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不结婚的啃老族,靠爸妈遗产活到现在,住1亿的豪宅,20年不打扫堆满垃圾...(组图)
前阵子,一个72岁的日本爷爷因为啃老上了热搜。
他不结婚不赚钱,20年不打扫房间,垃圾成吨。
一辈子只工作了两年半,靠父亲留下的遗产养活,还扬言没钱了就卖掉房子,要继续啃老到90岁。
起初,网友们对这位老人的行为嗤之以鼻,纷纷表示不赞同。
可是随着节目不断的深入,老人背后的故事和经历,令人百感交集、唏嘘不已。
01
住在垃圾房里20年,
啃老我还能啃到90岁
被网友堪称为“啃老鼻祖”的日本老人叫前田良久,现已72岁高龄。
一次偶然机会,前田爷爷遇到《可以跟着去你家吗》节目组,并且答应了对他家的拍摄邀约。
从前田爷爷口中,得知他的一生无妻无子,亲人和朋友也都相继离世了。父母给他留下的只有一些遗产和一套豪宅。
但当节目组走进他的家时,却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
这个前田爷爷口中价值过亿的豪宅竟是一个无法下脚的“垃圾场”。
房屋破旧不堪,屋顶的天花板早已发霉,一副随时都要坍塌的趋势。
地上更是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纳豆盒子、垃圾报纸、书本、杂物......堆积成山。
平时使用的碗筷,甚至是刀具也随意直接丢在地上。
看到满屋的狼藉,节目组震惊地问道:
“那您平时都睡在哪里?”
老人拨开地上的一沓报纸,露出一张被磨出大洞的榻榻米,就地睡下,挪了挪身姿调整姿势,一脸轻松地说:
“就睡这儿。”
老人的一日三餐也很粗糙,基本上都是纳豆、糙米和洋葱。
仅仅因为它们都很便宜。
曾经网上有人测评过纳豆盒子,评价皆是:打开后有一股脚臭味”,干吃都难以下咽。
而吃完纳豆的包装则随意全部丢在地上,扔得遍地都是。
至于家里会不会滋生虫类或者难闻的异味,他也从不在意。
节目组对此不禁向前田爷爷发出灵魂拷问:“您平时都不打扫的吗?”
老人笑了笑,坚定地回答:
“一点儿也不。”
“那为什么不扔掉垃圾呢?”节目组依然不理解,继续问道。
“因为扔垃圾太麻烦了。”
前田爷爷的回答让在场的人无言以对。
自从他的父亲去世后,前田爷爷已经20年没有打扫过这间屋子了。
看着这满屋子的垃圾和邋遢的老人,也许有人会觉得他很懒惰,很堕落。
但其实他曾经也有为生活努力过。
前田爷爷出生于精英之家,从小便过着优渥的生活,高中就读于一个一家遍布精英私立学校。
但在高三那年,他顺风顺水的人生戛然而止。
当身边的同学纷纷考上了名牌大学,只有他,落榜了。
第二年重新再来,依然榜上无名。
连续的高考失利,让他成了精英同学圈子里的笑柄。
之后前田爷爷去参加工作,却因为学历不好而不受重用,屡屡不顺的工作遭遇也导致他产生极度自卑的心态。
有些人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
但也有些人就此趴下,一蹶不振。
前田爷爷成了后者。
不得志的工作遭遇彻底击垮了他,曾让他一度酗酒消愁,并因饮酒过量肾脏受损,导致前田爷爷不能继续再工作,再也没有奋斗的欲望。
于是前田爷爷决定宅在家啃老终生。
后来父亲去世后,他就靠着父亲的遗产度日余生。
“每月用五六万(约三四千人民币),算下来还能用七八年。 如果够幸运没死的话,卖掉土地,还能啃到90岁。”
随着父亲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纷纷离去,这所房子成了一座包裹着回忆和孤独的空壳。
“接下来的人生就只剩等死了吧。”
老人淡然地对着镜头说道。
在命运的分岔路口,一次又一次的泄气,让前田爷爷逐渐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从一个幸福的小少爷,变成一个垃圾堆里的啃老族。
有人说:那是老人所处时代造成的,当时的日本泡沫经济促使大量日本人失业,啃老度日。
所以不仅仅是前田爷爷,还有许多人选择丧与宅中,消磨余年。
不可否认,老人的遭遇,或许有时代的原因。
但当“啃老”变成一种习惯,某一天突然发现无人可“啃”,谁来为他们的未来埋单呢?
世间路千万条,就看你怎么闯,生活的滋味千万种,就看你怎么尝。
人生的选择权,从来只应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能因为时代的原因,我们就应该有堕落、颓废、啃老的理由。割舍了一腔热血,抽掉了满腹激情,任由着自我被堕落所吞噬。
正如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所说:
“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教会孩子选择正确的人生。
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不卑不亢,顽强的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02
告诉孩子:
成绩不是一切,人生价值有千百种
俞敏洪曾说过:
“人生无限的可能性和精彩,都从你自己的主动选择开始。”
每个孩子的人生都有着自己独特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让孩子知道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不是唯一,成绩更不是代表一切。
这是父母给孩子上的第一堂成长课,更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央视《心理访谈》的一期节目,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范成金,今年33岁,在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工作,整整十年,始终在家啃老。
啃老背后却是一个原生家庭毁了一个孩子的梦想。
在范成金的眼里,自己从未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永远只有打击。
她说自己喜欢雕刻,而母亲极力打击女儿,说那是不务正业,成绩才是一切。
她回忆起初中时很喜欢写写画画,还设计过运动鞋和服装,但当她兴致勃勃拿给父母看时,迎来的只有冷嘲热讽:“有啥用呀,有用吗?看书去!”
甚至还因此把她狠狠打了一顿。
久而久之,她心情越来越压抑,索性不工作了,就在家里啃老,就这样范金成成了“啃老一族”,一啃就是10年。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人生过度控制和打击,让孩子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学习和生活,那么他们对生活丧失希望,走向一步错,步步错的人生。
成绩固然重要,但成绩并不代表一切。
人生在世,优秀其实有很多种。
请不要让成绩绑架孩子。除了成绩,我们更希望孩子能够找到自己内心独有的力量,独立、坚强地成长。
03
学会放手
孩子才能走的更远
周国平在《爱与孤独》中说:
“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凡降于我们身上的苦难,不论是疾病、精神的悲伤还是社会性的挫折,我们都必须自己承受,再爱我们的父母也是无能为力的。”
父母给予孩子再多的物质也不能保障万无一失,给予再多的爱也不能代替孩子经历人生。
最聪明的父母是会给予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独立,让他无论经历什么,都具有强大的自我意识,拥有面对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
2018年,一位80多岁的丁阿婆将自己的儿子告上法庭,背后的原因令人无限心寒和唏嘘。
48岁的大儿子本科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硕士拿到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名校+海归,本应是丁阿婆骄傲的资本。
但自己的儿子归国后竟然选择不工作,在家啃老7年,靠老母亲3500块的退休工资在上海苟活。
丁阿婆还说,大儿子白天睡觉,晚上打电脑,零食、商品包装袋随意堆在墙角,房间从来不收拾。
本该安享晚年的丁阿婆还患有尿毒症,大半的工资用来治病,如今还要养一个48岁的“巨婴”儿子。
无奈之下,丁阿婆只能以将他告上法庭来逼迫大儿子找工作。他不但没有悔过,还把自己的不幸推到母亲的身上,说是丁阿婆毁了他的前途。
丁阿婆懊恼不已,抹着眼泪说:“是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真是让人心酸不已。
每个无法独立的成年人,后面都站着包办一切的父母。
每个父母在样样替孩子包办的时候,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养一个巨婴。
然而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既能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又能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撒手,让孩子自己走。
李玫瑾教授曾说自己的母亲从来不娇惯她,反而从小对她进行 “吃苦”教育。
在她五年级的一次野营,老师担心她会太辛苦,不想让她去。妈妈却说:
“让她去,让她去锻炼,人早年都要吃苦的。”
以至于到现在,李玫瑾教授人生的成功也离不开母亲的“放手”。
演员胡可教育自己的儿子也是如出一辙。
胡可的儿子安吉,生性好动,有一次他在玩回旋镖时受伤了。
但胡可没有马上冲过去说:“妈妈保护你。”相反,她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段话,发人深省:
我的少年,在未来的路上,一定还有困难,但这并不影响那你勇往直前的脚步,你的微笑是最温暖的力量,我爱你。
其实,很多时候往往不是孩子不够独立,而是缺少一个可以独立的机会。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好的父母,懂得让孩子自己主动的成长。”
只有当父母学着放手,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他们才更有可能释放这种独立性,慢慢长大。
04
经受住磨难的孩子,方可振翅高飞
来人世间走一遭,谁不是猝然摔倒后,赶紧拍拍身上的尘土,再负重前行。
人生最难的修行,其实就是与自己和解。接纳自己的失败,接纳生活给我们的千斤重担,并且拥有继续奋力奔跑的勇气。
之前,一段名为“现实版活着”的视频在微博大爆,看哭了无数人。
视频中,警官拦下了一位运送700斤木材的大爷,担心大爷的身体关切地问道:
“家里人难道都不担心你吗?你爸爸不管你?”
大爷坦然地说自己父母和妻子早已离他而去,只有患智力障碍的弟弟和一条十多年的老狗陪着他。
这样的经历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无疑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大爷依旧很乐观开朗,看起来丝毫没有被生活的苦难而压倒的样子。
警官忍不住好奇问大爷:“家里面发生这么多的变故。但我刚才见你好像特别乐观,又是为什么?”
“往前看。”
大爷还扬起手,一共说了三遍。
警官听完后显然楞了一下,然后主动和他握手道:“我是打心眼里真心地敬佩你。”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早已经洞悉这世间的种种不易。殊不知,在这个世界的某些角落,总有人过着比我们想象中更艰难。
孩子终究会长大,父母也不可能庇护他们一辈子。
正如毕淑敏说道:
“你不能要求拥有一个没有风暴的人生,因为痛苦和磨难是人生的一部分。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
生活遇到瓶颈的时候,我们教会孩子的不能只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要在暴风雨中学会好好地享受生活。
路过的人,往往只能看到烟,而你要努力做一团火。
05
想起《随心》一书中的一段话:
"这个世界由各式各样人组成,各有各性格命运,各自选择自身的生活方式,求仁得仁,是谓幸福,并无固定模式。"
人生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评判对错的绝对标准。
但重要的是,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学会独立,从容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才是作为父母更该去思考的问题。
为人父母无论多么爱孩子,都没有时间和能力陪他走完人生的下半场。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是给他以独立的人格和力量,让他能接管自己的生活。
总有一天,孩子都将长大,独自面对生活的磨炼和美好。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孩子面对磨炼的勇气和享受美好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