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3日 18.3°C-20.6°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全世界都想从中国买到呼吸机,但订单已经超过产能极限(组图)

2020-04-23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全世界都想从中国买到呼吸机,但订单已经超过产能极限(组图) - 1
2月7日,辽宁沈阳一医疗科技公司,员工在加班赶工生产医用制氧机和呼吸机保供应。图/人民视觉

呼吸机困局

“我们需要呼吸机。”这是英国首相约翰逊确诊新冠肺炎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时说的第一句话。

呼吸机,这个原本十分小众的医疗器械,因疫情暴发,被大众所关注。呼吸机可以分为有创和无创,在重症病例中,通常使用有创呼吸机对病人进行插管治疗,这也是当前最急需的医疗物资。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想立即从中国买到呼吸机。”谊安医疗公司董事长助理李凯表示。此前,中国在高端呼吸机领域所占市场份额很低,但因国内产能恢复,接到了无数海外订单,生产排期已至9月。

这种由1500到1600个零件构成的精密仪器,生产供应链高度全球化,遍布欧洲、美洲、亚洲。但是,疫情重创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呼吸机成为危机中一个“向下的螺旋”样本:上游供应链开工不足,导致欧美巨头公司供应不足。全世界都在渴望中国快速提高呼吸机产能,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短板,又是中国呼吸机供应链条中缺失的一环。

无论是欧美巨头公司,还是中国的大小企业,都受制于供应链之困。

订单涌向中国

作为国产呼吸机的龙头企业,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接了无数政府官员、医院院长甚至他国驻华大使的电话,全是要呼吸机,而且一开口就是几千台。

深圳安保科技董事长王双卫说,过去20台就已经是很大的标的,而现在,经他手签约的单子,没有低于100台的。

呼吸机在疫情中的作用,已经被反复证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说,在缺乏特效药情况下,呼吸机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意义重大。新冠肺炎患者的肺功能受到明显损害的情况下,通过呼吸机进行支持,追加氧气提供,可以让病人的肺功能获得恢复。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部、五部主任詹庆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日常情况下,常用呼吸机的科室是呼吸科、ICU以及急诊科。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湖北省孝感市某县的二甲医院,在疫情之前共有不到10台有创呼吸机。而像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实力较强,日常收的重症患者多,此前配备的呼吸机也就多一些。

作为医用器械,呼吸机有其使用年限,按照使用频率,几年做一次更换。这是一个年需求量、产量都不算高的产业。根据东兴证券的医药行业报告,2018年,我国医用呼吸机产量是8400台,销售量是1.47万台。从世界范围来看,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的市场调研报告,2019年,全球呼吸机产业的体量仅有9.3亿美元。北美市场占据了最大份额,其次是欧洲和亚太地区。这其中,给ICU配备的有创呼吸机占据了更多的份额。 

在这个小众领域内,欧洲公司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瑞士的Hamilton、德国的德尔格、瑞典的Getinge都是第一梯队品牌。根据中信证券研报2017年公布的数据,德国品牌德尔格占据了国内呼吸类设备市场最大份额,为35.8%,国产呼吸机龙头企业迈瑞医疗仅占1.5%。国产呼吸机的出口少,集中度很高。迈瑞医疗介绍,他们在有创呼吸机出口中占比达 60% 以上,排名第二的国产品牌出口占比仅有不到 2%,绝大多数国产品牌出口占比不到 1%。

疫情初期,中国医院对于呼吸机的需求大增。我国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共有21家,大部分在过年期间加班加点。截至4月8日,国产呼吸机生产企业累计向全国供应各类呼吸机近2.9万台,其中向湖北供应近1.8万台,含有创呼吸机3000台。

不过,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国际的呼吸机需求大增。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预测,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医院可能需要额外增加50万台呼吸机。而据外媒报道,截至4月初,意大利的呼吸机数量只能满足不到四分之一的需求,英国的呼吸机缺口是1.8万台。作为此前呼吸机配备就较少的非洲,未来对呼吸机的需求量也极大。根据国际救援委员会的数据,南苏丹共有1200万人,但全境仅有4台呼吸机;中非共和国有3台、布基纳法索有11台、萨拉里昂13台。

几大知名国际呼吸机企业都进行了招工、扩大生产线、三班倒等扩产方式,但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所在国防疫需求,更遑论国际订单的缺口。

这种情况下,随着中国的复工复产,越来越多的国际订单涌向中国呼吸机制造商。其中有创呼吸机的需求量特别大,多数中国呼吸机生产厂家的排单已到六七月,有的大厂则安排至9月。截至3月底,中国有创呼吸机已签订单量约2万台,每天都有大量国际意向订单在洽谈。

“满足全球疫情防控的需求不现实”

21家有创呼吸机中国制造企业,全年几千台的产能,对应的是目前至少2万台的国际订单,这中间的差距是倍数级的。

与国际同行一样,中国的企业也进行了招工、扩大生产线、三班倒等增产方式。迈瑞医疗制造系统总经理景军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光明工厂去年常规时间段里有2000多人,目前已增至3800余人,加班加点满负荷开工的情况下,每个月可以生产3000台呼吸机,比以往增长了3倍。他们希望,6月份的月产量可以达到4000台。

普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赖春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公司招募了二十余名新员工。过去的产能是每个月百余台,四月时已增至每月七八百台。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1家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中,其中8家的主要产品取得了欧盟强制性CE认证,周产能约2200台,约占全球产能的五分之一。从3月中下旬至4月8日,向国外提供了有创呼吸机4000余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过去全年产能的一半。

普博科技有限公司是8家取得CE认证的企业之一,赖春红介绍,此前,他们接到过来自美国的意向订单几万台,产能超出他们的极限,“根本不会考虑接单”。

工信部曾在4月初向社会各界呼吁,对中国呼吸机产能要有清醒的认知,“满足全球疫情防控的需求不现实”。

一方面,有创呼吸机是高端医疗设备,准入门槛很高。与无创呼吸机相比,生产厂家更少,技术含量更高。曾有专家向媒体解释有创呼吸机的原理,其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通过肺动力学参数随时调整氧气的供应量,并依靠伺服反馈控制系统,利用优化算法保持供氧频率与患者呼吸同步。

赖春红也认为,有创呼吸机是人机交互的设备,需要危重病人与呼吸机进行“对话”,而对话是依靠算法来控制实现的。算法的形成依靠公司研发,这也决定了有创呼吸机行业的准入门槛,想要在疫情期间,用几个月时间开发出算法,并研发测试出一套安全的产品,是不可能的。

因为供给重症患者使用,无论哪个部件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有创呼吸机失灵、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每一款有创呼吸机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长时间的测试及打磨。赖春红说,在国内,做有创呼吸机的厂家都有一二十年的历史,而欧洲的行业巨头几乎都有一二百年的历史。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有21家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但这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核心零部件包括音圈电机、涡轮风机、电磁阀、芯片、流量和压力传感器等,其主要供应商均在欧美。当前,这是制约世界范围内呼吸机产量的最重要原因。

普博生产的呼吸机由1500多个物料组成,占据40%以上成本的物料需要进口。据赖春红所知,国内几个有创呼吸机的上游供应企业,基本都是如此。

国外核心零部件厂商习惯于拿到订单后才开始生产,几乎没有库存。随着全球呼吸机需求量大增,他们承受的压力前所未有。一家欧洲上游制造商,产量增加了数倍,仍供不应求,且优先供应本国或欧洲的呼吸机生产企业。另外,因国际航班大幅度减少,过去只需三天的运输时间,增加至六七天。

疫情之前,普博科技有限公司的上游供应链交付时间为8到12周,目前则延长到28周,产自美国的个别传感器明年才能拿到。

漫长的国产化之路

各国呼吸机生产商都在找寻物料的替代方案。

美国的福特、通用、特斯拉等车企,纷纷与医疗设备公司合作,对接工程团队,将车企的生产线改造为呼吸机及其零部件生产线。

不过,迈瑞医疗认为此举“现实意义不大”。他们表示,很难想象特斯拉能用现有汽车零部件全部替代。而且,新设计的零部件从可靠性安全性角度,为了对病人安全负责,也不能马上应用于呼吸机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也做了类似的评价,他们认为,怀胎十月是不能变成让“10位女性怀孕1个月生下婴儿”,并称之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呼吸机生产企业也开始探索国产零部件替代的方案。此前,因呼吸机市场很小众,需求量、产量每年都比较稳定,全球从未出现过零部件断供的情况,因此中国的呼吸机生产企业较少考虑国产化的替代方案。

在呼吸机,乃至高端医疗领域,生产零部件的中国企业也并不多。当前,工信部为国内呼吸机生产企业提供了零部件同类国产企业的名录,这其中有一批军工企业,并协调六省市的呼吸机配套企业强化零部件的供应保障。

呼吸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是音圈电机,昆山同茂电子有限公司能够生产这一产品。同茂电子技术总监王云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内生产音圈电机的厂家并不多,此前给呼吸机生产企业供货仅占他们业务的3%~5%,公司产品主要供给半导体装备、芯片贴装等企业。疫情之后,来自国内外呼吸机生产企业的订单则跳增至业务量的60%~70%。

呼吸机有严格的使用寿命要求,以音圈电机来说,应满足使用7000万次到一亿次。同茂电子和迈瑞医疗合作了几年,虽然供货规模小,但对方对他们生产的音圈电机进行的老化试验至今仍在进行。

不难理解,国产化替代方案的选材、测试工作将十分漫长,恐怕要进行数月甚至一两年的工作。赖春红说,到目前为止,普博的呼吸机尚未实现国产物料替代,或许在未来几个月,更多的零部件会进行国产化替代。

不过,她也直言,至少有两样核心零部件无法实现国产化,分别是欧洲产的传感器和美国产的芯片。赛迪顾问医药健康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王宁也有相同的看法。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传感器根据人体呼吸节奏,来调节氧气的流量,国内外当前的技术差别很大。芯片、压缩机都是欧美企业开发得更早,存在技术壁垒,中国企业较难突破。

赖春红认为,当前,无论是政府还是呼吸机企业,都意识到上游供应链,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的重要性。她希望,行业内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可以带头进行这类零部件的研发工作,“周期漫长的研发、投入,小企业是做不到的”。

王宁也认为,对于国产呼吸机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来说,此番大规模的国际订单将起到刺激作用,“他们看到国际订单所需的呼吸机是什么品质,会在后期加强研发投入”。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陶仔
陶仔 2020-04-23 回复
我觉得成立一个国际团队,机械价钱在这里,数量也在这里,怎么分配你们的团队决定,我们只负责做
限量版的夏小妖
限量版的夏小妖 2020-04-23 回复
高端零部件我国确实要加大力度自主创新,免得受限
温柔潇洒小鹏哥
温柔潇洒小鹏哥 2020-04-23 回复
既然不愁卖那就只卖给友好国家,那些把抗疫不力赖中国的不友好国家要卖价格也要翻倍。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