北美地区的情况恶化最严重,2021年5月,船只平均锚泊时间为33个小时,而2019年5月的平均锚泊时间只有8个小时。港口的大规模拥堵导致船舶排队停靠和船期延误,挤占和占据了主要贸易航线上的大量运力,严重拖累了航运效率。
全部港口的持续拥堵,导致一些地区间的跨国运费较2019年的平均水平高出十倍甚至更多,去往美国和欧盟的跨国运输费用增加最为严重。
航空运输方面,由于航空公司将部分客机转为货机使用,航空运价从此前的高点出现了较大回落,不过仍然是2019年平均水平的2倍。
03
供应链冲击何时休
也有一些好消息,这些因疫情而停工的工厂有关闭时间限制,疫苗接种率的上升将会使上述情况得到有效缓解。
随着新加坡疫苗接种率有序推进,那里的人们大多已经恢复正常工作,马来西亚应该也会很快如此。
如果疫苗不再发生更严重的变异,东南亚的其他地区也基本都将在2022年初恢复如常。
而瑞银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预计港口拥堵情况将会持续到2022年。
不过对于新一轮疫情导致的经济冲击,各国的货币政策或许十分有限,这取决于具体的经济状况。
美国7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急剧上升至5.4%,亚洲的数据则相对温和许多。
随着各国经济的逐步复苏,通胀可能会暂时面临上涨压力。
瑞银集团预计,只有在经济的下行风险减少的情况下,各国央行才会对可能暂时出现的高通胀做出强硬举措。各国央行将在2022年底前开始货币政策正常化,韩国央行已于8月26日先于其他亚洲国家加息25个基点。
无论如何,疫情变化的好坏与否,将最终决定未来走向和供应链何时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