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奶业遭重创!最大有机奶场破产,而中国刚刚建议 “封杀” 洋代购
突然席卷而来的疫情,虽然没给澳洲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太多的威胁,但是却是实实在在地重创了澳洲的经济。
而且就在澳洲艰难地取得抗疫的成功,并准备着手恢复经济之时,又和中国在贸易问题上掐起架来!
这无疑是给本就摇摇欲坠的澳洲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
就在最近,经济衰退的又一个牺牲品诞生了...
澳洲最大的有机奶业公司破产
据澳媒报道:
澳洲最大的有机奶业公司Organic Dairy Farmers of Australia
近日正式宣告破产,并进入自愿托管程序。
这家家族企业的总部位于墨尔本的Geelong,并且在维州塔斯马尼亚北部地区拥有超过40处全资牧场。ODFA的主要产品包括各种有机奶制品,包括有机黄油和有机鲜牛奶。
不过,由于受到中国市场萎缩、本土销量下降以及疫情的多重打击,虽然陆续从维州和联邦政府获得了250万澳元的资助,但是ODFA依然逐渐在经营上难以为继。
目前,德勤已经作为第三个机构接管了ODFA,并且着手开始对债务问题进行处理。
根据公布的数据来看,其中光是欠NAB银行的钱就有800万之多,再加上其他的各路债主,ODFA现在一共背着高达1500万澳元的欠债。
对此现在已经有一些债主表示,他们已经不认为自己能有幸从ODFA那里讨回欠款了。
面对ODFA的崩坍,维州奶农联合会主席Paul Mumford对此感到非常的忧虑。
为了拯救ODFA,Mumford目前也在四处活动和游说,希望债主们可以再宽限一些时日,让ODFA有机会度过难关。
Mumford表示:虽然有机奶业在整个澳洲奶业中只是一个小的部分,但是问题在于,如果崩溃的苗头开始出现,这将会给整个行业都造成巨大的影响!
其实澳洲奶业面临的困境,只是当下澳洲整个农业产业的一个缩影。
尤其是近期中澳之间发生的贸易摩擦,虽然大家普遍都认为澳洲在对中国的矿业资源出口方面还是比较稳的,但是作为澳洲出口第二梯队的农业很可能就要遭殃了!
目前澳洲的牛肉和大麦已经正式在中国遭遇了闭门羹,因此澳洲现在表示有理由相信,包括红酒、海鲜、乳制品在内的其他农产品,也很可能会在未来沦为牺牲品!
一时间,整个澳洲农业可谓是风声鹤唳。
再说回奶业,同样是在最近,澳洲的奶业又从中国迎来了 “坏消息” ,并且这个消息可能还会给很多在澳的华人和留学生造成影响!
中国奶企提议 “封杀” 洋奶粉
最近,在中国的两会上,有一个议案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来自中国乳业巨头,伊利集团质量检测中心主任,人大代表李翠枝提出建议:
将“一生饮奶计划”纳入国家战略,实现国家学生饮用奶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覆盖,同时建议将跨境电商税率与一般贸易税率等同,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清单中剔除。
此话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首先,关于倡导全民饮奶的提议并没有什么问题。
因为传统饮食结构的问题,中国大众普遍没有日常饮奶的习惯。
而喝牛奶的好处就不用多赘述了。
之前张文宏医生也公开向全国人民公开建议,早餐要多吃牛奶鸡蛋!
但是,其最大的争议就来自于 “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清单中剔除”的提议。
直白的说,可以理解为就是要禁止从海外通过小包直邮的形式向国内邮寄婴幼儿奶粉。
此话一出,整个网络彻底炸了!
而要把这件事说清楚,就不得不揭开国人一块陈旧的伤疤。
婴幼儿奶粉,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心中一块永远挥之不去的痛。
中国的婴幼儿奶粉一直以来都在经受质量问题的困扰。
即使是在之前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大头娃娃”一词,就已经是家喻户晓。
而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 “毒奶粉” 事件,更是将这个问题推上的顶峰。
三聚氰胺事件不仅将三鹿这个词彻底踢进了历史,也让整个中国奶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国产婴幼儿奶粉,更是很大程度上和 “质量差” 甚至是 “假货” 画上的等号。
三鹿事件对于中国奶业的重创程度难以用语言表达,不过自此之后,中国奶业痛定思痛,逐渐提高和解决了以前长期存在质量问题。
但是中国家长对于国产奶粉的不信任这一后遗症,直到今天都还在延续。
而随着中国近10年来电商领域的蓬勃发展,上到电商平台的跨境旗舰店,下到朋友圈里活跃的小代购,越来越多的 “洋奶粉” 走进了中国家长的视野。
“洋奶粉” 不仅在质量上成功俘获了中国家长的信任,而且在价格上,也能打败很多国产的奶粉产品。
在这物美价又廉的绝对优势下,就是这样一个个来自国外的快递小包,不仅喂大了千万中国宝宝,也让中国的奶业巨头们感到颇难对付。
另外一方面,也在情况也在国外造就了庞大的代购产业,以及各路抢奶大军...
因此,对于这次伊利提出的 “洋奶粉禁令” ,此言一出,立刻就引来了一片讨伐之声!有很多人甚至直言,这是一种寻求垄断的行为!
对于公众的质疑,伊利方面也做出了回应: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
洋奶粉质量没保障,还冲击中国市场,我们这是为大家的利益考虑!
不过,从目前来看,各方普遍认为:伊利这项提案被通过的可能性不大!
不知大家对此都作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