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教育大计还是强行同化?内蒙古双语教学新政引发少数民族权利争议(组图)
本文综编自BBC中文网、纽约时报中文网、星岛日报、德国之声、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将加强汉语教学,甚至用汉语授课的消息在当地引发舆论波澜和抗议。许多蒙古族学者以及老师和家长担心,新措施是政府强行加速同化进程的手段,不仅将令蒙古语陷入生存危机,也是剥夺蒙古人最后的民族身份的象征。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内蒙古此番“教材改革”,其实是中国决策层主推的教育大计,并非“全国一盘棋”之下的局部操作。
各地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8月26日发布了《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实施方案》,要求自今年秋季起,当地到目前为止以蒙古语授课的小学一年级开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汉语,在今后两年内小学一年级的政治课、历史课也改用汉语授课。
这项政策宣布后,紧张情势在这片和蒙古、俄罗斯接壤的广阔草原蔓延。当地居民提供给法新社的影音片段显示,各个地区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数以百计家长、学生和警方对峙,数以千计学生罢课。
据美国之音报道称,据蒙古人权信息中心说,当地还爆发了普遍的教师示威。二连浩特市所有蒙古教师参加了罢课。当地一位蒙古族家长说,“校长们正在计划与所有蒙古族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可教师们都一致表示不会上当。他们同意与校长见面,但前提是允许所有教师同时参加”。
乌兰察布市的一位退休的蒙语教师说,蒙古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的站立的文字(竖写),是蒙古人的骄傲。最近内蒙古企业家巴特尔出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向世界宣传竖写的传统蒙古文字,受到所有关心蒙古语言文字人的关注。
流亡海外的内蒙古人民党主席特木其勒图表达了更激烈的看法。他认为这是中共违反了自己对少数民族的承诺,逐步开始了对少数民族的文化灭绝。
官方发“协查通告”通缉23人
针对某些抗议示威人群,通辽市官方以寻衅滋事罪至少通缉23人。
8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表声明,承诺将教学语言的改革仅限于语文、政治和历史这三门课,试图以此打消家长们的疑虑。教育厅称,其他所有使用蒙古语和朝鲜语(该地区另一种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教材、教学手段和课时都将保持不变。
教育厅说,“现有的双语教育体系并没有改变。”
9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出席,强调推进统编教材使用“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级干部教师要主动向学生、家长,以及群众宣讲政策,保证学生正常上学。”
旅居德国的民运组织内蒙古人民党主席席海明向德国之声表示,这份解读不过是新政策引起民众强烈反弹后,政府为缓和矛盾使用的“缓兵之计”。他说:“过去蒙语学校里是从三年级开始学汉语,但解释和注释都是用蒙语。现在的所谓双语教育看起来仿佛早学汉语也没什么不好,但问题是,这是在搞强行同化,说得严重点就是文化上的种族灭绝。
另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针对大规模抗议示威,通辽市公安系统发出多份“协查通告”,至少涉及23人,向当局提供有关人员资料者可获1,000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463美元)奖金。
通辽市开发区公安分局通缉1名男子,指其在8月31日“不听劝阻,带头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敦促其自首。
据科尔沁区公安分局最新的协查通告显示,8月31日在通辽市科尔沁区辖区内发生寻衅滋事案,警方敦促129人自首,并公开了129人的监控视频照片,向社会征集线索。
中国高层力推
内蒙古此番“教材改革”,其实是中国决策层主推,并非“全国一盘棋”之下的局部操作。
据多维新闻报道,2018年9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次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2019年3月,习近平又主持召开了一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2019年10月,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当前中国民族方面的问题称,“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载体方式不适应等薄弱环节”,并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
其中所谓“载体方式不适应”,应该就涉及语言文字不统一方面,而其所指的“根本途径”,也应当以语言文字的统一为前提。
可见,内蒙古此番“教材改革”,其实是中国决策层主推,并非“全国一盘棋”之下的局部操作,与包括4个民族自治区在内的其他省级地区并无不同。不过截至目前,只有内蒙古出现了比较强烈的抵制。目前尚难预测当地状况将会如何收场,但中国政府因此给予内蒙古一个地区以教育特权、打消其“教材改革”计划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1981:前车之鉴
其实在此之前,曾经发生过类似事件。1981年北京下发关于放松内地向内蒙古移民限制的“28号文件”曾引发内蒙古蒙古族学生罢课,抗议和进京上访。
据德国之声报道,内蒙古是中国汉化程度非常高的自治区。1949年以后的大规模移民政策,包括1981年北京放松内地向内蒙古移民限制的“28号文件”,逐步造成了内蒙古现在超过80%的人口都是汉族的局面。
如今,大多数蒙古族人也都说汉语,用汉语和汉人交往。在呼和浩特等内蒙城市里,用蒙语接受教育的人在蒙古族中只占极小部分,不过,席海明(当时那场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指出,在内蒙古西部牧区和东部许多地方,蒙族人还是习惯用蒙语思维,在家中也讲蒙语,因此,蒙语授课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新政策表现出一种违反常规的霸道和野蛮。
那场学生运动的另一名领导者特木其勒图认为,在网络舆论和自媒体发达的时代,当局很再像1981年那样控制不满舆论扩散。如果当局不顾蒙古族民众反对,强行推行“不得人心的语言政策”,这次很可能会再次形成一个里程碑事件,再次造成内蒙古的民族主义情绪复苏。
本文综编自BBC中文网、纽约时报中文网、星岛日报、德国之声、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