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城16天检测上亿人次,545例新冠确诊,上海没全员核酸为何就能控制疫情?(组图)
核心提要:
1.德尔塔毒株导致的此轮疫情波及17省。武汉、南京、郑州、扬州四城已经核酸检测近7000万人次,其中南京、郑州、扬州等进行了多轮全员检测。
2. 根据WHO的标准,核酸检测阳性率的安全阈值为5%。南京的阳性率不到10万分之一,比国际疫情安全线低了5000倍。
3. 全员检测的目的是为了精准地确定高风险、中风险地区,及时筛查出人群中的确诊病例,是清零政策的重要工具。部分地区全部阴性后仍进行了二轮检测,以防遗漏病例。
4.全员检测费用大,防疫人员也很辛苦。实际上,上海近日发生本土病例后,仅在密接、次密接和重点人群进行检测,结果也都呈阴性,疫情没有扩大。笔者在此呼吁:不应该让全员检测成为疫情后的第一选项,明确人群聚集检测也有传染风险,区别对待未导致传染的无症状感染者等阳性样本。
武汉14个月后再现疫情,对1232万人开启全员核酸检测,南京931万常住人口已经完成4轮全员检测,郑州、扬州进入第2轮检测。
仅这四城已核酸检测接近7000万人次
8月2日—3日,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均为江苏淮安确诊病例的关联病例。面对疫情,武汉已经开始了全员核酸检测,希望以最有力的姿态面对德尔塔病毒株。
武汉需要检测的常驻人口为1232万人左右,根据报道,武汉目前全市共设置了采样点 2820个,每个采样点将给2000-2500人采样。
每个采样点配备不少于4名采样人员 ,已有1.8万余名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参与现场采样工作。预计8月6日前完成全市全员核酸检测。
这一波疫情,可以说是德尔塔冲击波,始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破防。从禄口机场开始,德尔塔病毒走出了张家界《魅力湘西》传染链、常德穿紫河游船传染链、扬州棋牌室传染链,至少将疫情传到了17省。武汉以及目前湖北所发现的感染病例,都与淮安感染人员有关,而淮安的病例,均为7月22日至7月27日参加单位组织的张家界旅游团成员及其关联家人。
面对德尔塔冲击波,很多城市都开始了全员检测。截止8月4日,郑州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人数1118万人,已筛查出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99人。疫情严重的扬州也正在展开第二轮的全员检测。武汉的检测还在进行中,全员检测能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南京的结果。
▎8月4日,澳门决定对68万常驻人口开展全员检测 。
之前疫情控制良好的澳门检出一家四口感染南京的第一例感染病例,于7月20日发现。7月21日20时,南京市启动第一轮核酸检测,共检测了923.36万份样本,发现确诊病例74例。随后,又进行了第二轮、第三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第二轮核酸检测847.8万份,发现确诊病例81例;截至7月31日24时,第三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已采样890万份,其中876万份采样结果已完成检测,截至7月31日24时,发现确诊病例49例。三轮核酸检测,总共检测了2600多万份样本,总共检测出了204例确诊病例。德尔塔毒株导致的这波疫情,南京是第一作案现场。推测武汉不可能有南京那么多病例。
▎8月3日,武汉市经开区金域蓝湾社区,医护人员正在进行核酸检测工作
全员检测的阳性率是否有一个安全阈值?
南京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不到10万分之一,比国际安全线低了5000倍,为何仍要进行第4轮检测?
虽然国内的多个城市已经开展过全员检测,但是目前似乎没有一个安全性阈值的结论。关于核酸检测的阳性率,WHO认为安全线是5%,也就是说,如果所检测的人中,阳性率不到5%,那就是安全的,可以解封了。
南京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不到10万分之一,比国际安全线低了5000倍。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南京已经“封城”了。当然,这么比较可能有点儿牵强!很少有国家能做到中国的核酸检测水平,在绝大多数国家,核酸检测也是不充分,只会对部分人进行检测,而这部分人的感染风险本来就很高,如果对总人群进行检测,阳性率应该不会有那么高。
比如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8月2日做了21390次核酸检测,共检测出1392个阳性样本,阳性率为6.5%,这已经超过了安全线。假设真实感染人数是10倍,即13920人感染,而宾州的人口为1300万,如果做全员检测,阳性率应该是千分之一。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不同的人感觉不一样,有人感觉还有半杯,有人感觉半杯已经没有了。面对着同样的疫情,不同的国家感觉也不一样,有的觉得很安全,有的觉得太危险。所以,外国不理解中国为什么对疫情那么害怕,中国也不理解外国人为什么那么心大。
▎武汉全员检测期间,平时繁华的商场现在几乎空无一人。
中国能做到全员检测,大家应该是很自豪的,当然也正是因为中国的感染率很低,才可能做到这样的全员检测。全员检测,跟一般的核酸检测不太一样,可以将5个或者10个样本混起来测,如果检测结果是阴性,那么所有混合的样本都是阴性,如果出现了阳性,再分别重新检测每一个样本。
在阳性率很低的时候,绝大部分样本都是阴性的,这样的操作可以把检测试剂的成本压缩5-10倍。但是,如果阳性率太高,就没法这样做了,比如说如果阳性率为5%,那么混检后一半的样本都需要返工,不但效率低了,出结果的时间也会加倍。中国能进行全员检测,其实也说明了一个道理:疫情越小,各种操作越容易,越容易及时控制疫情。
▎7月26日,南京国际博览中心11号馆内,技术人员正在搭建“火眼实验室”。“火眼实验室”是华大基因针对新冠病毒检测而推出的专业生物安全核酸检测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助力南京疫情防控工作。搭建完成后,现场将有12个负压硬气膜实验室、15个负压软气膜实验室,每日可检测200万人份样本。华大基因几乎成为国内疫情检测的最大赢家。
全员检测不是凡尔赛,而是为了判断疫情的高、中风险地区。
同时也是清零政策的重要工具
全员检测是一个高成本的操作,进行全员检测,不是为了凡尔赛,显示一下疫情再糟糕,也甩国外好几条大街。通过这样的筛查,目的是为了精确地确定高风险、中风险区。南京三轮全员检测查出204例病例,从居住区域分布来看,江宁区174例,占85.3%,溧水区11例,占5.4%,这两个区占总量的90.7%。
分析表明,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京禄口机场和周边地区。根据这样的结果,南京才能对疫情做出合理的判断。对于一个传染性比较高的疾病来说,离传染源越近的区域,阳性率越高,如果检测结果表明病例集中,说明疫情发现得还算比较快,相对还容易控制。如果已经四面散发了,疫情控制就没有了重点,就可能失控了。
▎据了解,国内核酸检测试剂至少有两百多个品牌。
今年一月份,石家庄也出现过疫情,当时也进行了全员检测,也同样进行了三轮,在头两轮检测中,分别有87%和87.85%的病例都集中在藁城,在第三轮检测时,累计检出30例病例,其中25例都来自隔离点。虽然个别中高风险地区仍然检出阳性,但是低风险地区已经没有发现阳性样本了。
在三轮检测完成之后,石家庄的疫情进入了尾声,但是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还是有零星阳性病例。因为国内严防死守政策,一旦发现疫情,都会相应采取隔离措施。在这次的南京疫情中查出的204例病例中,从来源来看,集中隔离点93人,居家隔离36人,重点人员筛查48人,主动就医12人,社区筛查15人。
按照这些数字计算, 87%的阳性病例都在隔离和重点筛查的人群之中。可以这么假设,如果没有全员检测,那么社区筛查查出的这15人,就不可能及时发现,会成为疫情的隐患。从“找漏”的效果看,社区筛查查出的阳性样本越多,说明全员检测越有用!但是如果真这样了,说明疫情散发的风险很大,会给疫情的走向发出一个危险的信号。
如果连续做了三轮全员检测,发现阳性样本比较集中,每轮查出的阳性越来越少,说明疫情就基本稳了。前面石家庄的疫情如此,南京的疫情也应该如此。
▎配置在南京江北新区的车载式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
▎南京火车站南广场上的“猎鹰号”移动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
广东中山市、珠海市等地全员检测结果近千万人次全阴性,部分地区为何要进行2轮乃至4轮全员检测?
全员检测也出现了一个现象:一些城市的结果为“全阴性”。比如说中山。7月2日,中山发现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7月23日,中山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截至7月24日,全市累计完成采样5463760人次,结果均为阴性。
▎7月29日,江苏淮安洪泽区实施封闭管理,居民在接受核酸检测又比如说珠海。
7月26日,珠海报告新增一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随后启动全市全员核酸检测。截至27日,全员核酸检测累计采样125.76万人次;截至28日,累计出结果125.76万人次,结果均为阴性。再比如说青岛。去年9月,青岛胸科医院发生院内感染之后,也进行了全员检测,共检测了1075万人,结果也全部阴性。看到“全部阴性”的结果,大家会长出一口气,觉得放心了。但是真是这样吗?
比放心更放心的,是放心两遍,就是即便出现“全部阴性”,还要再全员检测一遍才放心。今年一月,在石家庄发生疫情后,廊坊固安县发现一名确诊病例,有石家庄旅行史。此后,廊坊连续进行了两次全员检测,全都阴性。廊坊人口为550万。最早进行全员检测的城市,是去年的武汉。2020年5月14日至6月1日,武汉近990万人接受集中核酸检测,没有发现确诊新冠患者。
武汉首开全员检测,是因为当时虽然医院里的病例清零了,但不知道外面是否还有散发的病例,只有经过全员检测,证明没有遗漏的病例了,才能表明武汉已经安全了,可以解封。但是,大家也许没有注意到的是,在武汉的那次全员检测中,总共检出无症状感染者300名,无症状感染者检出率为0.303/万。
理论上,无症状感染者也是病毒携带者,但是,这些无症状感染者并没有造成传染。对于去年的武汉,全员检测的价值在于能证明没有疫情。
当时不但需要这样一个证明来解封,也只有通过这样一个证明,从武汉到异地出差旅行,才不会受到特殊待遇。但是,如果病毒感染会频繁出现,全员检测到底能带来多久的安心呢?
珠海在7月28日完成了一轮全市全员核酸检测,全部阴性,但在8月3日下午,珠海又发现2名澳门居民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日,珠海又开始了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上海为何没有进行全员检测却控制了疫情?
国内接种疫苗超17亿,接种疫苗高的地区可否改变全员检测标准?
在2020年,人类还在幻想新冠病毒会完全消失。但是2021年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幻想。目前全球每日新增新冠确诊60万人,即便在以色列等疫苗接种率比较高的国家,疫情也出现反弹。在几年之内,新冠很难消失。从长久来看,新冠病毒可能将在人类社会扎根。
不仅如此,目前的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已经在很多动物中传染。在很大比例的北美野生白尾鹿中,有新冠病毒抗体,但是并没有生病的迹象,说明鹿已经跟新冠病毒共存了。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还增强了感染鼠类的能力。如果鼠类都感染了病毒,而人类非要与病毒你死我活,那么可能活下来的就是病毒。
人类没有选择,只能选择与病毒共存。能打败病毒的,只有病毒,不会是人类。如果病毒将长期存在,那么我们将不可能以零感染为目标。要长久维持抗疫成果,我们的措施也必须有持久性。问题来了,对于全员检测来说,我们可以负担长期、频繁的进行吗?武汉、南京、郑州、扬州等15个县市的全员检测,估算已超一亿次。
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招标价为15~20元/人份。目前这些全员检测的费用,以及其他大部分核酸检测的费用,都由政府负担。但是,政府的财政预算也不是大风吹起来的,不能想要多少就有多少。除了费用,进行这些检测需要采样,防疫人员很辛苦,民众也需要非常配合。在此,有必要提出三点呼吁。第一点,自上而下都不要给地方政府压力,不应该让全员检测成为出现疫情后的第一选项。
如果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出现了1例或几例病例,而且都是有关联的病例,就进行全员检测,甚至反复进行,这样真的好么?国家的钱,真的用在刀刃上了吗?各地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决定检测的范围和频次。比如上海近日发现本土病例之后,进行了6万多人的检测,主要是在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以及重点人群之中进行,结果都是阴性。
如果疫情没有扩大,应该不会进行全员检测。用最低的成本,对最关键的人群进行检测,才是最科学的操作。当然,这也是“在瓷器店里抓老鼠”,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如果疫苗接种率已经很高了,我们还不能承受这点风险,又有什么必要呼吁大家打疫苗呢?
▎7月28日凌晨,在成都市青羊区优品道广场临时核算检测采样点,附近居民及商户企业员工正在排队接受核酸检测采样。
第二点,明确全员检测可能带来的风险。人群聚集检测不排除传染风险。要防止病毒传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要避免聚集。但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全员检测,采样的时候就不可能避免人员聚集。如果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会不会反而造成传染?在南京7月31日报道的确诊病例中,病例197号为2岁男孩,流调表明:“7月21日随家人在禄口艳阳广场排队做核酸检测,期间家人与邻居有近距离交谈(接触确诊病例)。
7月23日晚,随家人与另一邻居在家后院交谈(接触确诊病例),后居家隔离未与外人接触,无访客。7月31日因核酸检测阳性通过专用救护车转运至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当日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有没有可能是在排队采样的时候与确诊病例接触,导致了感染呢?这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不能说一个操作只有好处,没有代价,只有平衡考虑各种因素,才能获得最佳方案。
第三点,区别对待阳性样本。疫情流行了一年半多,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这样一个知识点:核酸阳性结果,并不表示就有可以导致传染的病毒。所以在樱桃表明检出核酸阳性,并不见得接触者都会被感染。恰恰相反,虽然国内有多起食品检测阳性的报道,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例消费者因此被感染的病例。而且这些报道,还是在之前几乎没有推广疫苗接种的情况下。
所以在去年武汉核酸全员检测结果中,虽然有300个无症状感染者,但是并没有导致感染的继续发生。核酸检测结果中有一个Ct值,Ct值越低,表明病毒越多,可以根据Ct值来判断传染的风险。应该基于Ct值,对是否要大规模进行隔离、检测做出判断,减少长期防疫的成本。希望武汉全员检测的结果,是一个能令人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