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垮百亿公司?赌场高兴就撒钱,一年花几百万给员工买衣服(组图)
餐饮这个行业一直被视为勤行,辛苦不说也不怎么酷,但这行干好了挣钱速度一点不差,像海底捞,市值接近3000亿港币了,赚钱效应太好,搞得一直说不上市的西贝也坐不住了,估计贾老板也想明白了,收割股民的钱比靠减量涨价赚钱容易多了。
但是呢,不是每个公司都有海底捞的命。
1994年张勇在四川搞起了海底捞,3年后,另一个人也在成都开起了火锅店,而且一度比海底捞发展好得多,只花了10年时间就登上了胡润餐饮富豪榜,以20亿的身家位列第三,公司资产超过百亿。
白手起家,10年干出100亿的生意,很厉害了吧?
这家公司叫谭鱼头,估计很多人都知道,可惜的是,公司起得快,死得也快。又过了十来年,今年8月,谭鱼头在成都的最后一家店也关了,彻底失败。
变化这么大,创始人谭长安心态挺好,最近在抖音上开了个账号,封面上的写的是“当年比海底捞更牛的餐饮品牌”,而视频的主题大概就是“我是如何搞垮一家百亿公司的”,他谈了不少陈年往事,从“曾经登顶餐饮界巅峰”,到“以前员工上万人、工厂数百余亩、资产近百亿”,再到“短短几年间轰然倒塌”……。
谭长安最惨的时候有多惨呢?在香港生活期间,“最穷的时候,兜里一块钱都没有。”
一个富豪榜上的人物,能如此落魄吗?
还真可能。
想当年,这位也是个传奇人物。
1980年,刚刚高中毕业的谭长安参军入伍,在1984年的对越反击战中,他立过功也受过嘉奖,还在军区学过计算机和无线电,也算得上是现代版的文武双全了。
1997年从部队复员后,谭长安没像很多战友那样找个单位上班,开始干餐饮,办起了“谭鱼头”。
说起来这也是剑走偏锋,当时的成都流行吃鱼火锅,但剩下的鱼头却鲜有人问津。看准了这个机会,谭长安就潜心琢磨出了味道与众不同的香料和配方,闷头在当地做起了鱼头火锅。
得益于军旅生涯带给他的拼劲,这家每天营业额不足两千的小店最终在火锅遍地的成都活了下来。
等到了2001年的时候,谭鱼头已经进化成了一家注册资本5451万元,拥有食品研究所、烹饪学院、物流、配送中心等全资子公司和8000多员工,相当成功。
这背后光靠勤奋是不行的,谭长安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论,他的这些方法被很多日后的餐饮连锁巨头不断借鉴。
比如佐料和原材料的产供销一体化、用工业化的流水线提供相似的菜品和服务,摆脱对时不时就生二心的老厨子的依赖。
有意思的是,他还提出了一个“五分钟流程”的概念。啥意思呢?其实就是点菜、上菜一气呵成,从客人点单开始到涮菜上桌,整个流程力求在五分钟内搞定。
在海底捞还声名不显、互联网方兴未艾的那几年里,这一套思路确实称得上石破天惊。为此,IBM还专门把谭鱼头作为案例研究,特地邀请了一票记者去做了专访,稿子甚至发到了2004年的中国计算机报上。
尽管在当时听起来有点离经叛道,但这恰恰是谭鱼头四处扩张的底气。
凭借这一套打法,2002年9月,“谭鱼头”把分店开到了台湾;2004年12月22日,“谭鱼头”又把店开到了在香港的尖沙嘴——这已经是“谭鱼头”第122家分店了。
按说餐饮公司做到这个程度,只要不太“作”,一般都会比较稳健,那谭鱼头怎么就跌落了呢?
原因还是挺多的,但最核心的大概有三个。
首先是老板的自我管理有点差。
在谭老板事业的巅峰期,负面新闻一波接一波,都是关于赌博的。
什么在澳门赌博输光家当啊、什么赌博成性拖垮公司啊,据说还被挂上过澳门的追债网站“美好世界”,有点魔幻。
(这个网站现在已经关了)
当时,很多人都相信这个事,有钱任性嘛,谭长安也一直没当回事,正面回应不多,不像有些老板,不管真的假的,先把律师函发出去。
说实话,谭长安对于负面新闻、谣言的影响力有点低估。传了这么多年,谭长安最近才做了点澄清,“赌确实赌过,这个我没法儿避开。并不是像传的那样,赌得身家全无,实际上我是赢的。”
虽然是赢的,但谭老板的一个性格特点害了他,他太大方了。
手气旺盛的时候,他很慷慨——喜欢见人就发钱,你十万、他二十万的,以至于很多朋友喜欢跟他一起去赌场,甚至从他这里直接拿筹码去玩。
可能就因为这个,颇讲义气的他才陷入了乱七八糟的传闻之中。
但赌博对谭鱼头不伤筋骨,真正把谭鱼头拖垮的,其实是谭老板一直心心念念的上市梦。
谭长安是比较早有资本意识的餐饮老板。2009年的时候,香港的一家上市公司福记食品要清盘,考虑到这个壳资源很不错,谭长安就跟当时香港资源的主席黄英豪联手,打算以2.38亿港元的价格把福记拿下。
在交了1700万的保证金之后,这笔运作就开始了。
一般来说,在交易完成之前,大家都是尽量保密,毕竟来个竞争对手就有可能抬价,结果呢,谭老板的队友有点坑,一点不懂得闷声发大财的道理,事还没办成就跟媒体没完没了的高谈阔论,结果引来了不少内地的竞争者——真功夫、俏江南啥的都来了,价格不可避免的就涨起来了,最后国资背景的安徽创投直接出了6.58亿拿下。
这比谭长安的开价多了4.2亿港币,完全没机会。
第一次没抢过别人也就罢了,第二次更惨。
到了2011年,谭长安在飞机上碰到了个四川老乡,这个人手里正好有个生意不好的“壳”想要出手。一盘算挺合适,谭长安打算花两亿多直接收了,结果呢,这个壳被中广核旗下的中国铀业发展公司看上了,人家直接出了9.84亿港币。
既然借壳不行,那干脆自己IPO吧。
当时上市心切的谭长安不知道怎么想的,脑子一热就跟人签了对赌协议——风投出资2000万美元,而谭鱼头花三年的时间完成既定的盈利目标、然后将公司做到上市。
具体盈利目标有多高不知道,但压力应该不小。
为了完成上市的目标,谭长安马不停蹄地开始开店、装修,还跟一些火锅公司谈了不少合作,他是按2000万美元的预算花的,但最后,风投允诺的钱只打进来四分之一。
这一出一进,就多出了1500万美元的窟窿。
欠了一大笔钱,怎么处理呢?
一般都会借助一个组合:经营收入+以贷养贷,如果这个组合不出问题,假以时日翻身的机会很大。
可惜谭鱼头的运气差了点,归根结底,老板的脾性要了公司的命。
谭长安大方、讲义气,生意场上,这就坑苦了他。
2013年的时候,本来风雨飘摇的谭鱼头因为一笔1500万元的借款被四川的一家小贷公司告上了法庭。这笔借款是怎么回事呢?
借钱的是谭长安的弟弟,谭长安给做的担保,弟弟还不了钱,当哥的就被坑了,要是企业状况好还没问题,但当时谭鱼头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
打从这起,盖子就有点捂不住了。
信誉受损,找银行借钱就费劲了,对赌协议也完全没按原来的计划走,折腾来折腾去,上市这事是没戏了,但公司元气大伤。
借的钱老是还不起,开始的时候他找一些关系去借钱,但因为他“大方、有钱”的人设太突出,所以很多人装糊涂,“你还能没钱?”
这条路走不通,他就只能靠变卖资产来度日,一天不如一天。
伴随着各地店铺的相继关张,那些曾配合经营而设立的谭鱼头地方公司、装饰公司、物流公司等,也都陆陆续续注销、吊销和解散,随着成都最后一家店关门,23年的努力又归零了。
当年,他的一些员工从头到脚都是名牌,衬衫、西装、皮鞋都是谭长安购置,他一年买衣服都要花几百万。
这里面的一些人后来也在其他城市开了不少谭鱼头,正宗不正宗不知道,反正谭老板本人是不认的,说这都是昔日员工“冒名顶替”的。
回顾这些历程,他的总结是四个字,“我太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