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去夜店的女孩确诊3小时后,被1000万网友扒光了(组图)
今早0-6时,成都新增3例本土病例,一夜进入战时状态。
凌晨看到一个视频,很感慨。
一家人已经睡下了,睡梦中,被一阵仓促的墙门声惊醒。
男主人打开门一看,外面是两个从头到脚包裹严实,严阵以待的抗疫工作人员。
那一家子也没多说什么,赶紧披上衣服,半夜,配合着去做核酸检测了。
这就是如今成都市民的真实写照。
全城核酸,人心惶惶。突发的疫情像一颗巨石,猛的砸乱了平静的生活。
在外上班的担心不能回家,过不了年,考试的学生怕封校。
大家的担心、焦虑,都在情理之中,而在患者行动轨迹公布后,事情的走向变得复杂,让人生气,不敢置信,看的胆寒。
摧毁一个普通人有多简单?
简单到,
一条随手转发的微博,
就足以掐灭他人未来的漫漫人生。
3例确诊患者,分别是71岁的李某,68岁的张某,20岁的赵某,赵某是两位老人的孙女。
她因为奶奶7号凌晨通报,确诊前一夜【转场4家夜店】,被众多网友钉在耻辱柱上拷打,噩梦由此开始。
有人指责女孩的生活方式,去酒吧不是好女孩。
批评越传越猛,谣言越传越烈,没人再关注疫情源头在哪,大家只顾着议论20岁女孩的私生活。
有人骂她是野鸡。
更有人在真相尚未明朗的情况下阴谋论。
造谣女孩报复社会,早就感染了新冠,故意去酒吧晃着玩。
回家后,病毒传给了老人。
有人以她做梗,咒骂女孩自私狭隘,让无辜的成都人陷入危险之中。
义愤填膺的网友火速扒光小姑娘的身份证、电话、家庭住址、门牌号…贴在网上,恶意传播。
甚至有人冒用别人的照片,在朋友圈谩骂女孩。
目的只有一个,让她社死,不给女孩一点后路。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讨伐声中,每一句恶评,似乎都显得他们更加正义了。
但当偏见裹挟而来的恶意凌驾于事实之上,真相便不再重要。
实际上,家人7号确诊,女孩去酒吧在6号夜间和6号之前,7号傍晚接受检测,今天凌晨出的结果。
她是一个孝顺的孩子,赶车看望爷爷奶奶,总想着给老人送去点陪伴。
感染病毒,不是故意为之。
也许女孩唯一错的,就是去了酒吧。
但,这不是个人自由吗?
上班温吞的程序员,私下里爱逛闹吧;沉默威严的老板,也许爱看猫和老鼠;看起来内向的小姑娘,或许钟情喧闹的摇滚。
不要拿你的认知,丈量他人的所为。
一个20岁的成都姑娘,确诊前,不过是这个人口超2100万城市中,再普通不过的年轻人。
活动范围大如何,与朋友聚会又如何,那都是她的私人生活,由她做主,而不应成为他人随意点评的信息。
确诊后,她主动说明了自己的行动轨迹,没有任何隐瞒,
作为一个不幸感染病毒的患者,值得我们同情和关心。
我们又何必以上帝视角,过度苛责她呢?
实际上,前不久警察被网暴,这和站在道德高地,事后诸葛亮的是同一批人。
在那段掐头去尾的视频中,大家只看到警察目送女孩溺亡。
没有看到那几个惧水,不会游泳的辅警,手挽手,试探着走向深水区。
也忽略了冬日冰冷的水有多刺骨,奔涌的河水有多汹涌。
大家更乐于在「警察无能」「警察见死不救」的阴暗中,标榜自己的正义,随时准备大喊一声,真坏!
为什么去夜店的女孩被全网骂?
比起真相,这些起哄的人,
宁愿相信更丑陋的、更无耻的、更险恶的。
他们不在乎真相,围观的只是热闹。
摧毁一个人有多容易?
敲击键盘的几秒钟。
李炳鑫,本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
但随着一段画面的传播,他从此和“猥亵犯”绑在了一起。
还记得这张图吗?
人来人往的车站,戴着黑框眼镜,身穿黑色上衣的年轻男人,公然将手伸进了年幼女孩的上衣,隔着衣服,肆无忌惮地揉捏。
被猥亵的女孩,还是个少不更事的孩子,男人的动作却很熟练,并不介怀四面八方投来的奇怪目光。
如此败坏风气的一幕传到网上,迅速点燃了网友们的怒火,大家急于找到这个人渣,替女孩声讨正义。
在网传的另一张图中,他的模样被曝光了。
不多时,有人指出,这是他同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李炳鑫。
紧接着,哈理工官微沦陷于一片口水声之中。
有人越说越重,建议将李炳鑫化学阉割。
事实是猥亵犯是段某某,李炳鑫只是和那个人长得像。
此时,李炳鑫正和同学玩卡丁车,对呼啸而来的恶意一无所知,他以为是重名了。
但朋友相继给他发信息,同学问他牢饭好吃吗,
他从起初的不明就理,思绪朦胧,越看越害怕,怕到发怔。
他用力地解释,一个一个慌忙地回复,那不是他,不是他,他不是流氓。
但在被掩盖了的真相面前,他的反抗就像投入水波的一粒小石子,没有回声。
因为网友怒气冲冲、丧失理智的谩骂与诅咒,他名声尽毁,社交圈彻底崩塌,和亲人好友的关系被轰炸的寸草不生。
即便这是一出悲观的乌龙,网友在真相大白后依然死咬住他不放。
我只是不敢想象,若干年之后,别人会不会在看到李炳鑫的名字后,将印有他资料的一切轰然扔进垃圾桶呢?
人言可畏。
然而我在我看来,这世界总有一股人,不惮于用最愚蠢、冷血的恶意,不加掩饰地摧毁一个人。
还记得张含韵吗?
15岁,那个明眸皓齿的少女,凭借清澈甜美的唱腔红遍大江南北。
人红了,是非也跟着来了。
半裸照片经过加工,图上的人是日本女优,但她被子虚乌有的传闻扣上荡妇的名号。
记者问她,怎么看待这些刻意的照片?
她落泪,呼吸都乱了,带着哭腔说,那不是我,然后逼自己强颜欢笑。
这一幕何其心酸?
当时没人在意张含韵的无助,恶意翻江倒海地倾泻到她的身上,陌生人都恨不得多踩她几脚。
张含韵为躲避风波,不得已回到校园,污蔑张含韵“校妓”的帖子却言之凿凿地将她扣上“校妓”的标签。
张含韵只能听着那些污蔑的声音,在墙倒众人推的谩骂中,从娱乐圈消失了若干年。
萨特说得一点都没错:“他人即地狱。”
选择性的相信和表达,会毁掉一个人。
当年,胡歌也经历过残酷的审判。
昔日兄弟蒋劲夫家暴,人人喊打,因为一条微博,胡歌也被拖下水。
原因只是他写了这样一行字:
我真的很难过。
网友群起而攻之,在胡歌微博下连骂3天,用最猛烈的说法,直戳胡歌久未愈合的伤疤。
“出车祸也是你活该。”
“渣渣,人都算不上,当初阎王就该收了他!”
看到了吗,那些骂他的人根本看不到胡歌几百字的唏嘘,也看不到胡歌“错了就是错了”,“我不是要替他辩解”的泣诉。
那只是一个人眼看着好友和记忆里阳光的一面大相径庭,失望之下的伤心啊!
可就如《呵旁观者文》中所说:
“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
真正令人心痛的,不是被诋毁的气愤,不是被冤枉的哽咽,
是那些闻风而来,苍蝇一般的人群,大闹一场,便会哄而散去。
给大家看张图。
只看左侧第一张图,你会觉得,那个男人要被枪决。
只看中间那张图,你会认为,两个大兵在拯救一个犯人。
只看右数第三张图,你会认为,这大兵应该是在救自己的战友。
世界上从来都只有三种真相:
真相,别人口中的真相,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
同一个事件,如果以偏概全,你永远无法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
你相信什么,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是否守住了诚信、公平、客观的底线。
而那些被忽略的真相,往往就会成为害人的利器。
张海超颓然地坐在自家旧瓦房的院子里。
他的胸前,缠了一圈白纱布,藏在下面的刀口,足足15厘米长。
因为没钱用贵点的消炎药,刀口爬满了痱子。
但这个伤不是因为胸部有癌,也不是被别人所害,
是他为自证清白,开胸验肺留下的伤疤。
时间回到10年前。
张海超吐的唾沫是黄色的,鼻孔里塞满黄色的粉尘,肺里也是,他染上了尘肺病。
他跑到工厂,声张公道,却被诬陷为“想讹钱”。
张海超有苦难言,被赶出门,但他不肯死心塌地的走,气愤的跑到医院,不顾阻拦开胸验肺,终于换来对方的赔偿。
开胸后的几天,他疼得嗷嗷叫,眼泪直流。
为了救命,几年前,他掏出一半的钱进行双肺移植,代价是终生服药。
早十点,晚十点,各一次,一旦停药,他将呼吸衰竭而死。
在这个悲壮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影子。
面对这世界的恶意,清者自清是一种谎言,真假难辨的谣言夺走清者的发言权,会不顾一切地毁掉一个人。
而比找寻真相更难的,是证明自己的清白。
知乎看到了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长了双天生的媚眼,身姿也纤细,中学的时候,就比同龄人出落的标致了许多。
哪怕只是穿最普通的衣裳,背影也会勾勒出少女的美好。
这样一个女孩,在校园自然收获了许多关注,当然,不乏那些恶霸一样的小混混戏谑的口哨声。
一天,她双手带伤,咬着泪回学校。
有人问她怎了,她不肯说,哭个不停。
这委屈的一幕和那些伤口,在一些人嘴里却成了狗血的剧情。
有人说,她和混混男朋友恋爱,被SM了。
有人说,她和男朋友SM,被甩了。
在大家眼里,她俨然成了随便的公交车,勾搭混混的“贱货”。
实际上,女孩那天被混混压在阳台,混混要强暴她,她不从,不小心扑在了玻璃上,手被划破了。
但她的解释其实根本不重要,人们只相信他们听到的肮脏的流言,真相早已不再重要。
我只是想,舆论的风波若降临到他们头顶,在欲加之罪面前,他们能做到宽容吗?
加缪在《异乡人》里说道:
“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诋毁无成本,学会闭嘴难。
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