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狂卖100亿,看不懂恶评如潮的晨光,就理解不了今天的中国(组图)
前不久,晨光文具被喷上知乎热搜,只因“晨光文具做了什么恶,为什么大家喷得这么狠”这个提问,引起广泛讨论,1394万人围观。
其中,得到3.5万个赞的热门回答写道,标价10元、主打“速干”功能的晨光中性笔,在标明“背面不易渗墨”的晨光活页纸上书写,却发生渗墨现象,效果不如日本笔芯和廉价笔芯。
具体某一支笔,或许存在渗墨的问题,但作为国产文具,晨光一直在改进,网友不至于直接扣上“作恶”的帽子。
如果了解晨光文具的发展历程,就会对国产文具多一些耐心,甚至敬意。
1990年,在汕头谷饶镇横山村的两间小平房,晨光文具迈出创业第一步。创始人陈湖雄初中辍学后当上推销员,主要代理一些韩国、台湾的文具,慢慢成为国外文具厂的全国总代理,交易额达两三亿元。
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很多国外文具供应商的工厂倒闭,陈湖雄没有了货源,下定决心自己建厂,创建自主品牌。同一年,“晨光”商标正式启用,开始与全国各地的文具代理商合作,逐渐打响知名度。
1999年,陈湖雄在上海办厂,打造晨光笔业,生产体系初具雏形。两年后,上海“晨光工业园”投入使用,晨光文具走上研产销一体化的发展道路,20多年时间,晨光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文具生产商之一,仅仅是中性笔的产量一年就超过50亿支。
目前,晨光在全国拥有8.5万家零售店,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总营收破百亿。
晨光文具能做大做强,依靠的正是造笔技术的提升。
在文具行业,中性笔市场巨大,晨光文具也全面聚焦这一领域。这可不是一件易事,要知道,生产一支中性笔,需要超过40道工序,仅仅是笔头制造,就得二十多道工序。
以笔头上小小的球珠为例,陈湖雄透露,“我们有一整个科研团队在研究它,加工精度和加工难度不亚于精密手表零部件。”这也是此前很多企业都选择进口中性笔的原因,一是技术达不到,二是设备昂贵,利润却很低。
得益于连续不断的科研投入,晨光文具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好笔。2002年,K35和GP1008两款产品问世,中国人首次用上自主研发的按动式中性笔。
到2017年,晨光已经拥有525项专利,尤其是笔头生产规模和笔头加工核心技术,在中国制笔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正因如此,晨光中性笔的年产量超过50亿支,成就了“一支笔卖出100亿”的神话。
当然,相比于国外,中国算不上是文具强国。别的不说,技术与品牌力,都是时间淬炼而来,以日本知名文具品牌为例,第一大品牌三菱133年历史,百乐102年历史,斑马106年历史。
而中国文具,真正起步也是这三四十年的事情。目前,国产文具正在加速赶超的阶段,设计能力和研发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比如,加入了前置缓冲结构的设计,曾获得iF奖、G-mark奖、金点奖三大设计大奖。
除了中性笔,晨光还推出无墨无芯、可书写50万字的“写不完”木杆铅笔,不用按自动出芯、一次写完整根芯的“写不断”自动铅笔。
需要注意的是,当很多人从只用得起几毛钱晨光笔芯到开始使用三菱,斑马,百乐,还仍有不少把晨光当成自己消费升级之选。
晨光或许不完美,但足够有性价比,帮助学子一起熬过最艰难的时光。
三十年来,晨光文具一直在国产文具的创新之路上前进。这时候,少一些“做恶”的极端评价,多一些客观真实的分析,对亿万消费者,对晨光文具,都不失为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