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13.5°C-16.9°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印度,正在经历一场社会超级大倒退(组图)

2021-04-26 来源: 吴教授来了 原文链接 评论12条

印度疫情出现超级反弹这事大家都知道了。

最近半个月,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从10多万一路飙升到35万,有媒体将其称为全球新的疫情“风暴中心”。

过去一年,西欧、美国、南美、西亚都曾成为疫情“风暴中心”。但老吴认为,印度不能被称为“风暴中心”,而是“超级风暴中心”。

因为,印度疫情形势和影响跟之前的“风暴中心”根本不是一回事。印度疫情,有可能引发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印度疫情必将超过美国

为什么说印度是“超级风暴中心”。可以给大家列出N个理由。

印度,正在经历一场社会超级大倒退(组图) - 1

第一,现在全球确诊人数最多的10个国家依次是美国、印度、巴西、法国、俄罗斯、土耳其、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印度单日新增病例总量>(美国+巴西+法国+俄罗斯+土耳其+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再换个对比口径:印度以17.9%的全球人口占比(13.6亿÷76亿),产生了超过30%的日均新增确诊。

第二,截至25日,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12天超20万。仅过去一周,印度新增超过200万确诊病例,这是什么概念?新冠疫情流行一年多,印度过去一周的新增病例就占到了全国总确诊病例的12%。

第三个理由就更恐怖了。印度持续刷新本国单日最高新增纪录和全球单日单个国家新增病例最高纪录。现在全球累计确诊第一的美国大约3300万例,累计确诊第二的印度大约1700万例。看着少一半,但大家看下面这两张图,就能明显发现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印度,正在经历一场社会超级大倒退(组图) - 2

美国新增确诊最多的时候也就30万例左右,而且是前期经过震荡后达到30万例,之后快速震荡下降。但印度的新增确诊曲线是达到30万后,还在指数级上升!新增确诊峰值能到多少呢?60万例?90万例?谁也不知道。

第四,再举个小例子管中窥豹。4月4日,新德里飞往香港的一架印度航班上,居然检测出53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这架飞机最多载188人,也就是说确诊率超过28%。

……

所有这些信息是曾经的任何一个“风暴中心”都不曾出现的严峻情况。我们现在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印度累计确诊病例超越美国已无悬念,将成为全球疫情无可逾越的“超级风暴中心”!

疫情反弹击溃印度医疗

从去年初疫情大爆发,已经有无数个国家的医疗体系被新冠疫情击溃。其中就包括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意大利、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巴西等新兴国家。

但是,这些国家在挺过疫情的第一波巨浪后,通过国家机器的强力动员,在随后的疫情反弹中,医疗体系勉勉强强算是抗住了。

印度完全不同。它的医疗体系是在疫情的反弹中,被彻底击溃、击穿、击毁。

早在4月18日,首都新德里的新增确诊病例就超过2.5万人,病毒检测阳性率飙升至29.74%,比飞香港那班航班还要高。也就是说,新德里平均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携带新冠病毒。

2000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啊,三分之一的阳性率,那就是差不多700万!有媒体报道,新德里现在每四分钟就有一人死于新冠肺炎。

如此严重的疫情,医疗体系不崩溃都不可能。印度德里首席部长阿尔温德·凯杰里瓦尔当地时间18日在推文上说,拥有2000万人口的德里,可用的重症监护床位已不到100张。“德里正面临严重的氧气短缺。鉴于病例激增,德里(对氧气)的需求远远超过正常供应。”

印度,正在经历一场社会超级大倒退(组图) - 3

这种情况可不仅是德里。在印度的29个邦中,至少11个邦已向国家政府通报医院床位、医用氧气和用于治疗新冠的关键药物短缺,并寻求立即帮助。

为此,印度总理莫迪专门召开高级别会议,讨论要求增加氧气生产供应,内政部要求各邦严格遵守医用氧气分配计划。

被击溃后的医疗体系,根本来不及救治潮水般的病人,死亡病例的快速增长成了必然。根据公开数据,印度单日新增死亡病例已经连续一周超过1000例。据《柳叶刀》预测,到6月,印度每天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2300人。

对于一位运气比较差的德里确诊病例而言,他有可能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遭受到连续的无助:医院人满为患不接收,接收后缺医少药;不幸病逝,但遗体火化还需要排队,火葬场煤炭供不应求只能改用木柴,然后木柴价格暴涨。当然,家人也可能迫不得已在露天停车场等地私自将其火葬。

印度,正在经历一场社会超级大倒退(组图) - 4

这不是耸人听闻,或者毫无根据的杜撰。德里一位叫维米尔·卡普尔的居民就向媒体诉说了他的经历:目睹大量病人死在救护车上,医院因床位紧缺、药物和氧气几乎耗尽无法收治病人;母亲的遗体运到火葬场,却发现火葬场已经不堪重负,等待火化时间从15~20分钟增加到五六个小时,火葬场改用木柴,木柴的价格上涨了三倍。

此外,有消息称,由于超负荷运作,印度苏拉特的一家火葬场的金属零件都烤化了,艾哈迈达巴德一家火葬场的烟囱崩塌……

疫情持续蔓延,确诊和病亡数字持续攀升。新德里电视台说,现在是自从1984年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以来最严重的时期。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的情况大家可以去自行百度。老吴只在这里说下博帕尔毒气泄漏导致的死亡人数是多少。直接加间接死亡,一共大约60万!

为什么是印度

实际上,早在新冠疫情爆发的前几个月,国际社会就表达了对印度疫情的担忧。

去年3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情况计划主任Mike Ryan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类对抗新冠疫情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未来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印度控制该病毒的能力。

一年后,WHO的担忧变成了现实挑战。那么,为什么是印度成为抗疫的薄弱环节?

在这里,老吴谈一下自己的分析。

第一,印度是超级人口大国,部分地区卫生条件差。印度人口有13多亿,马上就要超过中国成为人口第一大国。而且,印度人口超级密集,达到454人/平方公里,日本也不过347人/平方公里。这就给疫情大传播提供了基础条件。

其中,印度的贫民窟更是防疫极其薄弱。例如,在印度最大贫民窟(孟买塔拉维),2平方公里中居住近百万人口,且卫生条件极差,根本不可能进行常态化防疫、消毒。孟买对10197人的最新调查显示,发现贫民窟的血清阳性率为41.6%,非贫民区的血清阳性率为28.5%。

第二,印度医疗资源严重短缺,且分配不均。印度医院的全国病床数没有一个总体统计数据,国外有个团队做过估算,认为是1759580张,印度每千人拥有1.31张病床,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现在印度尚未治愈的确诊病例大约300万例,大约两个人分到一张病床。现在很多媒体说,印度现在两个病人共用一个病床,和这个数据比较吻合。

但老吴猜测,情况可能还没这么乐观。印度的医疗体系分为公立和私立。其中,私立医疗体系拥有全国55%的病床数、90%的医生和80%的呼吸机。根据印度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显示,公立医院就诊的患者仅占30.1%,在私立医院就诊的患者占65.8%。

现在印度私立医疗体系已经被全部调动起来,参与到这场抗疫大战中,还是依然在坚持以盈利为目的的抗疫,目前还没有看到公开资料。所以,如果私立医疗没有全身心投入,印度情况更糟。

第三,印度居民的不配合严重制约了抗疫成效。疫情充分体现出不同区域民众决然不同的抗疫态度。疫情爆发后,儒家文化圈的中日韩越可以说是全球抗疫最成功的,除了韩国的邪教中间闹出一段幺蛾子。

欧美国家民众确实散漫惯了,疫情之初连口罩都不想戴。但是,疫情日趋严重后,老百姓整体还是慢慢理解、配合政府的严格防疫的。

印度,正在经历一场社会超级大倒退(组图) - 5

印度人民完全不同。4月11日,印度新增确诊病例已经突破15万,但4月12日,竟然有百万印度教朝圣者参加大壶节,争先恐后跳入恒河沐浴。更奇葩的是,居然有20名病例逃出医院去参加大壶节。

一名北阿坎德邦高级官员直言不讳地指出,大壶节庆典显然已成为超级传播事件,而印度政府根本无力控制事态。碰上这样的老百姓,放在哪个国家都会让政府头疼。

另外,疫情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印度农民的抗议活动依然士气高涨。据印度媒体报道,德里边境的抗议者还有四万多人的规模。

第四,印度政府的好大喜功和治理能力低下。政府的一言一行都在向民众传递信号,政府如果对疫情都不够重视,就别指望百姓当回事。

过去一年里,如果政府用好时间窗口,储备医疗物资,做好疫情监测防控,印度医疗体系绝不会像如今这样不堪一击,疫情也不会反弹到这般田地。

那印度政府做了什么呢?3月7日,卫生部长哈什·瓦尔丹公开对印度疫情局势做出异常乐观的评估,并宣称国内疫情已经“进入尾声”。但当时的情况是,印度单日新增病例还接近2万例!也正是卫生部长发出这番言论前后,印度新增确诊开启指数级反弹。

时间来到4月16日,印度单日新增确诊已经突破20万例,莫迪为自己所在的印度人民党进行选举造势时,竟然公开不戴口罩,并且声称“我可以看到人山人海,我从未见过这样(大规模)的集会。”

政府高层态度如此,还能指望基层公务人员恪尽职守防疫吗?

人口基数大、医疗条件差、居民不服管、政府能力差,全世界有无数国家具备这四大因素中的一个或两个,但能够把四个都聚齐的,也就只有印度了。

“世界疫苗工厂”的疫苗之痛

先抢口罩,后争疫苗。这是新冠疫情爆发后国际社会上演的戏码。尤其是今年以来,欧美争着买疫苗、屯疫苗,反正是本国优先。

说实话,在疫情之前,老吴还真不知道印度是全球第一大疫苗生产国,印度血清研究所是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商。

印度,正在经历一场社会超级大倒退(组图) - 6

去年三季度,莫迪在联合国大会上对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表示,在病毒全球大流行的艰难背景下,印度疫苗将帮助全人类战胜危机。今年1月,印度开始出口印度生产的新冠疫苗,印度政客宣扬“疫苗外交”,莫迪甚至被有的官僚厚颜无耻地称为印度的“疫苗大师”。

但时隔三个月,当时的踌躇满志变成了啪啪打脸。如今的“世界疫苗工厂”别说帮助全人类了,自己本国都闹起了“疫苗荒”。

印度血清研究所已经宣布,由于资金匮乏,不能扩大产能。因为疫苗短缺,印度已经被迫关闭了几百个疫苗接种点。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报道,印度已有至少6个邦报告疫苗短缺。

印度财政确实缺钱,但疫苗这事绝不仅是因为缺钱。印度号称是全球最大疫苗生产国,但实际上更像疫苗组装工厂,上游原材料严重依赖国外供应。

事实上,美国为保证国内疫苗供应,援引《国防生产法》对上游疫苗原材料限制出口,这才导致印度疫苗生产被迫停摆。

美国本土缺疫苗吗?根据彭博社对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分析,美国多地疫苗堆积情况严重,有些州约三分之一的疫苗储备都未被使用。

不管怎样,美国就是卡了印度的脖子。据说印度正在和美国拜登政府积极沟通,希望对方尽快解除原材料限制。美国何时恢复对印疫苗原材料出口?这个还得看山姆大叔的态度。

但现在印度控制疫情还遭遇一个前所未有的棘手问题:印度成了变异病毒的聚集地。

今年2月末,印度卫生官员表示,在印度各地发现了多达240种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当时,印度权威医学研究和临床机构全印医学科学研究所主任古雷利亚分析,这些变种有的可能具有很高的传染性,甚至某些毒株具有免疫“逃避机制”。

时隔一个月,古雷利亚的分析就应验了。当地时间3月24日印度卫生部发表声明称,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发现了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该毒株携带E484Q和L452R双重突变,可能导致免疫失效和传染性增强。

古雷利亚认为,最近首都新德里疫情快速蔓延可能与变异病毒传播有关。根据对新一波疫情的监测,患者对密切接触者的传染性已经高达80%~90%。更令人担忧的是,印度一些地区“双重变种”病例的占比已经高达60%。

目前最新消息是,马哈拉施特拉邦、德里、西孟加拉邦和恰蒂斯加尔邦检测到三重变异新冠毒株。这种三重变异可能使病毒更容易绕过人体免疫。

屋漏偏逢连夜雨,说的就是现在印度的境况。

印度经济社会大倒退

尽管印度疫情已经成为一个烂摊子,但老吴相信印度终究会战胜疫情,13多亿印度人民会重新过上正常生活。

但老吴担心的是,疫情对印度经济社会的摧残,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年来消化。从目前数据来看,印度社会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制造业压力重重。自3月以来,原本复苏的印度制造业开始掉头向下。根据IHS Markit的数据,印度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至七个月以来低点。

上周二,印度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英雄摩托宣布,暂时停止全国所有制造工厂的运行。

在印度轻纺城苏拉特,当地纺织品贸易协会主席Manoj Agarwal预计,由于疫情反弹,纺织品产量下降40%以上。

占印度经济总量约15%的马哈拉斯特拉邦成为疫情最严重的州,确诊病例占印度的1/4。当地政府不得不决定对工业和电子商务实施为期15天的严格限制措施,并要求“所有工厂、行业”必须停止运作。

大量的外资企业也被迫重新停工。4月1日,弘信电子表示,印度目前受疫情影响较大,公司印度工厂无法正常开工。

……

尽管4月份PMI指数尚未公布,但制造业企业的陆续停工停产,预示着数据将继续黯淡。

失业率出现反弹。早在去年4月份,印度全国失业率曾飙升到23.52%,泰米尔纳德邦等地更是达到49.8%。

去年下半年,印度全国失业率一度下降到个位数。如今,印度的疫情反弹,失业率必然同步走高。根据印度经济景气监测中心4月1日的数据,印度3月份城市劳动力减少了近300万。4月份的数据还没出来,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会反弹到什么程度。

消费正持续暴跌。印度零售协会代表印度4000万家中小微零售商。该协会负责人库玛·拉贾戈帕兰指出,今年年初,印度零售业已经恢复至疫情前的60%~70%,但由于疫情迅速恶化,现在又向下下跌了40%左右。按当前的情况来折算,印度零售业每天损失约3000亿卢比(约合260亿元人民币)。

此外,印度央行本月初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印度居民对未来一年的经济状况、就业情况、家庭收入、物价水平等方面感觉更加不乐观。其中,印度消费者对未来一年的消费信心由1月的117.1下降到108.8。这意味着,印度可能持续面临消费动能不足。

居民超大规模返贫。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报告称,2020年全球大约1.5亿人经济水平有所下降,其中印度最贫困人口承受了新冠疫情危机以来的最大经济痛苦。

在大流行之前,印度有9900万中产阶级。大流行爆发一年后,这一数字估计为6600万,减少1/3。与此同时,印度的穷人数量翻了一番,达到1.34亿,比日本人口总量还要多,占全球贫困人口增量的60%,约占全国人口的1/10。

印度,正在经历一场社会超级大倒退(组图) - 7

面对疫情超级反弹,莫迪发表讲话敦促各邦将封锁作为最后的手段。伴随印度各地的封锁措施将整体趋严,更多人返贫将是不得不付出的沉重代价。据统计,4月1日至12日,仅马哈拉施特拉邦就有约43.2万外地务工者返回家乡,其中前往北方邦、比哈尔邦等人口密度较大地方邦的人数占比达到近3/4。

货币金融体系危机重重。印度存在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印度持续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0年仅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就接近400亿美元。今年3月,印度贸易逆差达到141.2亿美元。

同时,印度政府面临严重的债务问题。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普、惠誉、穆迪分别将2021年度印度政府债务率上调至90.6%、84.5%、90.1%。1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印度是新兴市场中债务率最高的国家”。跟中国不同,印度很大比例的债务为外债。有消息称,近期包括英美在内的57个国家接连向印度催要总计130亿美元的债务。此外,自3月中旬以来,印度卢比持续贬值。

之前有人引用《经济学人》的文章,说印度经济可能倒退25年,这完全是曲解。《经济学人》是说,受疫情和产业结构等影响,印度经济处于25年来最危险的境地。

但是,疫情超级巨浪无情的拍打下,印度经济社会大倒退没有多少悬念。应该没有25年那么夸张,但元气大伤不可避免。

不存在龙象之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印经常被拿来比较,印度对中国也一直存在“瑜亮情结”。尤其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部分中低端制造业加速向印度转移。德勤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早在2010年就联合发布过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印度制造业正缩小与中国的差距,预计可在5年内赶上中国。

可以说,龙象之争,上个世纪主要是争夺第三世界话语权和边境控制,如今变成了印度经济想赶超中国经济,印度制造想取代中国制造。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尤其是莫迪上台后,更是开始大刀阔斧改革,把“印度制造”喊得响亮,提出到2022年把印度制造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提高到25%。但现实是,印度制造业的实际占比从2014年的15.58%下降到了2019年的13.72%。看来,莫迪总理的2022年愿景是要落空了。

去年上半年,印度原本想趁机加快承接中国制造业转移。但是,印度疫情爆发后,大量订单不得不转移到中国生产。以至于去年下半年,江浙一带纺织业订单多到做不完。

总结来看,本次疫情超级反弹,给印度制造业发展带来至少四大利空。

第一,充分显示政府治理能力之羸弱,外资信心受挫;第二,号称世界第五大工业国,却连氧气供给都困难重重,移动制氧设备需德国进口,充分显示制造业产业链之薄弱;第三,恶化政府财政,严重拖累印度基础设施完善,拉低制造业竞争力;第四,社会可能进一步动荡,对内打击产业发展,对外打击国际产业转入。

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2.3%,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正增长;印度经济下滑7%,是遭受疫情摧残最严重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中,印度将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的位置让给了英国。

如今,疫情超级反弹下,世界各大机构纷纷下调今年对印度的经济预测。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一份报告表示,严格封锁、死亡病例激增、疫苗接种缓慢都是印度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威胁。“未来几个月将至关重要,因为新冠疫情对印度不成熟的复苏构成了挑战。”

印度现在这疫情形势哪还有挽回的机会,只能是群体免疫。牛津经济研究院把话说得还是很含蓄的。

老吴大胆做一个预测:印度制造已经梦碎,中印龙象之争已不复基础。

当然,印度政府肯定不这么认为,疫情之后必然继续高喊“印度制造”口号。此外,环境倒逼改革,印度有可能在后疫情时代对国家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并开启史无前例的大改革。比如,劳动法、土地法等进行大改,重塑政府治理体系。

当然,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离不开莫迪这样的政治强人。但莫迪是否还能有之前那么高的声望,并雷厉风行推动改革,还不好说。

目前,印度国内对政府的不满持续高涨,网上骂声一片,甚至有媒体批评莫迪政府的防疫表现“简直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时期如出一辙”。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2)
MichaelLeo
MichaelLeo 2021-04-26 回复
叉子们终于世界领先了。 Anyway,..., R. I. P.
舔白狗不舔浑身难受
舔白狗不舔浑身难受 2021-04-26 回复
因短时间内多条评论违规被举报,触发自动屏蔽机制,该用户评论均被屏蔽。
FCCP
FCCP 2021-04-26 回复
没疫苗之前,印度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
🤩🔥🔥🤩 2021-04-26 回复
说实话印度人就是祸害
Ethan Star
Ethan Star 2021-04-26 回复
感觉印度就是世界最大的丐帮!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