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厨子,竟然让数千澳洲人恸哭落泪,还用他名字命名街道(组图)
食物向来有这个功能,它融入生活的血脉,成为记忆的一部分,将你的味蕾和情感联系在一起。
澳洲“烧卖王”
2016年5月12日,澳洲墨尔本的天空,阴云笼罩。
硕大的Whitten足球场,平静如绿色湖面。
没有激烈的拼抢厮杀,没有歇斯底里的呐喊和喇叭。
看台上座无虚席。
政坛要客、商界大佬、艺人明星,澳洲本地人、外国人、华人、甚至流浪汉们,都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
为了一个人的葬礼。
这个人不是什么“大人物”。
他只是“西部牛头犬队”的一名铁粉,只是一位来自广州的中国大爷,只是一个在墨尔本富士葵,开了57年中餐馆的厨子。
老大爷叫王吉米,当地人都叫他Jimmy,他的中餐馆叫:Jim Wong Restaurant(占黄餐室)。
13岁的时候,Jimmy就来到澳洲。
攥着皱皱的2元钱,孤身一人,漂洋过海,投奔在澳洲开咖啡馆的叔叔。
洗盘子,送咖啡,做西点,打扫···
年少的Jimmy用心做着一切,日子忙碌而充实。
只是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想起千里之外妈妈做的烧卖。
广东人离不开烧卖,广东人离不开茶点。
18岁那年,Jimmy通过自己的努力,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馆——Jimmy Wong Cafe
这是“占黄餐室”的前身,除了咖啡和西点,这里还售卖Jimmy最拿手的烧卖等广式茶点。
Jimmy最初学做烧卖,只是为了慰藉自己难解的乡愁,只是为了温暖漂泊在外的游子的胃,他没想到,这只烧卖一做就是57年。
每天一大早,Jimmy就亲自去菜市场,采购新鲜的食材。
一只小小的烧卖,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用心。
虾子磨成泥,却仍保持弹性,鲜美的蔬菜,口感爽朗清新,蛋黄松软柔和,火腿油而不腻。
几种味道相互调和,互不打扰,比例拿捏得刚刚好。
这一口浓浓的家乡味,直呛得人眼睛泛酸,心里却是久违的温暖。
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卖掉3000个招牌烧卖,成了名副其实的澳洲“烧卖王”。
富士葵的许多中国人,大都在Jimmy的“占黄餐室”吃过饭。
餐厅店面不大,更谈不上富丽堂皇,却因为有了地道的中餐,好客的老板,成了他们最想回的家。
Jimmy会亲自招待每一位食客。
不论是权贵、名媛,还是普通的老百姓。
哪怕是衣衫褴褛的流浪汉,他也会热情招呼他们进来,请他们吃一顿热乎的晚餐。
味道佳,食材新鲜,热情好客,这是Jimmy成功的三大秘诀。
他的人品和食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挤进他的小店。
本地的老外,甚至很多外地人,都千里迢迢赶来。
他们都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中华料理,爱上了这个爱笑的老大爷。
Jimmy还有一位好帮手。
他和他漂亮的妻子Marianne,属于一见钟情。
第四次见面的时候,两人就举行了婚礼。
将近50年的岁月里,两人相互扶持,不离不弃,在“占黄餐室”留下自己的青春,抒写平淡却真挚的爱情。
很多人想帮他扩大餐厅规模,都被Jimmy婉言谢绝了。
店子大了,他怕自己忙不过来:无法顾到每一位食客,也无法陪伴家人。
“占黄餐室”每天只营业到下午3点,在此之后的全部时间,Jimmy都用来陪伴家人。
料理是带给人幸福的,带给自己,也带给他人,与荣华富贵无关。
他还是称职的师傅,培养出很多澳洲华人餐饮大佬。
甚至连墨尔本的前任市长苏震西,也在他手下当过学徒。
57年来,Jimmy和他的“占黄餐室”,陪伴着无数人从青葱走向白发。
会有连续40年光顾的老主顾,带着孙子过来;会有离开墨尔本的游子,为了他飞回来。
吃吃他做的饭,跟他聊聊天。
75岁的时候,他依然坚持做烧卖。
得空陪客人喝喝茶,聊聊天,帮大伙儿排忧解难,直到他离开人世的那一天。
那是个平常的日子。再过几天就是他和妻子的50年结婚纪念,他筹划着送给妻子一份惊喜。
Jimmy做点心的时候不小心跌倒,撞伤头部,伤势过重,一切在那个清晨戛然而止。
葬礼上放着他最喜欢的,西部牛头犬队队歌《西部之子》。
棺木上裹着西部牛头犬队的套头衫,上面绣着他的名字和幸运数字八。
他的家人和数千位老朋友们,都在他的身边,陪伴着他。
澳媒也发表悼文,跟他道别。
也许天堂需要他,需要这个善良可爱的老头,做一做烧卖,拉拉呱。
Jimmy的妻子答应他,会替他将“占黄餐室”继续经营下去让他的爱继续温暖每一位走进的食客。
2016年7月底,墨尔本Maribyrnong市议会拟将富士葵社区的一条街道命名为“王吉米街”,以表尊敬和怀念。
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一个非富非贵的普通移民,却在澳洲墨尔本的一个小城,获得大家的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沉痛的思念。
爱一个人,经营一家店,做一辈子烧卖。
他用中国人的善良和真诚,温暖着整个墨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