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首次外交政策演讲 美国回归大国基本理性(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2月4日在美国国务院发表了上任后首次外交政策演讲,主题是“美国在全球的地位”(America’s Place in the World)。
在演讲中,拜登称自己要传递给全球的信息就是“美国回来了。”之后,他谈到了具体的外交议题,比如日前缅甸发生的政变、俄罗斯以及俄罗斯反对派纳瓦利尼(Alexei Navalny,又译纳瓦尔尼)被逮捕、应对中国、美国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暂停从德国撤军、也门局势以及难民入美等。
2021年2月4日,拜登(中)在美国国务院发表首个外交政策演讲,副总统哈里斯(Kamala Harris,左)和国务卿布林肯出席。(AP)
在这些议题上,拜登基本上是重申了过去一段时间他和团队的表态和立场,并无新意。但这些看似无太大突破的表述恰恰代表了美国正在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上来。拜登很清楚美国作为大国的地位和立场。
大国的责任
比如拜登提到的与俄罗斯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是从军事层面对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时期政策的修正。2019年,美俄《中导条约》失效后, New START成为两国间唯一军控条约。拜登上台后一周便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同意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有着重要意义。
拜登对待俄罗斯的态度与特朗普不同:
作为全球两大核大国,美俄都致力于削减核武器的数量,是增强美俄之间战略稳定、避免两国陷入核军备竞赛的举措。从全球来说,这符合国际社会寻求美俄削减核武器的诉求,有助于维持全球战略稳定。与特朗普不断退群破坏大国战略关系稳定相比,拜登很清楚美国大国责任之所在,以此给全球做出了大国表率。
同样,拜登上台后迅速签署行政命令,重返巴黎气候协议和世界卫生组织等,说明美国回归多边主义的框架之下,也是美国大国义务的表现。
大国的根基
拜登在演讲中还提到了修复与盟友的关系,称自己已经与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德国、法国、北约、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领导人通话,“开始重新养成合作的习惯,并重建过去四年来由于忽视和滥用而萎缩的民主同盟的肌肉”。拜登认为,“美国的盟友是我们最大的资产”。
美国与盟友的关系已经不复拜登就任副总统之时。图为2015年2月7日,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中),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右)与时任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Petro Poroshenko,左)举行三边会晤。(Getty Images)
此前,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1月29日在谈及美国如何应对挑战时提到要“投资盟友,重振联盟”。1月2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John Blinken)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通话,探讨了“修复、重振和提升美欧关系雄心的途径”。1月27日,他在首场记者会上表示:“我们需要团结盟国和伙伴,以应对当今时代的巨大挑战。”
这与特朗普政府时期单打独斗甚至不惜与盟友交恶(比如贸易战、要求盟友承担更多的军费等)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盟友是美国大国地位的体现,拜登甫一上台便重视盟友、要召开民主国家峰会,是让美国外交回归到“正常状态”,展现美国的全球领导力。
大国的挑战
中国是拜登难以回避的议题。在演讲中,拜登称中国是“我们最严峻的竞争对手”(our most serious competitor)。此前,布林肯和沙利文在公开场合都曾称中国为“挑战”。1月27日,布林肯还称“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与特朗普政府时期将中国看成是“战略竞争对手”一样,拜登政府认识到了中国崛起和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布林肯很可能会主导拜登的对华外交政策。图为2015年11月1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菲律宾马尼拉会见当时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布林肯。(新华社)
但与前任全面打压中国、谋求与北京脱钩不同,拜登认为“当符合美国利益时,我们准备好与北京合作”。布林肯2月1日也表示:“美中关系中有对立的方面,当然也有竞争的方面,而且也有一些合作的方面。1月27日,他也认为:“尽管近期两国关系中竞争对抗性加强,但依然将在包括气候变化等共同关注的领域保持合作。”这说明,拜登政府更为强调与北京的“竞合”。
当然,拜登认为与北京合作与盟友的态度也有关。拜登呼吁盟友一道对抗中国,这种冷战式的做法并不一定为盟友所接受。1月2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的演讲中表示,反对欧洲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之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在论坛上发出警告,“中国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如果任由中美恶化成“全面”对抗关系,那么疫情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就将无法解决。
拜登对与中国的合作并不陌生:
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2月4日以视频形式参加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举办的活动时表示,如果欧洲与美国联手对抗中国,将导致“双方冲突的可能性最大化”,而中国将减少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合作。
美国盟友并不愿意因为价值观或者意识形态而与北京割裂,这一点,拜登恐怕也是心知肚明,完全地对抗中国并不现实。
同时,拜登认为,美国要更好地竞争,“必须先处理好国内问题,之后与盟友联手,在国际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并重建美国的信用与道德权威”。布林肯2月1日也强调:“我们都必须能够处在优势地位而不是弱势地位来与中国打交道。”沙利文则认为,应对中国及美国所面临的其他各种挑战,美国必须“先整理好自家屋子”,恢复受疫情影响的国内秩序。特朗普时期很多时候是将美国国内的问题归咎于中国,拜登现在认识到美国内部的问题是一种“进步”。
拜登上台后的一系列动作,对内,重点是抗疫、恢复经济,“百日口罩令”、不再使用“武汉病毒”“中国病毒”这样的说法、推进疫苗接种等,是尊重科学的做法。对外,重点恢复与盟友的关系、重返多边组织、与中国合作等,正在纠正美国是全球秩序破坏者的角色。这些是美国的当务之急, 同时,也是美国理性的回归。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