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网友汗毛倒立:“当护士12年,我曾掉包过5000个婴儿!”(组图)
近日,一句来自赞比亚前妇产科护士的“坦白”,令全体网友汗毛倒立:
“作为一名护士,我曾经掉包过5000个婴儿!”
看到这则新闻的瞬间,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掉包5000个婴儿,意味着这些孩子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更是有5000个家庭因为她的所作所为,被强行改写了命运。
这样严重的后果任谁都负担不起。
而她这样做的原因,一开始仅仅是因为好玩,后来竟养成了习惯,真是让人细思极恐。
这名护士叫作伊丽莎白·姆韦瓦Elizabeth Mwewa,曾在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妇产科工作长达12年。
而偷偷调换婴儿这件丧心病狂的事,她也一直干了12年。
根据肯尼亚网站mwakilishi本月7日的报道,这名护士目前已是癌症晚期;
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她,在病床上袒露了这个隐瞒多年的秘密:
如果你出生于1983年到1995年之间,又恰好在UTH医院,那你的父母可能不是你的亲生父母;
看看身边的兄弟姐妹吧,如果你发现自己和他们不太像,那你有极大可能是那个被掉包的孩子。
她想通过承认自己的罪行,得到受到她行为所害的人的宽恕,也得到上帝的宽恕。
她害怕因此下地狱,可有多少人,因为她的恶劣行径,已经生活在地狱里!
这么多年来,
被她掉包的几千个孩子,无法在亲生父母身边长大,父母也无法抚养自己的亲生孩子;
有丈夫发现孩子并非自己亲生,无缘由地怪罪在妻子头上;
也有数不清的夫妇在检测DNA后,因为互相怀疑对方不忠而离婚;
无数家庭因为无法解释的古怪陷入崩溃,最终分崩离析……
这些她都知道,但只是静静地看着悲剧一出出上演。
这哪里是一句道歉,就可以得到宽恕的:
"你不能因为自己快要死了,就想在做完所有邪恶的事情之后,买张单程票直接上天堂吧?
直接去地狱吧。上帝又不蠢。"
记得美剧《绝望的主妇》里,曾有过相似的情节,没想到如今在现实中出现,着实让人脊背发凉。
也有人质疑这名护士所言的真实性,认为她只是在罹患癌症之后,杜撰出了这样的谎言,企图达到报复社会的目的。
不管情况是否属实,不管她是因为精神焦虑,还是一时嫉妒心起,调换新生儿来满足自己的邪恶心理,或者妄想用此惊悚发言引起大众恐慌,都实在是太恶劣的行径了。
这和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如父如子》中的情节,简直如出一辙。
良多和绿是一对让人羡慕的夫妻,丈夫是建筑公司的高层,妻子在家专心相夫教子,典型的日本精英家庭。
两人有一个6岁的儿子庆多,他很懂事,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即使没有钢琴天赋也每天努力练琴;为了升入父母期望的小学,在升学补习班里认真上课。
可是他有些温吞的性格,总是令父亲不满意;而在内心敏感的庆多眼中,父亲也总是高高在上的。
谁知有天,一通突然打来的电话,打破了三口之家的平静:
原来庆多不是夫妻两人的孩子,多年前在他出生时,和医院里另外一家的婴儿被“不小心”抱错了。
这消息像一道晴天霹雳,让良多和绿陷入了痛苦——
原来抚养了6年的儿子和自己并无血缘关系。
而面对一边是长达6年的相处和陪伴,一边是无法忽视的血缘联结,他们该怎么选择?
要不要趁孩子还小,把两人调换回来?
而对方家庭,也和他们一样陷入窘迫的境地,只是相比他们的家境优渥,对方的经济条件似乎不太乐观,甚至可以说很穷,还同时抚养着三个小孩。
两家人在见面商议过后,
决定先让孩子和亲生父母,以朋友的身份相处;
渐渐地,再将孩子留宿在对方家里,让他们执行“不许联系自己”的任务。
但这个为“交换孩子”做准备的过程,似乎没有那么简单,虽然懂事的庆多为了融入新家庭,很努力地适应他们的生活,跟他们一起早晨起床先拜佛祖,一起玩耍,和和睦睦。
可是良多的亲生儿子,却不喜欢这个又严肃、又从来不陪自己玩的亲爸爸,于是跟他赌气,偷偷坐车跑回原来的家里……
良多渐渐发现,虽然血缘的重要性不可置否,但并不是有血缘关系就一定能维持紧密的亲情。
养育孩子是一件不比生下孩子简单的事情。
真正的亲情,是要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建立和巩固的;
若是想要不断加深,更是少不了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分一秒的记忆,还有彼此之间的交流与陪伴。
他想起母亲教导他的一句话:
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一起生活,也会产生感情,会越来越像,也可以成为至亲。
夫妻之间是这样,父母和孩子也是一样。
而影片中那些动人的细节,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比如影片开头,良多下班回家后陪庆多练钢琴,在一旁准备夜宵的妈妈,不由地跟着钢琴节奏切起了葱。完全还原了幻想中温馨的三口之家的样子。
上车的时候,庆多很贴心地给妈妈带了一罐牛奶咖啡,给爸爸的则是无糖咖啡。
多年的相处,他们对彼此的习惯早已了如指掌。
良多在相机里发现庆多偷偷拍的照片,镜头中是自己太累睡着的样子。
原来不是只有自己每天在关注孩子,孩子也一直在注视着自己。
6年的朝夕相处,早就让他们成为彼此生命里无法替代的重要存在。
对于他们来说,有没有血缘关系,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如父如子》电影片段
于是,电影《如父如子》的最后,重新审视了自己亲情观的良多,“违反规则”跑到庆多的亲生父母家,主动对他敞开心扉:
对不起,爸爸很想见你,
我也曾中途放弃了弹钢琴,
这6年间我可能做的不够好,但我一直是你的爸爸。
他们走在一上一下两条分叉路上,父亲走在下方,第一次以平等的姿态与儿子交谈,真心想要得到他的原谅。
两条路在尽头相交,父子二人拥抱在一起,真正意义上地完成和解,走进彼此的心里。
虽然对于两个孩子是否交换家庭,电影没有给出明确的交代。
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这两个家庭的故事一定会有一个温暖的结局——
两个孩子各自多了一双父母,两对父母也各自多了一个儿子。
《如父如子》虽然有一个“抱错孩子”的骇人开头,却最终走向了温情的结尾,不禁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究竟是生育之恩更大,还是养育之恩更大?
十月怀胎苦,一朝分娩难,生孩子对于每一位伟大的母亲来说,都是一场艰难的对抗和赌博;
而孩子降生之后,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的过程,也充满了旁人无法想象的辛苦。
对普通人来说,这两种恩情产生在同样的人身上;可对一些没那么幸运的人而言,血缘和抚养的两种亲情会面临冲突。
在印度一家医院,就曾发生过一起抱错小孩的乌龙事件。直到孩子3岁时做了DNA检测,家长才被告知真相。
而他们接下来的做法,却令其他人感到不可思议——
两家父母均拒绝换回彼此的小孩,决定就这样将错就错,因为他们已经跟小孩有了感情。
在他们眼中,相处和陪伴的情感,已经超越了血缘这一纽带。
虽然“抱错孩子”这一事实,要说对他们完全没有影响,也是不可能的。
他们也坦承说过,如果可以,最想回到没有发现真相的时候,因为在听到“他不是你的孩子”那一刻,巨大的痛苦与复杂纠结的心境,也真真切切存在过。
虽然很残忍,但如果“被抱错”的乌龙事件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该怎样继续接下来的人生?
可能像《如父如子》中的两个家庭一样,只能用豁达的心态直面它,除此之外仿佛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因为血缘和养育究竟哪个更重要,谁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
唯一能肯定的只有一样,不论是生,还是养,都是一样的恩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