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美贸易成为“两国关系稳定器”(图)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近日发布《2020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报告基于对上百家会员企业的问卷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华经营的美资企业在过去一年中感受到的最突出挑战、中美关系恶化对其竞争力的影响,以及美资企业对中美贸易协定第一阶段执行情况的满意程度。委员会北京代表处主任张莉沛女士近日接受FT中文网采访,分享了这次调查的一些关键发现,并对中美贸易协定第一阶段的执行、TikTok事件、美国大选等议题发表了看法。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是由约220家美国跨国公司组成的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无党派的商业团体,成立于1973年,总部设在华盛顿,目前在北京和上海有两个代表处。委员会为会员公司提供关于中美两国营商环境与政策的分析,同时密切了解会员公司的在华关切,及时向中美两国政府提供来自工商界的反馈。这次报告是该机构连续第20年基于会员公司反馈所发布的年度报告。以下为我们的访谈实录。
FT中文网: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最近发布《2020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恰逢中美关系急剧恶化,这份调查报告引发很多关注。能否先请您分享一下调查报告中最关键的几项发现?
张莉沛:非常感谢FT中文网。你提到的《2020年商业环境调查报告》于8月11号正式发布。这次报告的调查时间起始于6月,历时3周,共收集到约100个会员公司的反馈,占到我们会员公司总数的近一半。反馈企业都有着长期的在华运营经验,涵盖农业、能源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其中,95%的企业是in China for China(立足中国,服务中国),有四分之一的企业将中国作为非常重要的出口平台。受访企业中,67%来自于中国境内,33%来自于美国。
大概9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去年在中国市场是保持盈利的,但是贸易摩擦正在侵蚀他们在华的竞争力。这不仅仅是因为中美两方的关税持续升级,也因为两国关系的紧张让美国企业在供应链能力方面遭到了一些质疑,而我们觉得后者可能会带来一些长期影响。另外调查也显示,中国的一些政策会有倾向性地给予国内企业更多的竞争优势,比如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或机构会强调“国产替代”的概念,这对美资企业的竞争力也会有所影响。当然,过去一年中国出台了外商投资法,明确了内外资要一视同仁的原则。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看到这部法律带来更为显著的效果。
总的来说,美资企业对于在华长期发展依然保持一定的信心。但不可否认,他们的信心程度在近年来我们的调查报告中,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FT中文网:调查显示,即便在贸易战的背景之下,83%的受访企业将仍将中国视作其全球战略中最重要或前五重点之一,70%的企业对中国的市场前景抱有信心。你们怎么看这两个数据?
张莉沛:像我刚才所说,中国市场对我们很多会员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或者是前几大重要市场之一,他们也一直都在保持盈利,所以百分之七八十的信心率,其实并不令人惊讶。但这个信心率确实显示出递减趋势,虽然递减的程度不是很大,但反映出美资企业对目前中美环境和全球经济的理性反应。大家还是持比较审慎乐观的心态。
FT中文网: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认为,即便在中美签订贸易协定之后,中国企业还是享受到了来自中国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这是否说明,公平竞争仍然是两国贸易谈判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领域?
张莉沛:这个问题其实是长期存在的。中国的产业政策、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得到的各种政策支持包括财政支持,以及内外资不同的市场准入度,一直都是外资企业关注的结构性问题。既然是结构性的问题,解决起来就不会这么快。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没有涉及产业政策,或者是国企改革,所以这些关切依然存在,也是比较合理的。美资企业的供应链能力已经因为目前的中美关系而受到了一些质疑,而类似“科技脱钩”这种言论以及中国政府的“国产替代”要求,其实会加深这种质疑。
FT中文网:调查中,75%的受访企业表示,对中国业务的资源投入未来一年将不变或增加,但也有四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过去一年里减少或停止了在中国的投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两个数据?
张莉沛:我们大部分的会员企业还是将中国放在全球市场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在这里继续扎根经营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事情。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企业在中国减少或停止了投资,我认为原因在于,投资主要还是要看市场需求,包括整体宏观经济的情况。当下全球经济因为新冠疫情而放缓,大家还在复苏阶段,如果一些企业曾经有一些希望追加投资的项目,现在因为需求的改变而暂时搁置,也是非常正常的商业决策。
FT中文网:据你们观察,新冠疫情对贸易协议第一阶段迄今的执行状况有何影响?
张莉沛:第一阶段协议1月份签署生效之后,委员会就一直紧密跟踪它的落实情况,也在官网上实时更新我们所了解的执行信息。总的来说,美资企业尤其是我们的会员公司对于第一阶段协议的执行是非常支持的,不仅因为协议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实际效益,更重要的是在目前中美关系加速恶化的情况下,经贸领域反而成为一个稳定器,此前双方互加关税也按下了暂停键。过去几个月中,美国和中国政府都在出台各种政策,来逐步取消部分加征的关税,为全部取消加征关税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不可否认,疫情的爆发和加征关税,对2020年上半年中美贸易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基于美国的数据,第一季度美国对华出口下降了大概4.6%,从中国的进口下降了17%。但因为中国相对较快的经济复苏,美国对华出口最近有了比较快的提升。
从第一阶段购买承诺的执行来看,从1月到6月,除了服务业以外,中国大约完成了23%的购买额。今年2月和3月,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购买力,但从4月开始,美国对中国在农业和制造业领域的出口就开始有了提升。但服务领域受疫情影响仍然非常大,酒店、差旅、留学服务等等,都因为疫情而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有一个很快的提升。能源购买和其他领域的购买相对也比较低于预期,很大原因是能源价格的大幅下跌和需求的萎缩,同时也因为大部分美国企业是跨国公司,新冠疫情对国内和国际的物流运输、各个生产环节的复产都造成了很大的扰乱,导致了贸易的减少。但我们也了解到,中国政府已经试图通过对一些原油和天然气的长期购买合同提供比较长期的关税豁免,来提升购买能力。但是中国是否能在2021年底第一阶段到期之前,完成所有的购买承诺,还需要拭目以待。
FT中文网:由于新冠疫情,中国目前还整体落后于第一阶段协定中的购买目标。到2021年底第一阶段到期时,中国完成购买目标的可能性大吗?
张莉沛:我觉得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大家可能更关注这个协议中购买数量的这一部分,但事实上协议本身涵盖了很多很重要的结构性问题。对于工商界来讲,这两部分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我刚刚也提到,中方在一些结构性的改革上的努力,其实是符合我们的预期的。比如说中方已经减少了农业领域中很多长期存在的贸易壁垒,出台了知识产权保护行动计划,修改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内外资的公平公平竞争,也设立了一个终端解决机制。
尽管中美在政治和外交其他方面出现很多摩擦,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觉得第一阶段的协议还没有受到太多的负面影响,双方团队在工作层面也一直保持了沟通。这可能是中美关系各个领域里面唯一的亮点。
FT中文网:如果美方认为中方确实在结构性改革上显示出了足够的诚意,那么考虑到疫情,美方有没有可能在中方的购买金额上做出一些让步?
张莉沛:这个问题很好,其实也是我一直想问的一个问题。但是我觉得既然双方已经有了共识,并且双方尤其是中方也一直表态说会认真落实第一阶段协议,我相信这个态度本身创造出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和环境。我们觉得只要双方谈判团队一直保持沟通,很多分歧都是可以通过对话来解决的。
FT中文网:就在贸易领域的摩擦有所缓和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名,威胁要在几周之后禁用Tiktok、微信等中国app,两国在科技领域的脱钩正在加速。你们怎么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张莉沛: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一直是在中美紧张关系的加剧状态下来实施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协议受到了什么实际的负面影响,我觉得这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美两方的谈判团队保护第一阶段协议不受其他政治或外交事件的影响的决心还是很大的。
我们要注意到,不管是美国的出口管制,还是特朗普政府发出的行政命令,包括关于微信和TikTok的这些指令,最终的执行方都是美国的商务部。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美国牵头方是贸易代表莱特西泽,这就明确表示,贸易谈判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另一个轨道。当然我们并不知道到了怎样的程度,可能会将两件事情融为一体。这么长时间以来,我认为中国政府一直以一种非常冷静的心态来处理因为国家安全、科技竞争而带来的双边摩擦。我相信双方还是可以很好的管控第一阶段协议和其他摩擦之间的边界。
FT中文网:对于美国大选可能会如何改变中美关系,尤其是贸易协定的后续执行,你们怎么研判?
张莉沛:中美发展大趋势需要我们有一个长期的关注,因为无论是谁当选,虽然所用的手段或方法不一样,但我们都面临重塑中美关系这样一个命题。不管11月大选结果如何,我们都希望新的美国政府可以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方式,在促进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上,来解决中美之间的分歧。
FT中文网:现在中国的很多老百姓和企业有一个说法,是先撑过11月,好像有一种期盼,如果是拜登当选的话,日子会稍微好过一些?
张莉沛:大选之后,美国政治会进入一个至少4年的稳定期。无论是谁上台,都需要有一个更加长期的对华政策,而不是像现在,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个新政策。所以从稳定期的角度上来讲,我能够理解为什么大家觉得11月份是一个节点。但中美重塑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实情况,我们需要去应对。但如果我们可以与新的政府开启一个新的对话机制,或是重启我们之前那些对话机制去管控分歧,我觉得这可能是大家所期待的。
回到美国企业本身,因为我们会员公司很多是in China for China,做商业决策时,外交政策当然需要考虑,但更多还是要看市场本身的潜力和需求。所以不管是谁上台后会很大程度影响公司的决策,我对这个是持保留意见的。
FT中文网:回到经贸领域,现在大家的关注焦点仍然是第一阶段协议能否完成。那么第二阶段还会不会进行?如果进行,又将讨论哪些议题?
张莉沛:如果大家回望一下整个贸易谈判过程,其实在当中有一个时点上,中美双方已经在探讨一个协议文本,它比最终双方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涵盖的议题更多,这一定程度上预示了第二阶段要涵盖的议题。我们认为,第二阶段将会讨论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促使中国做一些更为深层的结构性改革,比如说如何能够让中国的产业政策变得更加平衡和中立,如何去能让国有企业在市场中更为竞争中立,以及目前还没有解决的跟市场准入相关的一些问题,比方说云计算等等。
但不管怎么说,目前大家的精力都还放在第一阶段。如果第一阶段不能够很好地实施,第二阶段开启谈判的希望会更加渺茫。认真落实第一阶段协议,能给开启第二阶段谈判创造更为坚实的基础,也会给双方的国内政治和工商界更多的信心。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