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捐左肺儿子捐右肺,耗时将近11个小时!世界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活体肺移植成功!(组图)
就在8日上午10点左右,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京大医院”)召开线上记者会,由主刀医生伊达洋至教授宣布在7日成功实施了新冠肺炎重症女性患者的活体肺移植手术,乃世界首例。
事实上,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采取肺移植疗法并非罕见。此前在意大利、美国、奥地利、韩国、中国等国家早有先例,累计40例左右。
就在去年2月28日,在江苏省卫健委、省防控医疗专家的全力支持下,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专家 陈静瑜 教授带领团 队,完成全国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双肺移植手术。
下图为陈静瑜团队施行肺移植手术的患者崔志强
然而,这些器官来源均来自于脑死亡患者捐献, 尚未有活体肺移植案例 。
国际心肺移植学会显示, 日本肺移植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一般来说,肺移植后5年的存活率为55%,几乎一半的人会死亡,但在日本,这个比例达到了70%,技术相对成熟。
为什么肺移植手术如此困难?
肺移植是顶尖的胸外科手术,根据其发展历史便可见一斑。
从1963年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詹姆斯·哈代医生顺利完成世界上第一例肺移植手术到1983年加拿大多伦多总院库珀医生成功施行的第一例肺纤维化病人单肺移植手术,中间有40余例失败案例,且患者均未长期存活。
1963年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詹姆斯·哈代完成世界上第一例肺移植手术
1983年 库珀医生成功完成 第 一例肺 纤维化病人单 肺移植手术
这20多年的停滞状态,也仅仅是肺移植初步探索时期。随着麻醉、重症医学、免疫治疗的进步,肺移植才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实际上,日本在过往病例中也有活体肺移植的案例。这一项技术在日本最早于1998年也是由伊达洋至教授在冈山大学实施。
根据日本移植学会《2018年脏器移植手册》来看,截至2017年,日本社会的肺移植手术中,脑死亡患者成为肺移植供体的比例达到近85%,活体肺移植相对小众。
脑死亡患者提供供体在社会上一直是主流。
所谓活体肺移植,就是去除患者两肺,并移植两个健康供体的一部分右肺或左肺(右下肺或左下肺叶),一种准则是,供体肺的总量应为患者的肺的一半或者更多。
相对于脑死亡移植,活体肺移植所需的供体体积较小,并且供体来源于近亲,减少了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活体肺移植示意图
在日本,虽然肺移植技术相对成熟,但从脑死亡患者身上获取器官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通常超过2年,因此活体肺移植成为唯一快速有效的方法,也是日本寻求的新冠病毒治疗突破口。
据悉,患者是住在关西的女性,去年年末感染新冠病毒并一度呼吸困难,病情危重。随后入院关西地区某医院,开始佩戴人工心肺装置ECMO辅助呼吸。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ECMO的功能。ECMO通常用于在手术过程中替代心肺功能,并使心肺骤停复苏。在这种情况下,其最长使用期限约为2到3天。
另一方面,在肺炎的治疗中,佩戴时间长达1-2周至1个月。 ECMO会使血凝块更容易形成,长时间使用会增加脑出血和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可以说,ECMO只是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可以维持身体机能、创造康复机会的一种手段。
因此在日本,根据去年5月的调查显示:
在使用ECMO的155例新冠状病毒患者中,有87人康复,直到他们可以取下该设备为止,还有40人仍在佩戴它。另一方面,有28人死亡,其中多为重症患者。
可见,ECMO对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无效。
(图文无关)
虽然该女性治疗后一度病情有所好转,新冠病毒的PCR检查呈阴性,但是肺部状况又再次急转直下,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双肺逐渐变硬变小,肺功能几乎丧失,除了肺移植没有他法。
随后,该女子的儿子和丈夫申请提供脏器,就在7日进行活体肺移植手术,摘去病肺,将儿子与老公的肺各取一部分,移植病人体内。
由于该女子长期佩戴ECMO,肺容易出血,移植后的止血成为手术的重要内容,整体耗时 10小时57分 !
记者会发言人伊达洋至教授表示,女子在术后次日上午已经有意识,顺利的话2个月后便可出院。
他对此手术的意义表示称赞:“至今尚未有新冠肺炎活体肺移植疗法,这次手术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日本移植学会副理事长汤泽贤治认为,新冠病毒患者中,如果病情演变到重症,在大多数情况下肺的功能不能恢复,肺移植成为唯一有效的疗法。
汤泽贤治
值得注意的是,该疗法有一定的适用对象。
京大医院强调,活体肺移植疗法的对象是65岁不到、肺以外无其他脏器损害的患者。
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开辟的新的活体肺移植疗法,希望可以造福更多人,让我们向伟大的医务工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