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疫后经济重启,发消费券也许比直接打钱更有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出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6.8%。
在以往的一季度,元旦、春节等节日的带动,往往是国内消费的旺季。但是,今年在疫情的冲击下,一季度消费萎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9.0%。
消费是最终需求,内需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过往的经济数据表明,连续六年,消费在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中都是第一动力。
消费的意义不言而喻。如何在疫情之后让消费回暖,就成为了经济发展重回正轨的最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促消费大家都拼了
疫情的冲击之后,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都需要通过消费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消费者则需要更多钱去买买买。除了复工复产,从根本上提振消费能力和信心之外,发放消费券成为短期刺激消费的一个良方。
中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有28个省份、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达190多亿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发布的研究以杭州发放消费券为样本,研究了消费券的价值。研究指出,消费券的“边际消费倾向”在3.5以上。换言之,政府发的每1元消费券,平均带来了3.5元以上的新增消费——这远远超出了之前其他国家和地区发放消费券所带来的新增消费比例。
而且消费券效果好得出乎预料,因为不仅消费拉上去了,之后还没有回落。
消费券之外,直播带货促销、制造购物节等也成为提振消费的“利器”。
一起来看两个案例。一个是直播带货促销。湖北解封之后,央视主播朱广权和“带货一哥”李佳琦同框直播,“小朱配琦”在两个多小时的公益直播中吸引了1091万人观看,累计观看次数1.22亿,累计卖出总价值4014万元的湖北商品。
另外一个是制造购物节、创造新消费。这方面,表现突出的是上海的“五五购物节”。阿里巴巴、腾讯、拼多多、携程等众多互联网企业参与其中,自5月4日晚间启动截至5月5日14时12分,上海地区消费支付总额超过100亿元。以阿里旗下盒马为例,5月5日,盒马上海单日销售额创造了新的历史峰值,达到此前的最高值的1.25倍。
为了中国经济这条大船能够继续航行,全国各地可以说是拼了。在共同努力的各种力量中,银行业尤其是信用卡对消费的刺激价值不可忽视,因为信用卡代表着超前消费,而超前消费则意味着公众对钱袋子的信心,一定程度反映了公众的消费潜能。
信用卡促消费也是中坚力量
信用卡对消费拉动的价值,可能会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央行发布的《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46亿张。国有大行、头部股份制银行的发卡量纷纷破亿或者接近亿级。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交易额也是纷纷创下新高,比如广发信用卡的交易额就达到了2.41万亿元。
在信用卡交易量方面,近十年来,中国信用卡交易总额从3.5万亿增长到38.2万亿元。同期的全国GDP总量从31.92万亿增长至91.92万亿,信用卡交易总量与GDP总量的比值从11%上升至42%。可以说,信用卡行业已经成了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的贡献起着积极作用。
在当前情况下,信用卡行业推出相关举措刺激消费,对推动经济活动重回正轨无疑具有正面示范作用。
在疫情逐渐缓解后,各大信用卡机构推出了不少活动,助力消费增长:招行信用卡业内发起“逾越者联盟”,交行从周一到周五的支付立减,平安的移动支付五倍积分等等一系列活动让人目不暇接。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更是拿出补贴,用消费券的形式直接补贴消费者,提振消费信心、拉动消费增长。比如,广发信用卡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商圈“饭票”活动,联合上万个品牌餐饮商户,为持卡人发放周五五折“饭票”优惠券及日常消费抵用券。消费者登录发现精彩APP“饭票”专区即可享受优惠。目前,这项活动已在全国近百个城市的350多个商圈开展,合作商户过万家。
信用卡发放消费券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广发信用卡方面的数据显示,三月以来广发信用卡刷卡金额和刷卡频率都在增加,消费额较一、二月有了明显提升。
疫情危机之下,与餐饮行业同样遭遇的,还有旅游和零售。疫后的消费刺激,对这两个行业的复苏也尤为迫切。
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下降56%,国内旅游收入下降69%。广发信用卡在3月份发起另一项消费刺激活动——“重启2020”,则旨在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激发包括旅游、餐饮等领域的消费活力。
“重启2020”活动联合了携程、途牛、玩途等平台,提供国内外近百个城市的数百款酒店及景点门票等旅游产品。消费者只要活动期内消费一定额度的旅游产品,就能够拿到最高3030元的消费券补贴。整个活动期间,发放的消费券价值有数百万元,带动的消费量则将达到亿级。
银行为什么不直接发钱?
著有《大衰退》一书、被市场认为“最了解衰退”的人、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认为,疫情之后,最难恢复的其实是人们对消费的信心。
当人们遭遇经济危机后,大众心理将产生一个普遍的观念:如果没有储蓄,一旦遇到外部的冲击,所有的一切都会一团糟。这种心理上的冲击,可能将持续很长时间。
这个时候,消费券的价值显现了。
因为消费券不仅能让企业获取利益、帮助政府完成经济增长的施政目标,更大的价值在于击中了消费者的心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行为经济学概念:心理账户。人们会根据钱的来源、存储的方式或支付方式的不同,无意识地将本来毫无区别的钱加以分类进行管理,并且贴上不同的标签,不同标签的钱的花法是完全不一样的:血汗钱要省着花,救命钱不能随便花,意外之财抓紧花,私房钱得偷偷花。
明白心理账户概念,就可以理解消费券是如何击中消费者当前心理的。因为面对消费券,消费者会觉得这是一笔“意外之财”,从而消费成了必然选择。
有人会问,为什么是消费券而不是直接发现金。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人太爱存钱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居民储蓄率为36.8%,世界平均储蓄率为21.5%。如果是直接发钱,相当一部分的人会把钱直接存入银行。
而且事实上,早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信用卡行业就已经有了用消费券补贴促进消费的成功探索经验。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危机传导到中国,2009年国内居民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加,消费欲望随之下降。在此背景下,广发信用卡给出了创造性的解决方案:“造节”,通过大力度的折扣优惠(五折),让消费者在固定时间(周五),集中消费,实现“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
2009年11月10日,广发信用卡发起中国信用卡历史上首个客户专属活动——广发乐赏日。在这一天,广发信用卡的客户可以获得广发提供的各种大牌商户买一送一或者半价补贴。
在广发的示范效应下,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纷纷跟进推出了“精彩365”、“周三五折”、“最红星期五”等品牌活动,掀起一波信用卡以优惠补贴消费者活动的热潮。
未来属于线上化消费
广发信用卡推出活动的时间比天猫的剁手盛宴“双十一”活动还要早一天诞生。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每年的“广发日”作为广发信用卡的“标杆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在11年后的今天,中国消费的风口从线下转至线上,再到线上线下融合,尤其是直播带货、一小时生活圈等几大关键词不容忽略。
当前时点谈论线上化,依然避不开去讲“疫情”的影响。
先看外卖。疫情蔓延之后,餐饮行业大量闭店,外卖成为少数继续开店商家的主要现金流来源,成为了整个行业难得的一个发展支撑点。随着疫情缓解,餐饮外卖更是有逆势上扬之姿。瑞银发表报告表示,美团点评业务复苏速度比预期中快,4月初,外卖需求已经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75%水平,而餐厅及酒店用餐需求已回升至50%。
除了外卖,网购生鲜也成为了疫情中快速崛起的一个领域。以中国最大即时零售平台之一的京东到家为例,2020年春节期间,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540%。其中,超市商品销售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600%,水果和蔬菜均增长达200%,显示出即便在疫情期间,京东到家这样的日常高频消费平台依然有强劲的需求。
通过美团和京东到家的案例,可以看出,疫情催化了“宅”经济的新一轮爆发,线上化消费习惯将不可逆转。
回到信用卡行业,此前,很多信用卡产品太过依赖用户在线下的境内外消费,航空旅行、酒店旅游等往往是人们首先想到的信用卡权益。而如今,在“后疫情”时代,线上场景和日常的高频消费对信用卡行业和用户来说都尤为重要。
积极融入线上高频消费场景不仅是信用行业自身谋求转型的机会,也更是发挥信用卡作为金融消费工具,履行刺激消费天然使命的新战场。在这个新战场上,广发信用卡还能做得更多。
5月15日,广发信用卡的用户迎来今年的第一次超级广发日活动。
除了保留星巴克等合作伙伴的线下消费买一赠一或者半价的品牌特色之外,这一次超级广发日加大了在线上的布局。广发信用卡联手美团和京东到家推出线上商户消费满额随即立减活动,用户在美团消费使用广发信用卡支付满18元即可享受随即立减,在京东到家消费使用广发信用卡支付则是满28元随即立减。
与此同时,广发信用卡的用户在活动期间,只要首次绑定微信、支付宝、京东支付等第三方线上支付平台,消费满10元就能领到各种商户的消费券。
这次的广发日活动,不仅是一次品牌例牌活动,在活动中,不难发现补贴和消费券的身影,所以它更是广发信用卡今年为促进以后经济消费复苏推出的第三轮行业刺激。
值得注意的是,超级广发日满减活动选择和美团和京东的到家为合作伙伴,这将为大量商户赋能。在美团,截止到2019年,有620万活跃商家。在京东到家,有近20000家各类品牌商户门店入驻。
“超级广发日”在消费端发放消费券和补贴,将会为千千万万商户将和亿万消费者建立起强链接,三者共同用消费行为促动经济的加速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