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H&M遭抵制 最终谁埋单?(组图)
一份禁用新疆棉制品的企业名单3月4日在中国大陆社交媒体流传,引发网民集体声讨。
该名单上的公司全部是出于对强迫劳动的关注而拒绝使用新疆棉花的跨国企业,不乏H&M、无印良品、Nike等中国消费者经常购买的品牌。
其中H&M首当其冲,率先遭到企业集体抵制,目前H&M、Nike等在中国购物网站上的在线商店均已被下架。
BCI中文全称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从2020年3月起,该组织就宣布暂停在新疆地区发放许可证,因而新疆的优质棉花也不再获得BCI许可证。(微博@共青团中央)
这一波操作似乎在24小时内就发酵得满城风云,但事实上,这并不是突如其来的。
2020年9月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就在考虑一项禁令,禁止由新疆地区的棉花制成的部分或全部产品。特朗普政府的这项措施被称为“暂扣令”(Withhold Release Order),将由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CBP)发布。以所谓新疆存在“强迫劳动”为由,该局过去曾对一些私营公司发布过此类禁令,对相关进口产品进行扣留。并且,该局一直在考虑对更广泛的商品类别采取更全面的行动。
而后,2021年年初特朗普政府就已经宣布禁止从中国新疆进口棉花和番茄,以及所有用这些原料制成的产品。
如今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这份声明称,BCI已决定暂停在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应是此事的一个延续。
新疆是中国棉花的主产区。图为2019年10月21日,新疆沙雅县古勒巴格镇的棉农正在棉田里采摘棉花。(中新社)
早在2020年9月美国国会众议院运作相关涉疆法案期间,多家美国商业组织就已经出面反对,美国商会直言称该法案只会损害合法贸易,而不是所谓的“强迫劳动”。美国服装和鞋履协会主席拉玛尔(Stephen Lamar)曾批评说,“这样的禁令或立法毫无疑问会登上新闻头条,但它们将严重破坏已经遭到新冠疫情冲击的人权、经济发展和合法供应链。”
的确如此。以棉花为例,新疆是世界主要棉产地。新疆是中国最大的产棉区,产量在500万吨左右,占到国内棉花产量的87.3%,而中国又是第一大棉花生产国、出口国。国际上很多知名服装品牌,都是新疆棉花、纺织品、纤维制品的采购商,新疆棉花占据BCI组织成员企业棉花供应的20%。对新疆棉花等产品做出的限制措施,无疑会对相关产业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国际市场震荡,最终损害包括各国消费者利益。
业内人士指出,国际服装品牌基本都在使用新疆棉花,此次的禁令,意味着这些品牌获取稳定利润的时代即将终结。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一旦受到影响,对世界经济的复苏无疑是雪上加霜。
新疆“再教育营”屡屡被西方媒体及官员指责存在强迫劳工情况,是为此次H&M事件及近年来相关事件的起因↓↓↓↓↓
迫于政治压力,一些国际品牌已经主动放弃物美价廉的新疆棉原料,转而寻求其他替代品;甚至为了规避后续更不可预测的政治风险,开始考虑把在华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这其中的转换成本难以估量。政治上的博弈,让政客们的三言两语严重影响到全球供应链,各国企业承受“连番暴击”,这样的荒诞剧何日可止?
世界十大产棉国依次为中国、印度、美国、巴基斯坦、巴西、乌兹别克、澳大利亚、土耳其、阿根廷和土库曼,众所周知,印度和美国在2020年都深受新冠疫情所困,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只有确保国内棉花生产稳定。如今“新疆棉花禁令”一下,新疆棉花大可以自产自销,中国内需市场也绝对足以消化,受到影响的是整个供应链中下游企业,可能对全球服装生产商产生巨大影响。
有人说,这项新禁令也可能导致一些大型服装品牌撤离中国。这就想说了很多年的“中国制造业逃离”话题一样,原本就有企业寻求将服装供应链转移到越南、孟加拉国和印尼等地,因为人力成本更加低廉。但不少企业也很快就发现,他们难以复制中国的高质量生产模式,或者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跟中国制造业是否存在逃离危机是同一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