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势:武统台湾 北京的剑出鞘了吗?(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美国总统大选在即,特朗普(Donald Trump)为救选情频打台湾牌刺激北京。华府高官连续来访,大陆军演反制,让两岸局势升温。另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自7月下旬至今,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军演总计至少超过30场。双方敌意的加剧,让擦枪走火的几率大增。
海峡上空战云密布令不少人心有所忧,8月10日,马英九应民间团体邀请,以"两岸关系与台湾安全"为题发表演讲。马英九说,大陆的攻台战略就是"首战即终战",一旦发动战争就要在很短时间内打完,让台湾没机会等美军来支持,并且现在美军根本就不可能来。做领导人应该要让战争不会发生。此话一出,招致绿营人士的挞伐。有人指其叛国,还有人要告发他涉嫌叛乱罪。
马英九卸任后仍长期坚守两岸和平的基本主张,未随便抛下九二共识。(中央社)
然而,"首战即终战"并非马英九所创,而是来自民进党政府出资,于2018年3月成立的财团法人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该院在2018年12月出版的《2018 中共政军发展评估报告》,其中第56页提及两岸近期不可能爆发大规模冲突,但中国目前的战略是强调首战即决战,让美军未到,战事已定。
如果这是一场连亲绿学者也承认打不赢的战争,以苍生为念,心怀悲天悯人之心,力劝主政者避免战争何错之有?
美国介入未定之天
一直以来,绿营的政治人物相信,两岸燃起战端美国一定会出手,但问题是,"美国的介入将以什么方式,介入程度多大,能否有效反制大陆的军事动作,能否获得民意的充分支持,都充满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
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为例,要大量支出普通纳税人最为珍惜的美元和生命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武力打击,美国民众是无论如何不会轻易答应的。因此,美国政府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话题设置与舆论引导,2001年5月1日,布什(George Walker Bush)谴责包括伊拉克在内的"无赖国家"进行核武器、生化武器的研制;2001年,"9·11"事件爆发,美国政府向恐怖主义宣战;2002年1月29日,布什在《国情咨文》中称伊拉克是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邪恶轴心"的一部分,并抛出了"萨达姆(Saddam Hussein)等同最大的恐怖分子"这一命题。
通过一系列话题引导,截止2003年2月13日,即开战前夕,有线新闻电视公司和《今日美国报》的民意测验显示,即便联合国始终没有通过决议授权美国发动对伊军事打击,但支持入侵伊拉克的美国民众仍然高达63%,是美国政府明确宣布要推翻萨达姆政权以来获得的最高支持率,虽然美伊两国积怨已久,但完成由"反恐"到"倒萨"的置换与转变,足足历时两年!
从2003年春天开始的这场战争历时7年零5个月,耗资7,423亿美元,美军部队死亡近4,500人,受伤超过3万人,而伊拉克的死亡人数却早已超过10万,受伤人数则接近15万人……
试想,一旦美中开战冲突强度势将远远超过2003年对伊战争,为驰援一个与美国相距12,000公里,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大陆不过咫尺的台湾,美国人会否愿意让他们小孩走向战场抵御比萨达姆政权更为强大的解放军,重蹈伊拉克战争7年之痛的覆撤,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根据2016年,美国皮尤(Pew Research Center)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如果出现"台独"并引起大陆对台使用武力,64%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不必出兵协助台湾。不止皮尤研究中心,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的民调也类似,69%反对美国介入两岸战争。出兵援台对多数美国人而言,不只是自由民主价值的问题,而是攸关本国人生命安危的现实问题。纵使美国政府不顾民意反对,力排众议绝对以武保台,纵使台湾军民上下一心要战到一兵一卒,中美开打战场一定在台湾,纵使最终依靠美国援助成功挡住解放军,但电光石火间生灵涂炭、焦土一片意义何在呢?
马规蔡随不是终南捷径
对此,台湾内部不是没有力劝改弦更张的声音,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马英九。他认为蔡政府"联美抗陆",把两岸从僵局变危局,自以为是棋手,未来恐怕会变成弃子,成为两强斗争下的牺牲品。他强调,"亲美、和陆、友日"才是转危为安的最佳政策。
实事求是地说,马英九的八年,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确实创造了和平交流的荣景,经贸往来日益活络,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陆客来台,陆资如入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大陆与台湾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马英九任内废弃陈水扁"烽火外交"政策,提出务实灵活的"活路外交"通过改善两岸关系扩大国际参与,最终完成两岸最高领导人时隔六十年的首次破冰会面。
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 这一时期也成为台湾民众家国认同更为分化的阶段,一场太阳花学运几乎成为压垮马英九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由于背负"外省原罪",不敢在修改教科书、清除"去中国化"等方面大破大立,面对官方与民间对待两岸问题的巨大落差,马英九的大陆政策未获得台湾民众的普遍认可,加之受内外因素及主客观条件所限,马政府施政步调混乱,满意度持续低迷,更直接导致政党轮替,为日后的台海局势埋下了兵凶战危的种子。
所以,与其评价马英九是以"亲美和陆"实现了两岸和平,毋宁说他是通过"九二共识"达成了两岸政府间的和解。而"九二共识"之所以成为两岸通关密语,还原当年两会的历史往来函件,其核心精神是明确"两岸一中"立场,明确反对"台独",明确追求国家统一。而国民党屡屡强调"一中各表"是表述方式的差异,并非表述内容本身。
随着时空环境的改变,当台北对北京的政策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当两岸之间不再是一场在国际社会争夺唯一合法中国政府的竞赛,尤其经过本土化民主化的浪潮,当台湾内部多数人对两岸关系的心理定位与现实的法律定位出现乖离,以"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高度契合的"九二共识"必然要遭遇挑战,国民党一度想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完成在法律定位与台湾民意之间的平衡,但实际情况却是被民进党反守为攻,把遵循治权分立变成要求向大陆互相承认主权,令自己在论述上左支右绌。
对中国大陆而言,两岸关系是基于同根同源的民族情感。对美国来说,台湾则是遏制中国崛起的马前卒,早前,博尔顿((John Robert Bolton)新书中披露,特朗普以"笔尖"和"办公桌"形容两岸实力悬殊,足见台湾在美国这个民主盟友心中的分量。因此,用两大之间难为小,或是"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的生存智慧来比喻陆美台三方的关系,纵使反对蔡英文贸然选边,又何尝不是对两岸关系的另一种曲解与误读。而抽离"共谋国家统一"这一"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恐怕马规蔡随不足以成为两岸和平的终南捷径。
务实面对大陆主动追求和平
不可否认,特朗普上台后调整对华战略,并发起对华贸易战与科技战,现阶段中美关系的确出现重大变化。从美国通过一系列友台法案,高调宣布对台军售,高官频访等一系列动作看,台美关系升温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固然令不少绿营的政治人物欢欣鼓舞,但对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而言,挺台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或许只是举手之劳,随便一个动作便能踩到北京的痛脚。问题是,台美关系的突破与升级,无法改变把台湾被美国当做筹码,藉此叫阵大陆的角色定位。美台双方目前固然在"反中"这一点上有合拍之处,但双方的利益并不一致。如前所述,既然面对台海紧张局势加剧美国如何介入尚属未定之天。蔡英文又何苦孤注一掷,主动选边将台湾绑上美国的战车,为了台美关系陪葬两岸关系!
台湾目前暂时的"不统不独"的地位,是中美关系现实形势的写照。但是,由于两岸各自面对主、客观形势的改变,未来双方关系的发展,终究无法回避两岸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大陆领导人习近平曾说,两岸问题不能一代代的拖下去,而大陆要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如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统一何以昭示世界?现实是,台美远隔重洋,两岸近在咫尺,超过百万台人在大陆工作、就业、就学,交流融合已成大势。台湾每年对大陆的贸易顺差高达数百亿美元,而如何务实地处理与大陆的关系,关乎的是千百万人的生存发展。
蔡英文发表双十讲话。(中央社)
认清此点,负责任的台湾领导者又岂可沉溺在联美抗陆的迷梦中不能自拔,坐视两岸民意交锋甚至推波助澜,将台海置于70年来前所未有的危险境地?如果民进党不想挑起两岸战祸,如果台湾对自身的制度抱持充分自信,当选举的激情与亢奋退却,何妨以没有硝烟的两岸赛局取代兵凶战危的军事对抗,以更为开放积极的心态面对两岸统一的终局安排?莫忘,当年蔡英文也曾说过,“一个中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台湾没有空间与可能性去逃避一个中国的问题。无论统一、台独或维持现状,台湾人民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未来的“一个中国”。
既然如此,战到一兵一卒的呛辣与愚勇岂是唯一选择,要战争还是求和平,这确是身为领导者的蔡英文该审慎思考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