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还是贪腐 印军在拉达克前线的难言之隐(组图)
11月2日,拉达克一线的中印对峙仍在吸引新德里各界的目光。印度军方在48小时内对一支来自中央的调查团截然不同的态度,让观察家们对一线局势产生了各种猜测。
10月下旬,印度下院“公共账目委员会”(PAC)审计人员曾致函印度国防部,要求在28至29日前往拉达克“首府”列城视察。印军在10月27日早些时候答复称,只要当地天气晴好,PAC大员可随时前往。
9月以来,列城地区的印军开始了大规模的物资配送与补给:
不过,PAC的议员们因地方选情等原因,转而在27日晚些时候向印度国防部要求改期前往。调整后的调查时间为11月8日至10日间。对此,印度国防部在10月28日就以当地的战备情况为由,拒绝了PAC调查团的请求。
根据印度国防部材料,印军强调“前方两军士卒抵近接触;全体官兵正全面戒备避免局势升级”,以此下院的“重要人物”(VVIP)不宜前往一线。回函还强调“印度陆军已全面处理边境局势”、“中印前方僵持”。印军48小时间的“变脸”,也折射了其在当地防务的难言之隐。
不是秘密的秘密
对观察家们来说,印军拒绝PAC前往列城的理由可能有两点。
首先,PAC旨在前往列城调查印军在锡亚琴冰川、拉达克一线高海拔地区的“被服、装备、口粮与住宿条件”,以及相关物资的“供货渠道、采购及发放”。此事事关印军采购规则。印军有必要为掩盖利益关系采取措施。
在大雪封山之前,印军正于拉达克地区做最后的备战工作
其次,PAC的列城之行也有可能暴露印军前方调动等军情。《印度快报》等媒体强调了前方“僵持”局面,并借此暗示印度议员不宜前往一线。避免PAC的议员前往一线或许是为了免于走漏风声,或者在新闻报道中暗示前线部署及相关军情。
但总的来说,印军在拉达克的备战与否并不是一天的事:这是持续了几个月的长期部署。对印军来说,其从列城到什约克河、斗拉特别里奥地(Daulat Beg Oldi,DBO)沿线的布防也并无更多秘密可言。
自9月以来,驻扎在列城的印度军方逐渐形成了三点悲观的共识。
首先,印军的交通线容易被截断,一旦什约克河上的路桥被炸毁,印军的DBO等据点将孤立无援,印度空军亦未必会冒险前往一线;其次,印方在拉达克东部一线的据点缺少良好的防御性能,印军对阻滞解放军也缺少信心;再者,印军的坦克与装甲车辆并不适合在高原作战。印度国防部在48小时内的急剧变脸也因此越发显得心虚。
前方吃紧 后方紧吃
说到底,印度下院之所以要派出PAC前往列城一线,这也是给一场旷日持久的调查划上句号。其根源在于印度审计长公署(CAG)在2020年2月发布的一份有关印军在高海拔地区补给问题的报告。
报告显示,印军在锡亚琴冰川及拉达克一线的防寒被服严重短缺,其采购被拖延了四年。在高海拔地区的一线部队中,印军的靴子、睡袋、帐篷等物资严重不足,不得已开始回收旧鞋、旧衣。
锡亚琴冰川的巴基斯坦一侧,装备严整的巴军士兵正在巡逻。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声称拥有该地区主权。海拔高达8,000米的锡亚琴被认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战场。 当地也是印军后勤部门生财的重要渠道。(Getty)
CAG还在调查中发现印军军需部门可能克扣了送往一线的“特别口粮”,导致前方部队的“热量摄入量降低了82%”。CAG的调查员发现,从后方送往列城的“特殊口粮”虽然显示已送往前方,但一线部队并没有相关收据。由于印军第14集团军一直有“克扣军需物资”、“贪腐”的案底,这使得它们也因此再次遭遇外界的怀疑。
事实上,当拉达克一线的中印局势在6月后日趋紧张时,面对印军在夏季可能会加码运输物资的局面,已有分析人士怀疑,此番战事正在成为印军相关部门中饱私囊的重要渠道。
在2019年时,印军14集团军驻扎在拉达克锡亚琴冰川一线约一个旅(5,000人)的军费开支就达到了每天5,000万卢比(约合66.9万美元)。印方商家在每年10月也后会针对山区入冬情况而专门提价,这意味着印军的开支要远大于这一约数。
印方在7月前就有预料,但直到10月仍未能完成物资的采购与调度,甚至不得不紧急从本也物资短缺的锡亚琴冰川驻军处调集“数百套”二手被服,用以应对一线不时之需。这使外界对印军运输的真实效率大大生疑,也对物资的去向产生了疑惑。印军相关当事人为避免身陷囹圄,自然有必要将中央大员拒之门外。当印军还因“备战”继续搪塞时,其难言之隐也令外界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