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偏见看“中国窃取” 台湾从来没有搞懂自贸协议
亲民进党外交学者、台湾国际法学会副秘书长林廷辉日前接受多维新闻采访,言称中共不会中断ECFA,甚会透过ECFA“窃取”西方关键技术。 (洪嘉徽/多维新闻)
正当蔡英文即将迎来第二任期就职的前夕,有关《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在两岸关系不睦下,是否延续“马规蔡随”、继续引导两岸经贸往来的悬念,此番忧虑正山雨欲来。亲民进党外交学者、台湾国际法学会副秘书长林廷辉日前接受多维新闻采访,言称中共不会中断ECFA,否则“自断后路”,甚至主张中共反而需要借由ECFA与台商合作,以“窃取”西方的关键技术,断言台湾方面担心ECFA面临两岸关系生变或冻结的情势而中断,不至于发生。
林廷辉认为,各国多视关键技术为国安等级的“资粮”,辅以当前的国际氛围已让中共难以取得关键技术,甚至拒绝再与中共进行技术上的合作或交流,因此中共反而需要一个突破口,而ECFA将成为中共的“救命丹”。
事实上,林廷辉提及的部分,乃涉及“自由贸易协议”(FTA)的技术交流层面或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带来之效益。假如FTA皆有可能带来上述所言之技术交流或转移的效果,具有实质FTA性质的ECFA有此类效果自当不意外,问题在于:真的可能发生“窃取”技术的事情吗?
技术交流其来有自 重点在于解读
FTA作为一种“WTO plus”的存在,给出相较于世界贸易组织(WTO)更多的开放优惠、贸易便捷化等当是自然。开放的同时,亦会促进双边缔约国或多边缔约国间的开放,致人力、物流、金流至政府采购等各层面的流动毫无窒碍,结果是引起各缔约国或缔约国之外的国家流动资金的兴趣,投资由缔约国所构筑而成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带动技术流动或转移──一切的一切都是FTA建构的同时所可预想到的效果,更正面的效果是带动经济发展。
举例而言,韩国在1980年代时,国内的化工产业急遽发展,其推手便是外资,从而奠定现在韩国经济发展仍能维持一定经济动能的基础,同时也是韩国重创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能在10年内站起来的原因,当时打下的基础成为韩国发展核心产业的能量来源。
FTA带来技术交流、转移的效果等,几乎是一种“必然”,关键是怎么解读这事情。不论是台湾目前常谈论的“中共窃取或豪夺西方商业机密、关键技术”等论点,抑或是林廷辉所言的ECFA成为中共窃取西方技术的媒介,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一种基于西方“锐实力”(sharp power)、“中国威胁论”(China threat)的解读方式,将中共基于FTA产生的技术转移视为一种“窃取”。
正面有益的技术交流自然正面看待,若真有发生“窃取”之情事,便依照相关国际法规,提请国际法院仲裁。以此刻的现实情势来看,西方国家或亲西方国家也不太可能基于锐实力、中国威胁论等论调,封闭由FTA建构而成的交流渠道,如此是过犹不及。
FTA真正的问题是,一旦开放市场后,便是根据自由市场,开展“丛林狩猎”游戏,弱肉强食、大吃小。规模小、竞争力较弱的产业会在竞争过程中汰除,留下大的产业。 (多维新闻)
自贸协议真问题:大吃小
FTA真正遭反全球化论者、反贸易自由化论者诟病的是:开放国内市场后,国内弱小产业难以抵抗外国大资金的竞争压力,消失于国内市场。FTA此时此刻便成为列强豪夺的工具。
FTA简单讲,就是将国内一道又一道的屏障去除,真正会始终维持关税或用相当长时间进行降税的产业,通常是该国国内的农林渔牧业或国家欲保护的重点产业,而国内关税也只是在“降低”国外产品的竞争优势,非关税措施(TBT)亦是初步的“卡关”而已,一旦开放后,保护措施不会是万灵丹。当开放等于是让国内产业直接面对外国资金的竞争跟冲击,相关产业能否“存活”全交由自由市场决定,只要有大型资金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同类型且小规模的竞争产业或厂商遭到狙击倒下者,则多有案例。
总的来讲,能否降低FTA成为列强豪夺工具的可能性,这部分牵涉到FTA的内容本身如何设计,各国政府又如何设计配套措施。FTA正负面效果附随而生,贸易自由化下本就易有成王败寇,而台湾真正该担心的是,在接下来的区域整合中,台湾的缺席又会为台湾经济带来什么影响?一言武断地以“中国窃取”为眼光,偏视着ECFA之于中国、之于两岸的意义,这对台湾参与国际自由贸易竞争与两岸经贸深化,并无多大的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