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严防冷链携带病毒 进口牛肉命运多舛(图)
由于中国政府在进口食品方面采取更严格的防疫控制,不少主要依靠进口的食品就成为了“牺牲品”,比如牛肉。北京新发地市场已经暂停所有冷冻、冷藏产品的销售和储存,不少超市的冷鲜肉货架上,也少了牛肉的踪影。
在中国各地多次在进口冷冻食品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之后,北京新发地市场已经暂停所有冷冻、冷藏产品的销售和储存。
这家中国最大的食品批发市场已对其市场内的水产、冰鲜、冻货、冷藏肉类、海产品进行了清理,上百个冷库进行了消杀和断电。新发地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暂时停止所有水产、冰鲜、冻品的销售和储存,何时恢复会再通知。
今年6月份,新发地市场曾经因为出现新冠疫情而成为焦点。而后来感染源追溯到了三文鱼,更是一度导致多地超市的三文鱼下架,并且使得冷链食品及其包装作为潜在的病毒携带途径受到关注。
目前北京并没有报告与食品市场或者冷链食品相关的本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此前中国对进口食品及其包装进行大规模的新冠病毒检测,在包括青岛和天津等多地都在冷链环节检测到了新冠病毒。还有在新疆有400多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通报,这波疫情的传染源头也是来自货运集装箱。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中国政府在进口食品方面采取更严格的防疫控制,包括对食品和从业人员进行检测,以及暂停部分产品的进口,以及中断产品的运输流通等。不少往常主要依靠进口的食品就成为这一控制措施的“牺牲品”,比如牛肉。
在北京市中心的一家超市,通常摆满了各种进口牛肉的冷柜货架空空如也。一名销售人员告诉路透社记者,新鲜牛肉近几天之内都不会补货了。即使能够进货,数量也很难说。
更严格的检测,额外的消毒工序,都导致进口商的运营成本上升,同时也会耗费更多的时间,使得肉质保鲜成为更大的难题。
进口牛肉在中国有着很好的销路。根据路透社报道,去年该领域的贸易总额达到了86.5亿美元。而在疫情阴影之下,进口成本上升的同时,销量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因为有些消费者出于对感染病毒的担忧,避免购买进口牛肉。
其实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购买冷冻或者冰鲜食品导致感染病毒的几率很低。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本周在一次记者会上表示,到现在为止出现的和低温冷冻食品相关的感染主要发生在流通环节,是在搬运、操作环节引起的传播,并没有发现因为食用这些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
路透社记者走访了北京的五家超市,其中三家都存在牛肉缺货的问题。牛肉进口商表示,抽样检测,以及产品因此而在仓库停留的时间增长,都导致进口商的成本上涨了多达200%。
一位来自西南地区的牛肉进口商表示,尽管已近年底,按照往年的行情来看,即将到来的新年和春节会使得牛肉需求量达到峰值,但是今年他已经将订货量减少到去年同期的不到四分之一。
这位姓付的商人说:“万一订的货被查到有病毒怎么办?那可就惹了大麻烦了。所以我宁愿少进口一些。”
此外,由于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贸易关系紧张,北京对澳洲牛肉的进口加以限制,这也导致很多牛肉进口商的处境雪上加霜。
这位姓付的商人表示,在澳大利亚的订购量锐减之后,他也在下调从巴西、阿根廷和白俄罗斯等其它牛肉产地的订货量。“今年的生意真是很难做啊”,他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