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人都懒得在家做饭?新冠未死,红灯区、酒吧、按摩店重开是否为时过早?(视频/组图)
江湖上有个传说:泰国人不喜欢在家做饭,能外食,就外食。
这事儿,是真的吗?
如果是真的,那这究竟是为什么?
整天下馆子,吃路边摊,叫外卖,用个皮筋扎起来的塑料袋把这菜那饭打包回家——整天这么吃,好吃吗?卫生吗?靠谱吗?泰国人自己不担心会吃出毛病来吗?
一起来看看,泰国人自己是怎么觉得的吧——
泰国人习惯于外食吗?
从在泰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街头采访的情况来看,泰国人民对“外食”的依赖程度,的确是比中国高出不少。
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面的年轻人。
我们在泰中国人,认识的许多泰国人,的确不喜欢做饭——即便算不上完全戒断,至少也是排在打包外食之后。
下到十几二十岁的小青年,上到几十岁的老领导,都喜欢打包。
四人以下的小型泰国家庭,最典型的晚餐场景,就是一个大塑料袋,装上几个七荤八素的小塑料袋,拎回家慢慢吃,吃完刷个盘子完事。
➤ 中国的菜市,那就真的是在“卖菜”;
➤ 泰国的菜市,一半以上的空间和摊位,是在销售各种“立等可取,开袋即食”的熟菜热食。生菜生肉啥的,只是“补充内容”。
纯卖菜的大菜市,当然有,但是比较难找——你家公寓边上,要是有一个能买到活鱼、生猪、水豆腐的传统菜市,那可真是八辈子修来的黄金地段。
➤ 中国的厨房,就真是“做菜的房”。
灶台、强功率油烟机、与起居室隔离的空间,这些都是标配。
➤ 泰国的厨房——尤其是公寓厨房——基本就是用来装X的。
空间开放式,灶台小如狗,油烟机设计及其反人类。在那种厨房里,唯一能够正常施展的炊具,就是微波炉。其余的,别说炒菜了,煮个方便面都费劲。
在这种民风之下,除了老人或者全职太太镇宅的大家庭,泰国人民也就越来越不乐意生火做饭。
于是,只能外食。或者,在家里吃“外食”。
典范的中国人,自然就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在外头吃多了,不怕生病吗?
人家,还真的不怕。
哎,这时候一定有人说了:泰国好啊,食品安全妥妥的,哪像中国,又是地沟又是苏丹红巴拉巴拉巴拉……
其实,泰国食品卫生的水准——虽是没多差,但也没多神,也就那么回事儿……
冬阴汤里喝出死老鼠,盖浇饭里吃出昆虫腿,老酸奶里捞出避孕套。以及更加著名的“女工嘴啃凤爪剔骨”、“鸡油饭集体中毒”——这种新闻隔三差五也会有。
食品倒还没什么,至于化妆品和药品,就更严重了。
当然了,平心而论,泰国的确很少爆出重大的食品安全丑闻。
一方面,是泰国政府对这方面的监管比较松懈,老百姓也就眼不见为净。
另一方面,大多数泰国老板们,确实也不想费心动那个邪念,把钱赚得这么复杂。
泰国餐馆、路边摊,顶多也就是个不干不净,还不至于添加各种匪夷所思的化学原料,丧心病狂地往菜里头下毒。
大概,这也是泰国人如此热衷外食的一大心理保障吧。
总而言之,泰国人热爱外食,信任外食。
尽管很大程度上,不是泰国饮食真的一尘不染,才让人信任,反而正是因为老百姓这种没心没肺信任,才让泰国的“外食”看上去靠谱。
大家在泰国,隔三差五上街吃一顿,当然是极好的。
但是如果长期居住在泰国,老汉觉得还是自己动手,养成一定的厨艺,这样会比较好。
毕竟,干净不干净,是一回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给自己的中国胃一点家乡的慰藉,这才是更重要的嘛……
这几日,泰国的疫情确实好转了不少。
从全泰最惶恐的100多例新增确诊,直线连降至29例。“震中”曼谷没再爆发,多地清零,治愈人数逐日递增。
种种迹象,算得上是抗疫得胜前,最顺理成章的信号,但对于眼下未死透的新冠而言,谁又能保证,这绝不是它“以退为进,缓兵待发”的阴险攻势。
新型病毒考验着全世界的耐性,暗地里,它一直“祝愿”着,那些行在“严厉防控”和“重启经济”两条钢丝绳上的投机者,能一个不少,失衡摔下,回返低谷,重头再来。
泰国第一个宣布解禁的城府——春武里
疫情下的春武里,越看越像在“走钢丝”....
此前泰国春武里府传染病委员会为了防控新冠疫情,曾多次发布相关防疫公告,并相继关闭商场市场等各大场地。
那些封闭的指令,曾排满半版官宣,势必要封得密不透风,人车绝迹。
而就在疫情好转之际,春武里府府尹(省长)突然宣布:
“前段时间,为了抗疫,大家太不容易了,经初步研究决定,5月1日起,春武里拟宣布恢复正常生活,所有场所,全方位解禁!一来,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二来,减轻业者的负担,让他们快速恢复赚钱。”
省长提到的“全方位解禁”,具体展开,就是酒吧、红灯区、按摩店、景点、市场、拳馆、公园全部开放,大家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一切娱乐项目恢复,所有市民游客都能大面积、多人数、高拥挤,聚集在一起,坐在餐厅光明正大堂食!夜生活恢复......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人间天堂”似乎又要回来了。
这意味着,芭提雅,春武里府娱乐设施最发达那块地,以及拥有它的老板们,迫不及待了,不把失去的该赚之钱以万亿倍赚回来,他们心里,不痛快。
要钱不要命了?!
废话,生命只有一次,当然选择钱了。
封城改开城,没有违规。毕竟除了春武里省长,泰国各府的省长都能够自行独立决定,这是每位地区领导的标配权利。
只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庆功宴”,意义在哪?
若说减轻停业群体压力,提倡尽早复工,那么与之对应的安全措施在哪?经济回暖真能填补功亏一篑吗?
当前经济能迅速回暖吗?
若说为了赚钱,此时又能指望赚谁的钱.......
赚中国游客的钱?
让大家先来到已关闭商场和汽车客运站的首都曼谷?然后发挥苦行僧的精神,徒步走去芭提亚?专门旅游、消费、送钱?最后“回国一律隔离14天”?太伟大了吧!
赚欧美游客的钱?
拜托,机场境外输入防控连泰国自己人回国都要一审再审,而且部分西方高危国家疫情地图一片通红,哪还有心情凑芭提雅的热闹。
再说了,签证卡着,航班全关着呢!还有哪个国家的赴泰游客能来?
这时候来,来看满地封城还是来捣乱添堵?
分析到这里,芭提雅的娱乐场所和景点,只能为本地人开放了,而且是停工已久、囊中羞涩的本地人。
在这个情况下,为什么还要鼓励他们聚在一起,忽略明日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冒着新冠随时再爆炸的风险,消费喝酒,玩乐减压......
这哪是创造财富,这是本地现有资金在环城流淌;这哪是庆祝战疫胜利,这是过度自信地强行豪赌。
现在再问一次要钱还是要命,答案估计是要钱没有,贸然开放聚集人群,估计命也受影响,一旦坚守失败,死灰复燃,后期的钱与名都得翻倍赔。
然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可能早就知道利害关系,从上至下,由小及大,这多半是“心照不宣”的沉默与无奈。
关起门来抗击疫情直至新冠死透消散,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的代价,时间的背后,是发展机遇的永不回,是经济萧条的极度严寒,是贫困家庭的命悬一线。
吃喝不愁,抱着平板在家追剧打怪的温饱之人,或许打心里认为就该无限制地封锁隔离,号召众志成城,确保万无一失,用最坚定的居家,换取绝不再来疮痍。
然而饥寒交迫的挨饿群体,若能吃上一口饱饭,存度有余,又何须不顾生命危险出门寻餐,顶风工作,冒死上岗。他们自己没有退路,阻拦他们的人,也于心不忍。
泰式抗疫,正面对着“此时并非解封日”的警醒,但也充斥着生活不易、冷暖自知的分裂踟蹰。
泰国政府曾答应向困难人群发送5000泰铢的补助,连发三月。如今资金链断裂,只能发送一个月。
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那些没有智能手机、没有高速网络、不精通线上申请的贫困者,是没有资格证明自己是贫困者的,也没有能力拿到属于他们的补助。
这算不算“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另类诠释....他们其实并不是在阻挠这场战疫,诸般的不配合,只是因为确实穷得身不由己。
昔日热闹繁华的都市,希望生活在哪里的人,在这场持久战中,都能心念一致,相互搀扶。
芭提雅,愿你能三思而后行,不偏不倚,重在坚守,贵在平衡。
灾难就是灾难,经济视角俯瞰,大多人难以毫发无损。
“全面解封”,何尝不是复苏复工、心系万民的深思熟虑。疫情安全问题,也同样与民众息息相关,千丝万缕。
不怀疑,手心手背都是肉。每一步,皆是试炼。凡不死,必强大。
积极抗疫的泰国,必将行过病毒突袭的漫漫黑夜,站在黎明的塔尖,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