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访华:气候外交能否成为中美关系新时代的“乒乓外交”(组图)
美国气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本周访问中国,在上海与中国气候特使解振华进行为期三天的会谈。外界预期两人会探索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机会,并寻求以此缓和两国的紧张关系。
2016年,克里抱着孙女代表美国签署《巴黎协定》
克里此前曾担任奥巴马政府的国务卿,他是拜登政府首位访华的官员。两国关系高度紧张之际,其访问释出美方希望与中方就此展开合作的信号,避免竞争与对抗完全侵蚀两国合作的空间。
在过去20年,克里与解振华曾就气候问题达成多次合作。
解振华长期从事气候变化领域工作,曾在国家环境保护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任职,率领中国代表团促成《巴黎气候协定》的谈判。他目前是退休返聘的特使。
周五(4月16日)晚些时候,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通过视频方式会见克里。 韩正指出,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很多共同利益。中方愿与美方发挥各自优势,保持对话合作,与各方一道共同推进落实《巴黎协定》。
克里访华的重头戏也可能在其他的闭门会议中上演。
克里作为气候特使访华之际,美中正陷入日益激烈的争端,两国因中国备受争议的新疆、香港政策,以及在台湾海峡与南海的军事行动,产生了诸多难以弥合的分歧。
总统拜登与其主要官员多次表态称,中国是美国目前面临的最大战略威胁,彰显中美关系似乎进入了以竞争与对抗为主旨的时代。
气候外交是新“乒乓外交”吗?
气候变化如今是两国可以合作的为数不多的领域之一。气候变化能成为缓和中美紧张关系的新“乒乓外交”吗?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的研究员、前美国能源官员戴维·桑德罗(David B. Sandalow)此前受访时表示,美中若能在气候变化上合作,可为两国与世界带来巨大的利好。
“即使是在冷战的高峰期,美国和苏联都就公共卫生与军备控制问题展开合作。”
克里与拜登政府官员多次表示,美国不以气候问题和中国做交易。在争取气候合作的同时,美国不会停止就人权问题等批评中国。
不过分析人士指,克里此行强调气候问题本身的重要性,两国某种程度上试图将气候变化与争锋相对的政治议题作出某种切割,但这一策略能发挥的作用有限。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气候科学家徐安琪(Angel Hsu)预期,克里此行将会感受到阻力。她认为,中方不打算把气候变化议题与两国更广泛的交往彻底分开。
“我认为美国必须与中国把这些议题都摊开来讲,重新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尝试找到一个有建设性的对话机制,”徐安琪对BBC表示。
美国华府智库史汀生研究中心中国计划主任孙韵(Sun Yun)则认为,由于中方在其他方面让步的空间较小,北京寄望于以气候变化来缓和中美关系。“因此气候变化问题被赋予了诸多政治意义,”她对BBC说。
中国政府早前宣布减排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孙韵指出,在这一减排目标基础上,中国作出其他承诺的机会甚微。“重大突破在近期内是不可能的。让中国尽快减少排放不符合中国经济和能源的现状。”
美中就气候问题过招
美中是全球两个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其气候议程对全球应对这一问题有重大的影响力。但两国曾互相批评对方在这一议题上的作为。
近日美方官员批评,中国还没走上一条让全世界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道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6日回击称,美国回归协定不是“王者归来”,而是“跳课学生返校”。
美国的拜登政府强调重视气候变化议题,并力求在这个领域亦重回世界领导的地位。拜登将在下周四、五(22、23日)主持数十国领导人参加的线上气候峰会,并已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邀请。
中方仍未对是否参会表态,但习近平16日出席了中德法的视频气候峰会。
他在会上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不应该成为地缘政治的筹码、攻击他国的靶子、贸易壁垒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