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驱动国际野生动物交易”(组图)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在1998年至2018年间,226个国家间的野生动物交易量超过4.2亿只。
印尼警方拯救被非法交易的一只小长臂猿。
研究人员说,收入不平等正在为野生动物交易推波助澜。他们建议高收入国家应该向较贫穷的国家支付资金,以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
国际动植物贸易是全球濒危物种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一项新研究发现,野生动物大多从低收入国家运送到富裕发达国家和地区。例如,野生青蛙在马达加斯加被卖到美国,野生鱼类从泰国出口到香港。
研究人员认为,目前跨国协议中缺乏社会经济激励措施,可能限制了打击非法贸易的可能性。
野生动植物的跨境贸易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英文缩写Cites)的制约,该公约旨在减少对受威胁野生动植物的需求,推动动物种群数量恢复正常。
领导这项新研究的香港生物学教授廖佳桓(Jia Huan Liew)博士说,在一段时间内,对提供最多野生动物产品的国家设立一定的指标, 如果达到减少这种贸易的指标,应该给予经济奖励。
他对BBC新闻表示,在理想情况下,资金应来自富裕国家,因为他们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承诺,也因为他们在全球野生动物市场发挥着“不成比例”的巨大作用。
野生鸟类的非法国际贸易猖獗。
中国因素
研究人员认为,新冠疫情可能导致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的下降。原因是一系列因素,包括中国禁止野生动物消费等。
他们说,这应该被视为改变目前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状况的基础。
2021年是中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40周年。但中国国内长期以来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贸易监管并不严格,包括因为象牙等非法贸易受到国际批评。打击野生动物交易情况近年才有所改善。
特别是到2020年中国武汉爆发新冠疫情后,中国人大常委会2月2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并且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决定具体规定,要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
廖佳桓博士说,为了避免回到过去的状况,应该利用公众对食用野生动物产品可能带来的后果的认识有所提高这一机会来减少需求,并使中国对野生动物消费的禁令永久化。
很多野生动物被当作宠物出售。
国际调查排名
最新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它指出,在1998年至2018年间,全球野生动物贸易网络在财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更为广泛。
这项研究称,最大的野生动物产品出口国是印度尼西亚、牙买加和洪都拉斯,而美国是最大的进口国,法国和意大利排名在最大进口国的第二和第三名。
根据Cites条约,成员国必须在本国实施有关贸易限制。但批评人士认为,Cites在应对各国国内立法不足方面的作用有限。
国际野生动物贸易规模巨大。根据非政府组织的一份报告称,从2006年至2015年,仅从非洲合法出口到亚洲的活的动植物就有130万件,还有150万张动物皮和2000吨肉类。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