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印度“世界最大”接种计划的理想与现实(组图)
印度展开雄心勃勃、总理莫迪称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新冠疫苗接种计划。理想与现实之间还有怎样的距离、哪些障碍?
印度正式批准紧急使用两款新冠疫苗,开始大规模接种,并向约60国承诺提供印度产疫苗。
早在2021年1月中旬,印度总理莫迪发起了为13亿多人接种新冠疫苗的计划,他将此称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新冠疫苗接种。
印度记录的新冠感染总人数超过1千万,仅次于美国,亚洲第一,全球第二。
莫迪骄傲地向印度人表示,这个疫苗接种计划向全世界展示了印度的能力。
他补充说,印度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在应用程序的帮助下为民众接种疫苗,这将有助于政府跟踪接种计划,确保没有人拉下。
但在印度正式批准紧急使用的两款新冠疫苗中,该国当地企业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制造的一款国产灭活疫苗Covaxin尚在进行第3期试验;另一款获批疫苗是阿斯利康与牛津大学研发、印度血清研究所生产的Covishield。
莫迪宣称,印度计划今年8份之前为大约3亿人接种疫苗。但是已有研究人员提出质疑,按目前的速度恐怕难以实现这个目标。
印度疫苗接种计划
一月中旬,一名印度环卫工人成为第一个接种新冠疫苗的印度人。数百万剂上述两种经批准的疫苗在接种运动启动前数天被运往全国各地。
估计有1千万卫生工作者将在第一轮接种疫苗,随后是警察、军人、市政和其他一线工作人员。
接下来是50岁以上的人,以及50岁以下有严重基本健康状况的人。印度的选举名册上载有约9亿选民的详细情况,将用于确定合格的接种者。
政府计划用国营的保健中心、学校、学院、社区大厅、市政办公室和婚礼大厅接种疫苗。
印度政府还专门为接种计划设计了一款手机应用,让每剂疫苗和接种者挂钩,以数字化方式管理整个接种过程,之后也可以追踪接种者。
两种疫苗都分别需要两次注射,相隔28天。免疫力在第一次注射后开始生效,但在第二次注射后14天才能达到其全部效果。
政府希望疫苗和接受者的状况实时受到电子跟踪,大约800万接受早期注射的人已经登记在册。超过60万人接受了接种培训。
注射疫苗是自愿的,接受者在完成两剂注射后将得到接种证明。
一月中旬,一名印度环卫工人成为第一个接种新冠疫苗的印度人。
疫苗接种可能面临的挑战
BBC在印度当地的记者比斯瓦斯分析说,印度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运动始于该国感染率急剧下降,社会生活开始恢复正常的时候。因此,在初始阶段疫苗剂量有限,问题可能不大。
大多数科学家也认为,印度是一个疫苗制造大国;数十年来,印度一直有着为数以千万计的新生儿和准妈妈实施疫苗接种的机制。
比斯瓦斯说,真正的挑战是大规模的人群开始接种以后。虽然印度将利用选举的组织机制实施推广疫苗接种,但并非每个印度人都拥有智能手机或知道如何操作有关跟踪接种情况的应用程序。
他指出,对疫苗接种的犹豫情绪是另一个问题。
许多印度人认为,最近关于上述印度国产疫苗匆忙批准的争议可能会破坏对疫苗接种的信心。在印度北部部分地区,由于疫苗不纯和可能影响生育能力等传言,人们过去对于接受脊髓灰质炎疫苗就一直心存犹豫。有关新冠疫苗类似的谣言现在在Whatsapp等印度社交媒体上流传。
比斯瓦斯指出,印度政府需要与民众保持前后一致的、清晰的沟通,以增强疫苗的接受度和社区对新冠疫苗计划的认同。
他说,关于新冠疫苗对有些人可能有副作用的问题,印度有一个建立了34年的监测体系,用于监测免疫接种后发生的副作用。但研究人员发现,对有关副作用报告的基准仍然很弱。如果不能以透明方式报告不良反应,就很容易导致人们产生恐惧,更容易让有关疫苗的流言传播。
印度估计有1 千万卫生工作者将在第一轮接种疫苗。
与其他国家对比和疫苗外交
目前,印度与其他一些大国相比接种率并不高。
根据彭博社的数字,截止2月5日,在全球接种排行中,美国名列第一,超过3600万剂;中国感染人数很少,但接种速度是全球第二,超过3100万剂已经接种。中美两国是全球目前每日接种高达百万剂的仅有两个国家。
之后是欧盟各国,共计超过1500万剂接种;英国超过1千万剂,排名第四;人口只有约865万的以色列名列第五,但已经有超过5百万剂接种,平均百人接种率目前全球最高,达约58.3%。
接下来才是人口接近世界第一的印度,仅达到约450万剂,平均百人接种率仅为0.33%。日接种数量也低于前述5国。
虽然目前印度国内疫苗生产和接种还有限,但印度已经向60多个国家承诺提供新冠疫苗。
印度一些健康组织人士也在帮助政府消除民众中关于新冠疫苗的谣言,帮助接种计划推广。
2月5日印度媒体说,印度捐赠和商业出口疫苗目前已经到达了17个国家,包括邻国以及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不过,“疫苗”外交也引发印度国内一些人的质疑。
《南华早报》发表的印度读者来信算了一笔账,即使印度设法达到每天为100万人接种疫苗的目标,也仍需要约3.8年才能给所有人接种疫苗。
这位读者还认为,在目前疫情仍然严重的局面下,印度应该首先满足本国人民疫苗需求,而不是去推广“疫苗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