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元大起大落后,跌势会持续吗?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盘整之后,近阶段的澳元汇率波动幅度突然变大。从6月16日开始,澳元兑美元汇率就不断下挫,一度跌至0.75以下位置。直到6月18日,澳大利亚统计局公布就业数据——失业率进一步下行至5.1%后,澳元才小幅回升。
如此大幅度的汇率变化不免让人担忧,澳元汇率未来走势如何。而在本文对澳元走势作出分析预测前,有一点首先要说明:到底是什么让澳元如此大起大落?
较为明确的是,近期的澳元波动,实际上是由美元走势巨大震荡带来的被动涨跌。
上周,美联储表示可能在2023年末加息,在如此“鹰派”论调影响下,美元大幅升值,超乎很多人的预期。这也就造成澳元在内的各类货币价格一阵暴跌。
但随着市场在本周初开始重新审视美联储提早加息的可能性,美元价格也有所回落。到了6月21日,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DXY)当天下跌0.36%,也因此澳元兑美元汇率重新回到0.7538左右的位置。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股票市场。本周一澳股ASX 200指数受到上周美股大跌影响,也暴跌133.6点,跌至7235.3点,成为一个多月以来表现的最差交易日。不过今天(6月22日),在美股三大股指反弹的带动下,ASX 200指数在开盘也跳升1.3%,几乎又弥补回了昨天的损失。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期澳元汇率的波动趋于缓和;但长期而言,我们判断澳元汇率仍将趋向于承压。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预计未来两年,美元上涨趋势比澳元更强。这是由于,当前美联储和澳联储的各种对外表态显示出,美国加息的速度很可能快于澳大利亚。目前有七成美联储官员认为将在2023年加息,甚至有一些人认为不排除22年底的可能性。
尽管有一些澳大利亚金融机构的经济学家认为,澳大利亚也会在2023年加息,但目前澳联储的口径仍是:2024年之前不会加息。
当然,这不仅仅因为两国央行表态不同,核心问题在于两国的通胀也不在一个水平上。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续两个月暴涨,年通胀率已高达5%。而环比通胀率上升0.6%,说明持续通胀不完全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低导致。
而澳大利亚目前的通胀率仅为1%左右,距离澳联储的通胀目标非常遥远。因此,虽然澳大利亚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和劳动力市场恢复更快,可能更容易导致澳联储提早退出量化宽松(QE),但加息大概率会晚于美国。
这就意味着澳元中期走势会弱于美元,导致澳元汇率倾向于下行。
第二,澳大利亚经济恢复明显领先于其他的主要发达国家,主要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的推动,这也使得澳元汇率自去年底以来非常坚挺。
可这一支撑澳大利亚经济走出疫情的先发优势,不可能永远保持下去。相反地,由于疫苗接种速度较慢,澳大利亚对外开放会晚于欧美,导致在未来恢复全球经济秩序过程中可能会“掉队”。
不仅如此,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正在接近顶峰价格。随着更多供给恢复,以及中国最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控制原材料价格,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不可能抑制维持。
以此前价格飙升的铜矿为例,我们在6月21日有关铜矿价格走势的文章已经指出,由于产能恢复仍需时间,同时中国、美国和欧洲等经济体复苏带动大量需求,未来1年内,铜矿仍将维持紧供需关系,预计价格会在8200美元—9800美元/吨的高位。但随着2022年产能的释放,以及各国量化宽松的逐步退出,预计2022年中后期,铜矿将回落至6500美元—8200美元/吨的理性价格区间。
综上所述,美元的价格走势是短期内影响澳元汇率的最主要的因素。只要美元出现大幅震荡,澳元汇率就会在其带动下出现显著波动。
从近期美国的经济数据和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而言,美元要形成大幅上涨趋势的可能性有限。而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末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言论也有“放鸽”迹象,他认为通胀因素是暂时的,暗示讨论加息时机未到。
但中期来看,利空澳元的因素较多,包括美国加息可能早于澳大利亚,工业生产原材料的猛涨势头大概率会在明年结束,澳大利亚的国境开放可能晚于其他国家而不利于未来经济的持续复苏。这些都将使得澳元汇率在中期承受一定的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