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真实身份终于曝光!让世人觉得都欠他一个道歉(组图)
本文转载自悄悄观察,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对比霍金,我们的确欠杨振宁一个道歉。
霍金去世了,有人说:这是全人类的损失。确实,霍金21岁患渐冻症全身瘫痪,却仍然能够在理论物理学中取得非凡成就!平常人若是遭此不幸,估计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说成长为一名杰出的物理科学家了。作为全球最畅销的物理科普书籍作者,西方媒体对霍金的宣传和重视,也是霍金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但是,西方媒体怎么评价自己的科学家,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我们管不着。但是我作为中国人,不假思索地跟着西方媒体的尾巴炒作,甚至越过西方媒体直接给霍金封神的做法,是有失公允的。
各种“最伟大的科学家”逝世、“最聪明的大脑”离开了、“爱因斯坦之后的第一人”去世,等等不实文章流传出来,估计连西方人都会目瞪口呆。为什么这么说呢,霍金一生的杰出成就有目共睹,但在前沿物理学领域,霍金的物理学成就并不是顶尖成果。
如果要评选“爱因斯坦后的第一人”的话,杨振宁或与其同等伟大的前沿物理学家,才有资格入围。但很遗憾的是,如今在中国打开网络输入霍金两个字,出来的全是各种溢美之词,而打开网络输入杨振宁三个字,则全部都是一些诽谤谣言或花边新闻,甚至还有许多恶毒的诋毁和羞辱之语。这很悲哀。
怎能一边对别人家的大师盛赞若悬河,却又一边对自家的宗师弃之如敝屣呢?今天说这些并不是要贬低谁或抬高谁,只是想要客观地讲清楚事实。
客观事实是:霍金十分了不起,值得宣传和纪念以及学习。杨振宁当然也是伟大的,同样值得我们宣传和学习。
2000年,《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只有20多人上榜,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第18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在世的物理学家。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科学巨匠,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
▲(杨振宁是榜单上唯一在世大师也是唯一的华人。)
然而现实却是,众人崇拜迷恋霍金,少有崇拜杨振宁的。很多人转发霍金去世的新闻,其实根本没有看过他的物理学科普书籍,或者根本就看不懂。
他们转发霍金,只是为了假装自己有文化,热爱物理学。这些人其实根本不懂物理学,他们不了解宇宙,不欣赏物理,更不对宇宙深处的那些秘密感兴趣。因为,一个对宇宙有真正崇高探索之心的人,是绝对会尊重和敬仰杨振宁先生的。
就因为他放弃美国国籍回归中国?娶了与他年龄相差悬殊的翁帆?还是因为他在建国初期没有回国?
事实上,网上关于他的这些言论都是极其偏激断章取义的,翁帆出身不俗,人家本来就是清华的博士。在学霸的精神世界里,只有高山仰止的终极学霸才值得自己仰慕。而杨振宁,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吧。
然而谣言辱骂远不止这些。还有人说他回国养老的。但他们同样在说,中国这不好,那不好,又是雾霾又是毒食品,那杨振宁是回国吸雾霾养老?
杨振宁回国后,把自己的资产都捐献用于中国的科研,有这种养老的吗?还有人说他自私,没有早点回到中国、逃避税收说、说他帮助美国?
拿爱国主义来指责杨振宁,实在牵强。退一万步讲,即便有过美国国籍,杨振宁从来没有做过伤害中国利益的事情。
事实上,根据权威渠道提供的材料显示,杨振宁先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都有一颗中国心,始终在为中国物理学做奉献。杨振宁和钱学森关系很好,并且和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也是亲密挚友。
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诸多交流,且杨振宁还在生活和工作上对邓稼先有诸多帮助。在邓稼先遭到困难的时候,杨振宁老先生还积极发声坚决支持邓老。
对此,邓老的夫人许鹿希也曾经说过:“他们之间的情义堪比战友和亲兄弟。”杨振宁的确没有和钱学森一起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回国,但这并非是他的本意。当年杨振宁先生有过回国的念头,但是大家研究之后没有同意。钱学森老先生是做应用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造导弹,是新中国最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但是杨振宁先生不一样,杨先生是搞前沿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很难马上发光发热。因此当时大家的意见都是,希望他继续留在国外发挥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杨振宁先生才接受了这一建议,继续留在国外做研究。要知道,当时的新中国极度孱弱,西方有些国家个别政客甚至会直接骂中国人是黄祸、黄皮猪、垃圾人种。
所以有些国际科学交流学术会议或场合,总是特别排斥中国科学家,这十分不利于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而杨振宁先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利用自己在前沿物理学界积累的人脉和影响,积极在国外活动,说服各个国际学术研究交流组织,帮助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交流。杨振宁先生的努力,触动了很多国家的科学家,他们纷纷站出来帮助中国科学家,为中国打开了学术交流的大门。
并且,杨振宁先生留在在美国做的物理研究的那些年里,工作性质和“给美国人造导弹”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他所主持的最前沿物理研究,短时间内不可能作为任何武器应用,并且这些学术成果,杨振宁先生都印在脑子里,带回了中国。
1971年,杨振宁开始回到中国旅居并开展物理学教育以及讲座。七十年代的中国并非像今天一样富足,而是依旧十分贫穷落后,很多家庭都吃不饱饭,还有数亿人在温饱线上挣扎。
由于当时国内局势和经济形势依然很不乐观,所以物理学科研条件和物理学科知识储备十分短缺,很多方面的研究都是一片空白。因此,杨振宁回到中国旅居后,把自己的家产都捐给了国家,然后全身心地投入了搭建前沿物理学教育体系的工作当中。
按照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物理学全才。
另外,杨振宁还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The first Chinese to win the Nobel prize,而且是在1957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件事的意义也绝不亚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为什么?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的科研水平和条件都不如别人,可邓稼先却站出来说“中国人也可以造原子弹”,而与此同时,杨振宁也站出来说,“中国人也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所以,这给中国人带来的精神冲击是突破性的,是中国年轻一代科学人信心的基础性支撑。实际上,杨振宁自己也曾多次在许多场合表示,他取得诺贝尔奖的最大意义,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但是,他给年轻一代带来的还不仅仅是信心。1978年3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4—1986年,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县数学奖”相继成立。
1997年,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2003年底,杨振宁回北京定居。清华大学盖了三幢“大师邸”,一幢给杨振宁,一幢给姚期志,一幢给林家翘,姚和林都是杨振宁劝回来的。
杨振宁如今尽管已经90多岁,却依然会给本科生上课,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启发指引着这些中国科学界的未来人才。所以,杨振宁不仅科学成绩令世界瞩目,他给我们国家带来的贡献也同样是巨大的,其中很多都是改变中国明天的宝贵资源。
他,独自一人把清华大学的冷原子凝聚态的科研水平提高了几十年。他,义务参与建设了中国六十多个一流的物理实验室。他,全身心投入了中国物理学的教学工作,开展诸多免费讲座交流和实验指导。——他和钱学森、邓稼先、于敏一样,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伟大科学家。
但现在,仍然有很多的中国人仍然被网络喷子带偏,宁愿相信攻击杨振宁的言论,也不相信他的真实事迹?这难道不可怕吗?
还有那条流传甚广的谣言,是说杨振宁曾经问病床上的邓稼先,为10元钱(指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之后的奖金)搞科研值不值。
关于这件事,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也有过辟谣,她说,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我当时就在旁边,杨振宁只是询问病情。这种智商欠费的言论,究竟是谁在带节奏?
杨振宁被黑成这样,就是中国舆论场奇特生态的写照,是中国舆论场疾患深重的一个症候。不用说杨振宁了,中国的英雄人物群体,都没有几个是没有被质疑和否定过的。
丁肇中在杨振宁70岁生日宴会上曾这样说:提到20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学(狄拉克),三是规范场(杨振宁)。
事出反常必有妖,蹊跷之处必有因。妖魔化杨振宁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我们需要问一句,中国的舆论指挥棒,到底在什么人手里?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好怕他们为这个国家和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之后,却仍只能收获恶意的负面评价。好怕多年以后的中国人会愤怒地声讨我们这个时代的舆论:
西方媒体对得起霍金,但中国媒体对得起杨振宁吗?
本文转载自悄悄观察,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