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难落实 中美需要新的磋商(图)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打乱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落实。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预计需要购买的约1,731亿美元美国商品只实现了1,000亿美元。根据协议,中国同意在2017年的基础上,于两年内(2020年和2021年)增购不少于2,000亿美元的美国特定商品和服务。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该协议的落实进度大大低于预期。
疫情期间,特朗普政府没有精力再继续关注中美双边贸易局势。虽然疫情初期,特朗普认为疫情将重塑国际产业链,迫使外资企业离开中国,但是事实证明,中国是少数能够抑制疫情蔓延的国家,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非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稳固。
此外,疫情增加美国对中国抗疫物资和电子产品的需求,使美中贸易逆差进一步加大。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总额为3.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商品总额为9,31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可以说,从结果上看,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最终并没有显著缩小美国的贸易逆差。
2021年,拜登(Joe Biden)取代特朗普(Donald Trump)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中美经贸关系会有所转机吗?
即将上任的拜登虽然在竞选中多次表示要纠正特朗普在其任期间犯下的错误,但是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似乎不属于该范畴。2020年3月至4月间,拜登在美国杂志《外交事务》上撰稿阐述其外交政策时明确表示,“作为总统,在我们投资并装备美国人使他们在全球经济中取得成功之前,不会达成任何新的贸易协定”。
拜登表示,贸易政策仍将从本国出发,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分享国家的成功。在关税方面,拜登要求消除“惩罚美国人”的贸易壁垒;在规则制定中,拜登认为美国应当处于领导地位。可以说,拜登将在一定程度上继承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
然而,中国政府与特朗普政府签订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似乎很难实现其签订时的目标。一方面,疫情打乱了协议的落实进度。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外贸进出口企业已经基本适应了中美之间的贸易壁垒:一部分低利润产品会借道其他国家进入美国,另一部分产品的关税成本将由生产者、贸易商和美国消费者承担。
目前,美国对中国海外市场的重要性正在缓步下降。东盟、欧盟分别成为中国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2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录得4.7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同期,中国与欧盟、美国、日本的贸易额分别为4.5万亿元人民币、4.06万亿元人民币、2.2万亿元人民币。此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额也在高速增长。这一大趋势将在2021年继续延续。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双方此前达成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已经不合时宜,美国新上台的拜登政府或许需要就经贸关系与中国进行新的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