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国产业链的三个趋势(组图)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欧盟的变化对中国有警示作用。过去20年,欧盟产业链份额的下降固然是由于来自中国的竞争,但更根本的原因是欧盟内部经济活力的下降。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对产业链安全的强调达到空前的地步。这不仅是产业转型的需要,也是基于现实的考虑。疫情初期,各国对于口罩、医疗检测工具、呼吸机、甚至食品的进口竞争白热化。一时间,所有人都意识到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2021年2月,美国总统拜登下令对美国供应链进行100天安全审查,希望降低对中国的依赖。3月,欧盟表示要在2025年电池实现自给自足,并在2030年之前在全球芯片制造的份额翻一番至20%。
疫情之后,中美竞争进一步加剧,拜登的上台并没有扭转这种趋势。有人认为世界会形成平行竞争的两套产业链,中美分别为两套体系的核心。也有人认为基于中国工业在疫情后的杰出表现,中国将会主导未来的全球生产。我们认为新的生产秩序可能介于二者之间。中国牵头的RCEP和正在进行的中欧贸易谈判会加强中国在区域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同时中美竞争会给产业升级带来持续的压力。对中国来说,需要巩固自身产业链的优势,但同时仍要坚持开放和合作,和其他国家进行优势互补。目前,中国产业链有三个特别值得关注的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产业链一体化。
2020年底,中国和14个亚太地区国家签订了RCEP自贸协定,这也是亚洲第一个自己的自贸协定。RCEP最大的突破是新的制度安排,即“原产地累计制度”。在新制度下,工业中间品今后可以从15个成员国中的任何一个获得而不必加关税。这将会有效整合区域供应链。在过去,尽管中国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制造业的供应链是更平均的分散在亚洲的,许多国家有各自供应欧美的链条。RCEP签订之后,成员国之间将会最大限度的利用彼此的市场和生产线。
在这个一体化进程中,东盟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的优势除了和中国距离近、成本较低、RCEP保证的供应链稳定性以外,还有七个国家同时是CPTPP的成员国,这种重叠能帮助企业规避一部分地缘政治带来的贸易风险,也会给马来西亚、越南甚至文莱带来新的投资空间。同时,东盟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在提高。今后RCEP作为一个整体,内部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这也符合世界产业链区域化的趋势。
对中国来说,加入CPTPP仍是个遥远的计划。因为加入CPTPP意味着要接受美国在环保和劳工方面划定的标准(尽管特朗普任期内美国退出了CPTPP,但是标准条款基本保持不变),这将给国内的中低端产业带来巨大冲击。在2060碳中和的目标下,中国已经在做环保升级,但是距离美国设定的标准有距离,国内的产业现阶段也无法承担这样大的成本。
第二个趋势是产业链搬迁速度的放缓。
新冠危机放慢了贸易战以来产业链搬离中国的趋势。疫情后,所有产业都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对于数字基建的需求空前提高。中国长期重视在物联网、数据中心、5G等方面的投资,这将增大中国的吸引力。同时,尽管疫情的影响随着疫苗推进而有所缓解,但警报并未解除——印度、英国、巴西等地的新冠变种病毒已将当地的感染人数推向新高。由此,跨国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偏重持有现金、减少新投资、在尽力规避地缘风险的前提下发掘中国当地市场潜力。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