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儿子再“作妖”,扭腰摆臀妖娆性感丝毫不输女生,晒半裸照被群嘲:你不管儿子的吗?(视频/组图)
01
前不久,伊能静的儿子哈利,因为一组写真上了热搜。照片中,他化着红色眼影,半裸与一位女生紧紧相拥。
眼影的红与背景的白,给人以一种色彩的冲击感,很有时尚感。看到这样的照片,大部分友好的网友都表示:这是人家的自由,挺好。只不过,有些网友就不是这么想了。在评论底下,各种各样难听的话都有:@-:感觉脑子不正常@-:辣眼睛,心里是不是有问题?@-:神经,父母都不管管?
似乎只要事物超出他们的接受能力,就一定要出来骂一嘴。只能说,真的很恶臭。
其实,哈利受到的争议已经不是一两次了。早在之前,他在社交媒体的一些个性照片,就曾引人关注。一张早期的照片里,她穿着露肩连衣裙,化着精致的妆容,还披了一头长发。
在另外一张街拍照片里,她也延续了长发、连衣短裙的风格。
还有这样一张,挑染短发,穿着粉色材质的蕾丝,妆容也十分梦幻。
可以说,他的这些照片,在常人眼里十分“另类”和“抢眼”。思想比较保守的人,更是看不惯这种风格。甚至有人质疑,伊能静是怎么教孩子的?对于哈利的女装造型,她是这么回应的:
我会给他所有的自由。他在我的世界里,可以成为他自己。我也让他知道,我很强壮,强壮到可以阻挡这个世界的恶意。
伊能静不但在语言上支持儿子,在行动上也是如此。她和儿子一起去听音乐会,一起看电影,一起逛街,一起旅游……两人的相处关系,甚至不像母子,倒像是很要好的朋友。对于儿子造型上的争议,她都给予最大的包容。化妆、涂指甲油、穿女装,这一切在伊能静的眼里,都不是事儿。
反倒是儿子,曾因为舆论关掉社交平台,询问妈妈:会不会影响到你的工作,我要不要永久关掉社交网络,不再发任何东西。伊能静果断地回答:你不需要承担来自父母职业上带给你的东西。大不了,我就不做这个行业了,没什么比你更重要的。
有人觉得,伊能静是不是太放纵孩子了?但出于意料的是,哈利在这种包容、平等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得非常好。也许哈利遗传了父母的艺术细胞,他的绘画能力有目共睹。母亲节那天,他给伊能静画了一幅肖像画,细看惟妙惟肖。
庾澄庆生日,哈利又画了一幅很有意境的画。庾澄庆收到后,非常开心地晒到了网上,还直夸儿子:好棒,超喜欢!
除了画画,他在小说、词曲、舞台剧方面,也展现出了极大的天赋。伊能静参加《浪姐》时,哈利曾作词作曲,为母亲写了一首歌。
在学校的舞蹈表演晚会,他作为领舞,为学校师生带来了视觉盛宴。
18岁的他,在学习上更是交出了优秀的成绩。同时考上了两所名校,令伊能静感动不已。
在哈利的身上,我不仅看到了孩子的天性得到解放。更看到了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那就是,尽可能以开放的眼光来包容孩子、鼓励孩子。而不是以自己的见解和三观,去改变孩子。哈利曾对伊能静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未来你没去过,所以不要用你过去的40多年,来告诉我未来20多年怎么做。
是啊,只有适当的放手,才能让孩子自由地驰骋于这个世界。正因为如此,伊能静才深刻地明白:父母得体的退出,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02
好的教育方式,能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而糟糕的教育,也同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董卿曾在一段采访中,分享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她讲到,父亲对她的严苛和苛刻,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怎么样个苛刻法呢?大家都知道,女孩子多多少少都会爱美,也都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可是她的父亲不仅不让她照镜子,还不让妻子为女儿买新衣服。
更不允许女儿有任何的文体活动。别人上学放寒暑假,都能放松、玩耍。而董卿却不行,从初一到高三,她每年寒暑假都要去打工——给宾馆当清洁工,干1天赚1块钱。有人问,家里是真的很缺钱吗?其实也不是。董卿表示,这一切和父亲的童年有很大关系。父亲生活在一个农村家庭。
十一二岁的时候,爷爷去世后,家里变得十分贫困。因此,他不得不早早出去打工,为家里维持生计。每天天没亮,他就要去捕鱼抓虾,去集市上卖。
一天收入能有5毛,就算不错了。卖完就赶紧回家吃早饭,然后才去上学。放学回到家,还要帮忙干完农活,才能写作业。奶奶也是不识字的人,所以他在做功课的时候很无助。就这样,父亲终于靠自己考上了上海复旦,慢慢改变了命运。在过去苦日子的浸染下,他也有了一种思想:人必须要刻苦,要过苦日子,后面才能有好日子。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其实大家都懂。但为了成功,就一定要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吗?在父亲严苛的教育方式下,董卿“深受其害”:明明自己做得很好,还是觉得自卑;只要比别人差一点,就会很没安全感。
难以想象,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一直从董卿的童年持续到成年。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家武志红的一句话: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况且,这种恨与伤害,是很难被治愈的。
0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泰国短片:一对母女在菜市场卖菜,女儿看到一家摊贩的豆芽卖得很好。便问母亲为什么。
母亲告诉她, 因为这里只有他们一家在卖豆芽。女儿听完若有所思,提议妈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种来卖?
对于家庭拮据的她们来说,其实没什么钱买豆子种。但妈妈却出乎意料地说:我们试试。
一波尝试后,她们把豆芽种坏了。虽然经济真的不允许她们再买豆子,但看着女儿失落的眼神,妈妈还是说了句:我们再试试。
第三次,她们选择了用矿泉水瓶来种豆芽。结果发现,豆芽在潮湿的环境下长得很好。
看完这个短片,我感动不已。种豆芽,对于经济拮据的这对母女来说,确实很“奢侈”。
但面对女儿的建议,母亲没有果断拒绝,也没有以长辈的口吻来说教。反而是边鼓励女儿,边和女儿一起做实验。
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吗?令人惊喜的是,这则短片改编自现实。现实中的女儿,在母亲的教育下,考上了博士,还拿了奖学金。
可见,好的家庭教育,的确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反之,不仅给孩子带来伤害,还会造成难以治愈的心理阴影。伊能静儿子和董卿的案例,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写到这里,我还想把纪伯伦的一首诗送给大家:
你们可以庇护孩子的身体,但不能禁锢他们的灵魂。孩子的灵魂栖息于明日之屋,那是你我在梦中也无法造访之境。
你们可以努力模仿孩子,但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生命是不倒流的,你们也无法做到。你们是弓,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