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作品被批或违香港《国安法》 恐遭审查(组图)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年底即将开幕的香港西九文化区M+博物馆,受到亲北京政客指责部分展品或违香港《国安法》,其中包括中国异见艺术家艾未未的一幅照片,可能面临审查而无缘与观众见面。
该博物馆的馆长苏翰雅·拉斐尔(Suhanya Raffel)曾表示,展出政治敏感的作品,包括艾未未的作品,“没有问题”。但上周初(3月29日),主管该展馆的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称,“从来无计划将艾未未受到争议的相片作为展品”。
自去年6月底实施《国安法》为香港的自由表达氛围蒙上阴影,学术、出版、教育等多个领域出现寒蝉效应,引发人们对香港审查制度的担忧。批评者认为,在艺术领域,策展人和馆长正在艺术表达自由和政治正确性之间面临窘境,每一件作品将不可避免地经历自我审查。
质疑缘起
M+博物馆主要收藏和展出20至21世纪的视觉艺术、设计、建筑、影像作品等,预定将于今年底开馆。其藏品包括中国异见艺术家艾未未的作品,以及知名纪实摄影师刘香成拍摄的有关1989年天安门事件的照片,展品都可以在官方网站上浏览。
近日,有香港立法会议员留意到这些藏品,并在立法会上对特首林郑月娥发出质询,称部分藏品可能违法香港《国安法》,质疑政府是否展开过审查。
3月17日,亲北京的新民党立法会议员容海恩在立法会上指出,香港政府动用大量公款成立西九文化区,而M+博物馆的部分展品却“散播国家仇恨,侮辱国家尊严”,疑似违反《国安法》。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回应称,尊重文化艺术的表达自由,但要分辨何为创作自由,何为危害国家安全。
林郑月娥还说,港区《国安法》实施后,公职人员要审慎,而文化创作自由与散播仇恨或危害国家安全之间是可分辨的,政府会“特别警惕”。
西九文化区是香港当局致力发展的庞大文化区,区内的M+博物馆是主要地标,占地40公顷,有15个展览场馆,港府共投入了近28亿美金。
艾未未
艾未未的争议作品
容海恩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质疑的作品是艾未未的《透视研究》(Study Of Perspections)中的一幅画,画中有人对着北京天安门广场竖起中指。
容海恩认为,这明显是在向中国政权表达不满,认为或已违反国安法。她称M+作为世界级博物馆,不应公然展示对国家不敬的“所谓”艺术品,并应重新检视藏品。
在《透视研究》同系列作品中,还有向美国白宫、德国国会大楼、法国巴黎铁塔等举起中指的画面。
M+博物馆的馆长苏翰雅·拉斐尔(Suhanya Raffel)曾在博物馆竣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展示政治敏感的作品,包括艾未未的作品,“没有问题”。
但上周周一,唐英年形容艾未未的争议照片是“不雅相片”,按照计划,M+博物馆本来就没有打算在开馆时展出。他说M+博物馆不是“杂货摊”,每个策展都有主题,不是要将所有展品都展出。
唐英年强调,策展不是随便进行,必须守法、专业、客观持平地进行,也要尊重当地宗教、族裔及种族。
艾未未在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这批展品是瑞士前驻华大使乌利·希克(Uli Sigg)在2012年以 “部份捐赠、部份收购”的方式交给M+博物馆。
艾未未说,在希克做此决定之前,两人有过讨论,“他(希克)曾经希望把它捐给北京跟上海的国家博物馆,我对他的这种意图是持反对意见,在中国这么一个具有审查制度的国家,你的捐赠就等于会消失、不存在了。”
艾未未认为,M+博物馆的出现是希克最好的选择。“理论上他的捐赠品依然是在中国,但是在另一个制度下,以中国政治来说具有争议性的作品,在香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受到质疑的举中指照片是在1997年拍摄,艾未未说自己不喜欢自拍,于是几乎在每次去旅行时,都会把左手伸出,拍下一系列的作品。“实际上是一种无聊,但这种无聊的本身是有意义的”,他说。
目前仍能在博物馆的网站上看到藏品,部分涉及裸露的照片已被模糊效果处理,并加入“涉敏感内容“的提示,用户需再点击进入才可看到作品的清晰版。艾未未《透视研究》系列作品没有模糊处理。
香港许多公共空间的艺术表达已经不存在。
香港《国安法》下的寒蝉效应
批评者对于M+事件表示遗憾,认为香港艺术界正被迫接受自我审查。
在香港出生的美国注册建筑师Dennis Lee撰文指出,“策展人和馆长目前正处于两难境地,在艺术表达自由和政治正确性之间左右为难。每一件作品都可能要经过自我审查,而这种做法在未来几年将不仅仅局限于M+。”
他还称,创作带有政治意味或向权威传达具有挑战性信息的艺术作品,几乎保证会获得媒体关注。在政治敏感的环境中,一个口号、字母缩写、颜色或曲调都会被置于显微镜下审视,但审视的人往往不是权威本身,而是那些想取悦权威的追随者。
“将艾未未在M+博物馆的作品政治化,只会证明这位艺术家的重要性。那些希望取悦当局的北京拥护者应该明白,艺术欣赏是个人的天性,有争议的艺术会在争议中滋长。” Dennis Lee写道。
目前在香港,大多数与抗议相关的艺术表达已经在公共场所消失,许多餐厅撤下以贴纸制造象征自由表达的连侬墙,不少文化场所也开始使用措辞谨慎的免责声明,试图与潜在的抗议行为撇清关系。
不久前, 香港一家电影院停止放映关于香港抗议活动中占领理工大学事件的纪录片《理大围城》。
香港亲北京报纸《大公报》曾发文谴责将公共艺术资金用于文化组织,认为这或违反《国安法》。并点名指责艺术发展局三年来对“黄色电影圈”的资助高达1500万港元,其中包括《理大围城》。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