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非异域风月更同天 港人不应是内地民意的“仇雠”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初期见证中日两国人民关系友好的一句话。两国尚且风月同天,对于一国同胞的香港人,某些大陆人今天却仍然抱着视如仇雠的态度看待,着实让人心寒。
近日香港疫情再度严峻,本是陆港两地合力抗疫之时,中国社交平台上却充斥一些刺耳声音。其中,幸灾乐祸者有之,鼓掌叫好者有之,喊“留岛不留人”者有之,恨恨咬牙者也有之,一时间中国网络上弥漫的民粹主义情绪也逐步将矛头对准了一河之隔的香港同胞。
这种“不友好”不是空穴而来,是“香港修例风波”产生的“次生灾害”。
2019年春夏以后,随着修例风波影响的蔓延,很多大陆人对于香港的观感走向负面,尤其多起针对在港大陆人的袭击事件,让本就民族主义高涨的内地舆论场瞬间被“引爆”。当时很多人在讨论港人对“一国两制”的接受度降到历史最低点时,却忽略了这段时期大陆人对港人的“好感度”,也降到了历史最低值。
香港,这里曾经是中国反清、抗日、革命的火种保留地,从孙中山到周恩来,他们都曾被这个城市“保护”过。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新生共和国政权被各方封锁时,香港更是内地获得外界援助的“快车道”。尤其当朝鲜战争导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对中国实行贸易禁运时,香港和澳门就成了内地躲避制裁的主要通道。
不仅如此,香港还是内地改革开放的老师和支援者。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不少专业人士就已迈开北上步伐,用他们掌握的资金、技术和专业技能助力内地改革开放。深圳,正是借鉴了香港经验,在1980年成了中国首个经济特区,并被视为撬动中国体制改革的“支点”。此后,中国对外开放从深圳逐渐扩大到上海等更多沿海城市,推动了这些城市的各项体制改革。
除此之外,在1989年六四风波中,出于朴素爱国情感的香港人更是“民主歌声献中华”,以此支援内地学生。在北京奥运会、2008年汶川地震等大事件中,香港人的身影也随处可见。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高调肯定香港人为国家为民族所做的贡献:“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港澳所处的地位是独特的,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贡献是重大的,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香港和内地,港人与大陆人,血浓于水。
中国是香港的“母国”、是其文化的根本,是最广阔的市场和最坚定的支持者;香港是中国不容分割的一部分,700万港人也是中国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港人何必呼大陆人为“蝗虫”,大陆人又何必视港人为仇雠。因此,在全球排外情绪、民粹情绪高涨的今日,大陆和香港应该有更多冷静、理性的个人或团体站出来,主动去减少两地社会情绪上的撕裂。山川本非异域,风月更应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共生之情应代替极端的仇视感,成为陆港民意的主流。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