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牛市的起点和终点?我帮你总结了13条指标
大家好,今天是阿楠。
本周一,沪指涨幅近6%,创2年半新高,金融股全面爆发。
新闻联播甚至罕见地花了1分12秒隆重报道A股情况。
有朋友调侃:如果是之前的股市是满3000减200,那周一的股市就是满3000送300。
那么牛市是否真的来了呢?
判断牛市是否到来,有不少经典的指标。虽说不是这样的指标出现,牛市就一定会来。
但从历史上的几次大牛市来看,以下几个信号对我们确定牛市是否到来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它来了它来了,它带着牛市走来了
1、搜索指数大幅提高
遇到感兴趣的东西,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拿起手机,搜索一下有关信息。
对于股市来说,也是一样。
如果市场不景气,会去关注股票的人自然不多。但在牛市,随着关注度上升,关键词的搜索热度也会增加。
以百度指数为例,“股市”作为关键词,曾经在2015年的牛市达到一个极高峰,远超平均水平。
而7月6号的这一波股市上涨,也带动了相关搜索指数的上升。
在微博和微信的指数热搜中,同样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上涨趋势。
2、券商APP的程序员头秃了
结合2007年、2015年的两次大牛市来看,随着股市上涨,新开户的股民也会越来越多,大家都希望能在股市中分到一杯羹。
2007年1月新增开户数是325.77万户,8月新增开户数已经升至892.42万户。
2015年4月的新增投资者人数近500万,5月415万,6月464万。
每当牛市来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揣着钱袋子往市场里冲,容易产生市场过热的现象。
那么这次的开户情况呢?
结合近日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到,开户人数已经呈现出了高速上涨的趋势。
各大券商的开户量均出现了大幅增长,甚至线上视频认证需要排队等待一小时。还有不少券商APP出现了卡顿和bug。
市场已经热起来了。
3、北上资金由流入转为流出
北上资金指的是从香港市场流入A股的资金,又被称为“聪明的资金”。
通常来说,在牛市或反弹的前期,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在牛市接近尾声时,流入速度会放缓,甚至转为流出。
而在7月2号、7月3号、7月6号这三天,北向资金流入均超百亿。
这是2014年底北向资金有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连续3天净买入过百亿的情形。
显然,北上资金的动向是值得关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提前预判市场走势。
4、成交量暴涨
股市有句老话:“指标都会有假,但成交量不会说谎。”
成交量代表的是市场需求。如果需求很低,只有情绪推动,指数是很难走牛的。
在2007年和2015年的两次牛市中,都曾经有过成交量暴涨的情况。
7月6日,沪市成交量达到7242亿元,已经超过了上一轮牛市峰值(1.31万亿)的50%。
这是值得关注的。
5、跷跷板效应:债市和股市
大家都知道,债市和股市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往往是一跌一涨。
在7月6日股市利好的情况下,国债期货全线大幅收跌,10年和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均创近三年半最大跌幅,价格创近半年新低。
毕竟,在经济看好,股市大热的情况下,作为避险资产的国债自然会“受人嫌弃”。
这同样可以作为一个辅助信息,帮助我们判断牛市是否真正到来。
6、大家开始“借钱炒股”了
这里的借钱指的不是个人向借贷机构借钱炒股,而是一个重要的数据指标:两融余额。
所谓的两融余额,指的是融资余额和融券余量金额。
当两融余额开始上涨时,就意味着投资者借得多、还得少,将更多的钱投入市场。
回顾历年市场走势,可以发现,两融余额越高,市场热度和投资者参与度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在2015年的牛市中,市场最狂热的时候,两融余额一度高达2.2万亿元,而在持续下跌的低谷期,两融余额则不足1万亿元。
从目前情况来看,两融余额呈现持续上涨趋势,这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市场热度。
牛市什么时候会终结?
千股涨停,一片飘红,又到了赚(ge)大(jiu)钱(菜)的季节……
格雷厄姆在他的经典著作《聪明投资者》中说:
“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
许多人忙着追涨杀跌,高位时重仓购入,高峰时被套住。
预期太高,止盈太慢,最终反而损失惨重。
所以,及时判断市场走向,才能真正在牛市中获益。
那么,什么时候牛市可能要走向终结呢?同样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指标。
1、市场情绪过热
有这么个段子
虽然戏谑成分在,但还是点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市场情绪的指标。
如果身边很多朋友原来不炒股的,现在都在炒股了,的确说明市场热了
但大家都在问老股民该买啥股票时,市场还没过热,因为他们还要买,新的资金还要流入。
等到大部分新进来的散户,或者很久没炒股的,进入市场后,开始给你推荐股票了。
这时候不敢说见顶,但股市一定是过热,一定是估值高估,一定是开始接近顶部了。
一旦市场情绪过分狂热到了非理性的阶段,就需要警惕了。
如果不能够及时止盈,恐怕就要被当作“韭菜”了。
2、换手率过高
如果觉得仅仅依靠周围环境判断有些靠不住的话,换手率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指标。
换手率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市场中股票转手买卖的频率,换手率越高,成交越活跃。
我们以中证全指(沪深A股)为代表,这指指数覆盖了除ST和上市不足三个月的新股之外市场上的所有股票,因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可以看到,在2007、2015年两场大牛市中,当换手率到达9%时,市场都见顶回落。
9%是个什么概念呢,意味着每过11天,市场上所有的股票都会换一批主人,这场游戏注定不会长久。
从历史数据来看,5%的换手率是一条值得注意的警戒线。
一旦换手率持续高升,可能距离牛市的结束也不远了。
3、 找不到“白菜价”的股票了
对于许多投资小白来说,低价股,也就是股价不超过5元的股票,相比高价股更有诱惑力。
理由很简单,便宜!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低价股成为了不少人的选择。
回顾2007年、2015年两次牛市,在大盘见顶时,5元以下的低价股近乎绝迹。
但目前,5元以下的低价股还近500多支,对比今年2月的600支左右的低价股,虽然略有减少,但并没有下降得很过分。
4、波动急剧放大,就像坐过山车
如果股市波动忽然变得极高,大涨大跌,也值得关注,这证明市场分歧变得越来越大。
在上一轮牛市结束的时候,市场就出现了好几次暴涨暴跌。
5、机构在撤离、北上资金也在流出
前面有提到,北上资金的流入可以作为判断牛市到来的信号之一。
同样,如果北上资金大量流出,则是一种消极信号。
另外,如果偏股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开始从高位减仓,也是一个信号。
毕竟,机构往往比散户有着更加敏感的嗅觉。
6、新进用户越来越少
在2015年4月,牛市即将见顶之时,新进场的散户数量已经呈现出拐点。
这也是后继乏力的表现,新鲜的资金不再能进入市场,市场情绪也已经到达了顶峰。
此时距离牛市结束也就不远了。
7、流动性开始萎缩,监管层开始泼冷水
什么时候要撤离了?
市场估值达到顶峰,监管层开始频频泼冷水时,这时候就需要警惕。
早在2015年4月,证监会就对当时的股市做出了频繁的预警。
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流动性开始收紧,这个主要看M1和M2增速问题。
简单来说,M1就是居民和企业手头的活钱,可以随取随用的。M2则在M1的基础上,多了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等等。
M1反映着现实购买力,流动性较强。
M1跑得越快,说明大家手里的可流动的资金越多,也就更有可能进行各类投资,资金流入市场的可能性也就大。
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流动性较弱。
如果M2增速超过M1,就意味着大家口袋里的活钱越来越少,后续投入市场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少。
流动性一旦开始萎缩,市场也就后继乏力,牛市也就逐渐走向尾声。
从历史数据来看 ,M1-M2的增速差通常和股市正相关。
也就是说如果M1增速大于M2时,经济更景气,交易更活跃。
那么当M1增速放缓,而M2增速提高的情况下,就要开始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