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争议:1962年中印战争新解,误读中印西藏协议酿祸端(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印东段边界争议区,在中国被称之为藏南,从东向西由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南部、墨脱县南部,山南地区隆子县东部、错那县南部,以及达旺地区组成,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在印度曾被称之为东北边境特区,1972年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7年升格为阿鲁恰纳尔邦,并严禁中国人进入。众所周知,中印东段边界争议源于英属印度政府外交秘书亨利·麦克马洪(Henry McMahon)1914年在西姆拉会议中上上下其手提出的“麦克马洪线”,但在这条线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所谓的中印东段边界问题,不仅仅是边界问题,而是与西藏问题牵涉极深,相互交织,使问题更加复杂。
1947年印度独立后,通过种种手段继承了英国在西藏的特权。图为1947年8月15日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在印度新德里红堡举行的独立日仪式上。(AP)
中印都未想明白的战争
正是由于西藏地方政府谋求独立的心结,1947年印度独立后,西藏抛开国民政府单独向印度提出废除不平定条约,同年还撇开国民政府致电联合国,要求对西藏与印度重订新约予以支持。然而,西藏始终是要依靠印度对抗国民政府,以谋求所谓的“独立”,当印度以断绝与印藏之间的一切交通往来相威胁,西藏只能屈服。
印度堂而皇之地全盘接收了英国在西藏的特权,英国驻拉萨代表团团长黎吉生(Hugh Richardson)摇身一变成为印度驻拉萨代表团团长,英国划定的“麦克马洪线”以及西段的“地图开疆”被印度接受为所谓的中印边界。与此同时,1949年通过《印度不丹友好条约》将不丹变为保护国,1950年通过《印度锡金和平条约》将锡金变为保护国,同年又迫使尼泊尔签署《和平友好条约》建立所谓的“特别关系”,印度俨然以英属印度的继承者自居。
然而,在印度继承英国遗产的同时,其北方的邻居再一次实现了统一,必将重返雪域高原。对于中共新政权的建立,印度总理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亦喜亦忧,喜的是中国独立将增强以印度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实力,忧的是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必将威胁到印度在西藏的利益。因而,印度一方面向西藏提供武器装备、帮助训练藏军,1949年在印度驻拉萨代表黎吉生策划下又一次发生了“驱汉事件”,一方面又率先于承认并与中共新政权建交。
1949年中共建政后决定进军西藏时,印度又第一时间表示反对,并以不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相威胁。1950年3月,在中国军事压力下,西藏地方政府不得不派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解决西藏问题时,印度采用种种手段阻止代表团前往北京,致使代表团滞留印度一年多。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军队进驻西藏时,印度面临两个选择,要么与中国开战以维护在西藏的利益,要么对华友好。印度自知军力不足,别无选择,只能对华友好。
当然,中国出于中印友好考虑,在一些问题上也对印度做出了让步。1954年两国签署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有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就源于这一协议。根据协议,印度驻拉萨代表团改为驻拉萨总领馆,隶属于印度驻北京大使馆,印度在西藏的商贸权利得以保留。中印关系由此进入蜜月期,但也是两国边界问题恶化的开始。
1954年10月21日,毛泽东和尼赫鲁在北京出席印度驻华大使赖嘉文为尼赫鲁访华举行的招待会。(新华社)
在印度看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的“相互尊重领土完整”,意味着中国尊重印度的领土主张,即印度接收自英国的包括“麦克马洪线”在内的非法边界。就在中印签署协议当年,印度修改地图,将中印边界由未定国界改为已定国界,并开始向“麦克马洪线”推进。其间,中国政府多次提出进行边界谈判,前提是首先承认中印边界未定,但印度以中印边界已经划定为有由拒绝。同时期中国也与缅甸进行了边界谈判,在否认“麦克马洪线”的基础上,事实上部分以“麦克马洪线”划定了边界。可以说,印度错失了划定对其有利的中印边界的机会。
如果印度仅仅是向“麦克马洪线”推进,中国事实上采取了默许态度,但印度逐渐越过了“麦克马洪线”,侵占了扯冬、兼则马尼、朗久等地,不断引发边境冲突。1959年西藏叛乱中,印度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还收留了出走的十四达赖喇嘛及叛军,这无疑使中印关系雪上加霜。同年,尼赫鲁在给周恩来的信中,向中国提出全面领土要求,并执行“前进政策”向印军下达“沿边界全线建立一系列的国家边界哨所,特别是可能有争议的地方”的命令。
1962年,中印在边界争议地区长期集聚的矛盾爆发,中印在东西两线开战。战争爆发后,尼赫鲁怎么都没有想明白中国会在边境开战——在边境地区咄咄逼人地扩张,却从未做好战争准备,是当时尼赫鲁的真实写照。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想了十天十夜也没有想明白,“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毛泽东后来说“印度整了我们整整三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1959年印度推行“前进政策”边界冲突频发开始,毛泽东足足忍了三年。
1962年中印战争时一位正在前往前线的印度士兵。(Getty)
战争以印军全线溃败告终,中国却在取得胜利后选择后撤,事实上将收复的土地重新让与印度,印度很快又重返边界并继续蚕食中国领土,中印关系降到冰点。1967年,中印在乃堆拉山口爆发激烈冲突,造成双方死伤数百人。1987年,中印在桑多洛河谷爆发对峙,中国以“874演习”为名调兵入藏,第二次中印边境战争一触即发,不过双方都保持了克制,最终未发生武装冲突。
1988年,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外孙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访华,打破了两国之间的坚冰,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1988年至1993年,中印就边界问题进行了六轮会谈,双方决定在边境建立定期会晤机制以避免冲突。2020年加勒万河谷事件发生后,中印军长级会谈举行地莫尔多会晤点、楚舒尔会晤点,就是根据这一机制建立的定期会晤点。2003年,中国首次承认印度对锡金的主权。同年,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进行了第一次会晤,至今已经举行了22次。中方特别代表通常由外交部长担任,印方特别代表通常由国家安全顾问出任,从而使这一机制成为中印边界问题最高层级会谈,但2003年至今实质性成果有限。
事实上,自1947年独立开始,印度的民族主义就以所谓的中印边界已经划定,堵塞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大门,更何况是在印度民族主义更加高涨的今天,印度执政党人民党事实上就是一个印度教民族主义党。对于中国而言,六十多年前尚可以通过变相承认“麦克马洪线”划定中缅边境,但在同样民族主义高涨的今天,谁又敢在领土问题上让步?2017年洞朗对峙、2020年加勒万河谷对峙,接连发生的中印大规模边境对峙,无疑又在提醒两国政治家,解决边界问题刻不容缓,这需要两国政治家高超的政治艺术。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