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澳关系何去何从?悉大教授:和中国脱钩绝非明智之举!
在一场由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专家指出,在疫情过后,中澳经贸关系很可能会继续保持紧密联系,尽管它们将继续与时下纷繁复杂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交织在一起。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双向贸易额每年高达1946亿美元。澳洲与中国的经贸价值是其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的两倍多。
澳大利亚商务部国际业务主管Sara Cheng女士介绍了影响双边经贸关系的三个因素。
“第一,我们如何经营两国关系,如何平衡外交和经济需求。第二,中国的经济表现会影响我们的对华贸易。中国的经济正出现轻微放缓,但如果中国从外交和政治的角度受到很大的压力,最终会影响到市场情绪和中国经济。最后是全球市场。贸易战和疫情正如何影响全球市场?如果全球市场低迷,会影响到中国的制造业和消费,进而影响到澳大利亚对中国的矿产资源和消费品出口。中短期内,我们不会找到像中国这样重要的贸易伙伴。"
前澳大利亚驻华大使Geoff Raby AO博士认为,中澳贸易需要拓宽。
"从商业意义上讲,虽然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持续增长,但其基础非常局限。如果把铁矿石排除在外,就更局限了。我认为旅行限制不会很快取消,甚至可能会延长到明年。这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为除铁矿石和煤炭外,教育是我们对中国最大的出口。"
悉尼大学中国商业与管理学教授Hans Hendrischke表示,与中国脱钩对澳大利亚来说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中国和澳大利亚在经济上是相互依存的。中国需要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和食品。而另一方面,澳大利亚需要出口。"
Hendrischke教授认为,澳大利亚政府最近呼吁恢复澳大利亚制造业和工业能力的举措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澳大利亚政府的做法是相当积极的。恢复澳大利亚制造能力可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但这不会大范围辐射所有制造业,而将是在澳大利亚有竞争力的市场,主要围绕健康、食品、能源和基础设施。我们的竞争力源自与中国打交道,我们已经具备满足中国需求的能力。即使我们转向更强大的制造,我们仍然需要与中国合作。我们将不得不重新考虑中国的投资,考虑如何让中国人参与,共同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产品。"Hendrischke教授说。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查道炯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澳大利亚需要在中国市场加大投资力度。
"令人有些遗憾的是,澳大利亚人只谈论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我从未听到有人谈及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投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中国投资可以让你更直接地感受到中国市场的变化。不一定非要是铁矿石,你可以找到其它的细分市场。还有什么比亲临现场更能让你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并预测它未来的变化呢?"
查教授认为,两国之间的商业关系会在今年晚些时候有所回暖。“我认为疫情的实际影响会非常小。我预计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进口量在第三季度会有相当快的回升。”
在谈及澳大利亚与中国的政治关系时,嘉宾们鲜少持乐观态度。大家一致认为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Raby博士的评价尤为具有批判性。
"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正处于1972年建交以来的最低谷。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查教授从中方的角度来看待中澳关系。
"从历史上看,两国关系在政治关注度上是非常不对称的。在澳大利亚,如何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具有更高的关注度,而在中国,澳大利亚在政治关系的优先级列表上并不靠前。遗憾的是,不论是澳大利亚还是中国,媒体似乎都受到回音室效应的影响——有关对方的负面评价被不断重复、放大。"
Hendrischke教授认为,学生和国际教育是两国的重要纽带。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缺乏联系。学生对两国的连结至关重要。但我们目前可能无法克服出行限制。"
点击链接,实时关注你身边疫情动态。留意高危区,在澳华人齐心协力度过疫潮!速戳实时疫情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