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红”范冰冰,一生未婚未育,只交鲜肉男友:59岁女星猝死家中,戳破人生最大的痛(组图)
8月初,罗霈颖走了。
很多人对她的名字感到陌生,如果你看过《康熙来了》,一定对她印象深刻。
娱乐圈叫她“爆料一姐”,经常发表惊人言论,作风泼辣,连毒舌的小S都因为被她怼得无法还口,对她心存畏惧。
罗霈颖曾在年轻时放下豪言,一辈子不婚不孕,活到70岁就靠卖房养老,却在59岁时猝死家中,甚至整整两天后,尸体才被发现……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让范冰冰成为“范爷”的那句名言“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罗霈颖早在几年前就说了。
她的一生,的确将这句话践行彻底。
不爱买包包,不爱买鞋子,一心专注投资房产,只因为“男人会变,但房产不会”。
于是,她索性专注小鲜肉,专挑25岁左右的年轻帅哥:“既然丑的会偷人,帅的也会偷人,那干嘛不和帅哥恋爱?”
甚至大方表示,自己需要的是玩伴,而不是婚姻。
但,早年有多潇洒,晚年就有多凄凉。
谁也没有想到,一向风风火火、敢爱敢恨的她,人生竟会以独死家中惨淡收尾,遗体孤零零地在地上。
不知道她在活着的最后一分钟内,有没有感叹生命太脆弱,命运太无常?
可事实上,这样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孤独死,正成为所有独居者,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01
什么叫孤独死亡呢?
日本社会学专家解释,它必须同时包含以下四个方面:有人在房子里死了;
死亡过程无人目击;
自杀不是孤独死亡;
没人预料或预测到死者的死亡。
曾看过一部日本纪录片《老年公寓清洁队》:
因日本孤独死老人数量逐年上升,催生了一种新兴产业:特殊清洁公司,员工被称为“孤独死清洁员”。
传说这个行业中,100个应聘者,99个会辞职,因为工作环境,常人往往无法忍受。
增田接到一个订单,屋主已经过世两个月。
女邻居说,死者大概62岁,身体虚弱,没有工作,缴不起钱,于是物业把水电和燃气都停了。
原以为是个早已对生活失去希望,只求等死的人,没想到清洁员在房间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管理员,请救救我吧。”
只是这张纸条,直到他死前,都没有被递出去。
镜头里,房间堆满了垃圾,地上满是密密麻麻的虫子尸体,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最骇人的是,玻璃窗户上,布满了白色的点状物。清洁员解释,那是苍蝇撞死时从体内渗出来的体液。
很难想象,一个人竟然能忍受在这种地方,生活这么多年。
他躲在房间,就像躲在社会的阴影里,如同一个隐形的幽灵,断绝一切社交联系,直到被所有人忘记。
但正因为隐形,孤独死比我们想象得更普遍。
02
2020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全国60岁以上老人高达2.5亿,其中独居和空巢老人大约1.2亿。
独居时代悄然到来,除了孤独死,老人自杀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血淋淋的现实。
你知道吗?中国老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已经排进了全球前三。
2013年,湖南一村庄有10位老人接连自杀,他们大多在70岁高龄,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为了不拖累子女,放弃了生命。
除了怕被子女添麻烦,另一个掐灭老人求生欲的,就是被子女寒了心。
《铿锵三人行》中,窦文涛讲过一个残酷的故事。
父亲病危,在外打工的孩子请假回家看望父亲,没想到两三天过去了,父亲还没死。
儿子怒了,对父亲说:“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请了七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
老人听完后,非常识趣地自杀了,葬礼办得很顺利,儿子心满意足地回城继续打工。
与其活着的时候被嫌弃,不如死个干脆。
或许对他们来说,自杀,已经是最体面的一种离开的方式。
可哪怕是这样,有的小辈也觉得理所当然:“反正总归得死,为什么不选一种对大家都好的方式呢?”
人性面前,早已没了人伦。
前不久,安徽蚌埠一小区内,隐约回响着“哐当哐当”的声音。
寻声而去,发现一位老人赤身裸体瘫在地上,吃力地敲打着脸盆。
报警后才得知,老人4天前不慎摔倒,无法起身。他就这样毫无尊严地,光着身子躺在阳台上捱过了4个昼夜。
和他同城的子女,已经20多天没来探望,有网友感叹:“养大那么多子女,居然还不如一个盆。”
从什么时候开始,亲情竟变成了可以轻易舍弃的关系?
更有甚者,不榨干父母的最后一滴价值,不罢休。
一对夫妻原本过着小康生活,可是丈夫迷上了股市和赌球,不仅输光财产,欠下巨额赌债,还败光了上海3套房,连自己的父母都无家可归!
华中科技大学贺雪峰,将这种中国老人的现状归因于“代际剥削”:
他们年轻时“死奔”(干活干到死),给孩子盖房、娶媳妇、看孩子,一旦完成“人生任务”,丧失劳动能力,无论是物质上或情感上,得到的反馈却少得可怜。
被榨干所有价值后,老人就变得好像一无是处,只能等死。
03
为了避免孤独死和子女不作为,有些老人会选择一种养老模式:抱团养老
日本NHK电视台就曾报道过,有7个老奶奶搬进一栋公寓,开启互助养老的晚年生活,七八十岁也要染发化妆,聊八卦、游山玩水,把日子过成了幸福闺蜜团的模样。
然而,抱团养老看似完美,却不一定能实践到最后。
浦逸敏住在上海的葛隆村,因为住在儿子家,每天都有各种摩擦,所以决定自己搬出去住。
当她看到信用社要搬迁的消息,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我想办个养老院,大家一起吃饭做菜,不依靠子女,相互陪伴。”
1999年,经过买房、装修后,她和22位老友,一起搬进葛隆村132号。
房屋冬暖夏凉,采光很好,老人常坐在屋外晒太阳聊天,旁边的自留地里还有种的蔬菜和月季。
那时还没有广场舞,种菜、打坐念经、串门就是他们的娱乐方式,也会乘着巴士去隔壁村兜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养老院不必诚惶诚恐,生怕麻烦别人,因为本就该互帮互助。
但好景不长,老人们终究躲不过疾病和死亡,除了一个个离世,那些九十多岁的逐渐丧失劳动能力,这里已无法满足养老要求,他们只能转去条件更好的医院或养老院。
92岁的徐凤英就是这样,因为眼睛看不清东西,她总是摔倒,最后只能去专业的老年康复中心。
其次,就是生活观念的分歧。
浦逸敏的节省是出了名的,她说:“如果不这样省,有些后加入进来的老人经济水平不如我们,就会觉得这里费的钱太多。大家经济水平不一样,只能划一条最低的消费水平线。”
如今在养老院生活的浦逸敏
于是,养老院的空调几乎不开,也不用小家电,用水全从井里挑,做饭如果油放多了或饭煮多了,她会毫不客气地指出“不行,太多了,浪费!我们要惜福。”
渐渐地,养老院的人越来越少,就是受不了清贫的晚年。
虽然抱团养老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人精神层面的慰藉,但经济上的窘迫,却让晚年生活得不到保障。
与葛隆村的老人相比,来自广州的7个女孩则聪明得多。
她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就已经开始为养老做准备——努力赚钱,找套房子装修好,现在出租用作民宿,二十年后则是七姐妹的“根据地”。
金杜找的房子一共三层,700平方,光设计装修费就足足花了400万。
一楼是公共空间,巨型榻榻米,开放式厨房,阳光玻璃屋,一切都满足美好生活的所有想象。
二楼是客房,10个房间各自独立,互不打扰。落地窗是标配,每天清晨都能伴着日出醒来。
金杜说:“大多数人只是说说而已,但我们做了,而且做成了。”
但,“做成”的最重要条件是:钱。
现实,却很真实。比孤独地老死更可怕的是,孤独地穷死。
并不是说没钱的人一定不会幸福,只是钱能让我们有选择的余地,也有拒绝的底气。
与其整日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开始努力工作,好好规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不只是说说而已。
04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如何坦然接受自己正在慢慢变老?
一个高赞回答说:“变老最重要的标志不是容颜的衰颓,而是内心觉得自己老了。”
不再对生活充满好奇,不再有激情,开始对生活投降,将一切都习以为常,
这才是变老的标志,这也是内心变得孤独的标志。
网上有段视频,是某个监控镜头下独居老人的生活,终日无所事事,坐在门口发呆,看得人一阵揪心,仿佛也被孤独感围住,喘不过气。
没有人可以说话,知道子女在家里装了监控摄像头,就自言自语。
看着太阳升起,再落下,余生变成重复的每一天,单调乏味。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子女无法时刻陪伴左右,拥有兴趣爱好,一定是排遣精神寂寞的良方。
92岁的荷花奶奶,大概是每个人都想成为的样子。
虽然已是鲐背之年,她还坚持每天化个淡妆,必须大方得体才出门。
“窝窝囊囊是一天,漂漂亮亮也是一天,那我为什么不选择后者?”
因为热爱生活,才愿意用心生活。这位奶奶不仅是优雅女神,还是一位学习力爆棚的学霸。
她每天都坚持去老年大学上课,风雨无阻。古诗词、音乐、摄影……只要她感兴趣,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
现在互联网早已不是年轻人的天下,越来越多银发网红在晚年乘风破浪,镜头前展示多才多艺。
比如罗姑婆,把打麻将的秘诀编成rap,还疯狂输出情感名言,教小年轻谈恋爱。
金香奶奶坐拥20多万粉丝的全民K歌网红,通过上传歌曲、直播等方式,录制了上千首歌。
王德顺爷爷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一身健硕的肌肉和满头银发形成强烈反差,79岁高龄时赤身走T台爆红网络。
敏慈不老是B站最高龄的视频博主,“我85年前抗日战争逃难的故事”“1949年我读的师范学校是什么样的”……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圈粉36.5万。
他们没有被时代抛弃,而是与时间赛跑,在爱好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迸发巨大的能量。
加拿大作家蒙哥马利在 《绿山墙的安妮》说过一句话,至今令我感动:“总有一天,我会变老,时间掩盖了我的热情,吞噬了我的纯真,收回了我的童趣,但它抹不去我的快乐。”
不服老的前提是,不怕老。很多时候,年龄只是借口,心态才是关键。
时代不会抛弃老人,只会放弃懒人。
年轻的时候拼尽全力,该奋斗的时候奋斗;年老的时候保持热情,该享受的时候享受。
命运不会亏欠每一个人的前提是,你没有亏待过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