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外籍男留学生闯入天津大学女更衣室:这些“超国民待遇”的洋垃圾,差不多就行了!(视频/组图)
昨天,热搜上出现了一件“稀奇事”:三位男留学生闯入女更衣室。
据了解,事情发生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游泳馆内,有女学生反映有三位男留学生,进入了更衣室。
事情发生后,学校展开了详细调查,并给予了回应。按照学校所说,在查看游泳馆录像和联系有关学生后,发现是因为游泳馆内的标志不清晰,留学生误入更衣室。
并表示三位留学生已经向女同学表示真挚的道歉,且女同学已经谅解。
从结果来看,天津大学的处理方式基本合理,但网友认为这件事处理的太过轻描淡写。
如果标识看不清,那就不是留学生的问题,那是学校的问题,应该学校道歉;如果是留学生的问题,那就不能算误入,毕竟更衣室这种场合,都应该看清楚后才进;最后,舆论发酵这么大,连一个视频证据、书面道歉都没有吗?
明明写着"女更",明明翻译成了英文,怎么就看不懂了?
而且进去之后,女生都告诉他们是女更衣室了,结果那三个人还来回走,四处看。
不说一句他们是故意的,很难收场。
归根结底,在外国留学生待遇的问题上,中国人,尤其是大学学生,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了。
前段时间,中国政法大学一位女生爆料称,她和室友到留学生单间浴室洗澡,将眼镜遗落在浴室,在取眼镜时被留学生警告要去投诉调查。
爆料女生表示:她和室友去港澳台留学生专用浴室洗澡后,室友不慎把眼镜落在浴室里,再回去拿时,被港澳台同学当面警告:“你们没有资格来这里洗澡”,并表示要去房管科投诉。结果眼镜也没有拿回来。
据女生说,当时她们不想发生争吵,贴了纸条后就走了。后来才知道眼镜是被负责管理留学生的老师拿走了。
她室友高度近视,时值交论文时期,没有眼镜给她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没想到,负责港澳台留学生的老师却把她们批评了一顿,并对她们提出严重警告:
老师:“你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格?如果你们要去,让他们写个请愿书同意你们去,我没话说。”学生:“因为我们这个是特殊情况……”
老师:“我还是那句话,你是什么情况我不管,因为我管不着你们的什么情况,我只负责我们的留学生,好吗?”
据了解,该校研究生院新1号楼的一、二、三、四层楼均设有24小时单间浴室,但这是给港澳台留学生专用的。
内地学生洗澡要到地下一层的公共澡堂去洗。刚好昨天地下公共澡堂停水,第二天又有个“双选会”,她便和室友使用了二楼浴室,没想到被赶了出去。
事情发生后,很多网友喊话山东大学出来解释:留学生问题这事,山东大学最熟。
确实,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待遇差距,最早就是从山东大学“流行”起来的。山东大学曾出台制度,1个留学生,需要配3个异性学伴。
一名留学生住院,需要招募25名志愿者陪护。
就算是留学生语言不通、生活不便,相对更需要学校照顾吧,但这种程度,也真的太过,有种鞍前马后的讨好意味了。
说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流的频繁,在中国读书的外国人很常见,去国外上学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
环境越来越开放,这是好事,我们也无意挑起留学生和内地学生的争端。但现实是,很多外国人在中国,承担比中国人更少的责任,却享受比中国人更好的待遇。甚至已经从待遇上升到了特权。
比如疫情期间,青岛某社区的居民在排队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三个老外直接插队。奇怪的是,进行检查的卫健委工作人员居然没有阻止,反而帮插队的进行了检查。
被插队的国人自然看不下去了,于是上前干涉,结果老外将中国小伙手中的单据扔在地上大喊:Chinese get out!没错,他站在中国的土地上说,中国人滚出去!
还有2019年的福州街头,那名外籍男子违章骑电车,被交警拦下。然而他并没有服从处罚,反而冲交警大喊、推搡,用中文说:“我是外国人,不懂中国法规。”事后证实,这名男子是某大学的在读留学生。后来,虽然学校和警方说着“会严肃处理”,但也只是批评教育了事,超国民待遇再次实锤。
还有之前泰山火车站,有一名肯尼亚的黑人小伙子丢了车票。车站工作人员立马行动起来,对黑人小伙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立体式贴心服务,不仅嘘寒问暖,买了水和食物。还动用「雷锋基金」帮助黑人小伙购买了车票。
说实话,如果不是报道出来,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基金可以用来买车票。除了这些曝光的案例,还有人们已经习惯的一些潜规则,比如留学生享受超低的准入门槛。
中国学生想考个大学,都是得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里筛选出来的。然而留学生读中国的大学,不但完全没有高考的压力,奖学金还非常丰厚。
「其实国家给非洲留学生定的奖学金标准很低,一个人一年也就十万块钱左右,真的不多。」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如此说到。
为何国内的大学如此区别对待中外学生呢?在众多的解释中,其中有一个是这样说的。
众所周知,中国大学的国际排名,一向都靠后。以QS排名为例,在它的评分标准中,第六项明确表示留学生比例要记入分数。显而易见,如果多招留学生,是提升高校国际排名的一条捷径。
原来在国内,创“双一流”大学,留学生人数也是重要的指标。见效最快的手段自然是免学费,发奖金,从优对待,至于是否公平,相比于漂亮的数据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可能算一条理由,但是这条理由,绝对不应该造成这样的真相。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想要在发达国家丰厚的条件下抢到人,就必须开出相差无几的条件,这无可厚非。但是应该要完善好相关的审核机制,不要为了追求数量的指标而放弃质量,变相的引进那些“洋垃圾”。
正如网友说的那样:难道把外籍人当大爷供着就是中外友好?大家平等相处公平待遇就不能中外友好了吗?而且,大学排名,是靠实力,而不是靠卑躬屈膝和用金钱用超“国民”待遇去吸引外国留学生。
而且,来中国留学不是来度假的,而是来学习的。所以,留学生应该拿出严谨的学术态度来对待在中国的学习。否则,这帮学生到中国留学,享受了一波回去,什么都没学到,反而会把中国的教育贬得一无是处,坏了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名声。
就像人民日报说的,公众情绪的内核,无非对办学姿态的追问,而高校“争创双一流之路,终究由文化自信铺就。大学之大,有容乃大,这个有容,指的也应该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而不是容一些魑魅魍魉、狗苟蝇营。今年两会上,俞敏洪提了一份《关于规范外国留学生招生政策防范国际高考移民的建议》的提案,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
其实这是一个旧提案,是俞敏洪在2020年的政协会上提出的,随着两会前,很多高校清退了学业不及格、拖延多年不能毕业的留学生,才真正引起关注。可见,天下人苦留学生久矣。
很多媒体也发出了“让留学生成为中国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是时候了!”的呼吁。但现在看来,让留学生普通化依然任重道远。
我们必须承认,留学生的出现,是文明的进步,文化的繁荣。而无论任何国家,有优秀的人,也有不守规则的人。大家愤怒的不是老外们违法,而是他们可以违法而不受惩罚。
大学生们愤怒的,也不是留学生不该得奖助学金,不该住更好的宿舍,而是为何都是学生却不能公平对待。正如人民日报在评论中所说:中国已习惯平视世界,不卑不亢才是最好的尊重!作为文明礼仪之邦,我们怀有包容之心,但绝不可有纵容之举。我们是世界众多国家的普通一员,我们的学生和其他所有外国的学生都是平等的世界公民。
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的土地上,都不能给予他们超越国民的优厚待遇。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常识,更是一个最基本的尊严问题。不然,这么多年了,国家给了这么多补贴,招了那么多对国家人民不一定有利的留学生,图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