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华人医生一线抗疫:医护都在“裸奔”,自己花钱买口罩,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组图)
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仅供阅读参考。
“现在一线的医生就是什么都没有。”
张远洋(化名)从国内医学院毕业,在国外行医已有8年。新冠肺炎在澳大利亚爆发后,“在非呼吸科、急诊科这类与新冠肺炎非直接相关科室里,医院完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张远洋所在的科室与新冠肺炎相关性较弱,口罩、护目镜、防护服都没有配备。在疫情爆发初期,即便是戴着自己准备的口罩,为了避免引起恐慌,医院甚至会要求摘下。
“裸奔”的医生
目前在澳大利亚,即便是急诊和呼吸科的医生,像防护服这样的防护物资也非常紧张,根本做不到像国内好几层的专业防护。张远洋发现,“这边都是一层最简单的那种防护服,肯定是不够的。”此前,澳大利亚政府表示已经订购了3000多万个口罩正在路上。但是,他供职的医院里,医护至今没有收到任何防护物资。
物资季度紧张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综合医院。澳大利亚医疗体系以社区医疗为基础,仅墨尔本一市就有7340间全科诊所。在社区工作全科医生承担了80% 以上的全民健康服务,其中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跟踪随访。目前,包括华人医生在内的所有全科医生基本上都是在毫无防护措施的“裸奔”状态下看诊。
澳中全科医疗联盟主席赵惠云是澳大利亚全科注册医师,目前仍在一线工作。据她介绍,有医生反馈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诊断新冠肺炎。“按照现在的口罩市价,我们全科诊所每看一个病人不但亏本,而且是冒着生命危险,我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当有澳洲报导有很多医务人员感染时,将有大面积的全科医生诊所被迫停业,这将大大加重医院的负担,而加速医疗系统的崩溃。”
目前澳大利亚医生最好的防护是:手术衣+口罩+面罩,有些需要插管医生用的口罩还是自己购买的(受访者提供)
“职业的使命感在趋使我们工作。如果需要,我不拒绝为患者做核酸检测或抽血,我记得我们作为医生的宣誓。但是我们目前的防护只有口罩和手套。”和赵惠云一样,澳大利亚境内的许多华人医生都怀着一颗医者仁心,在没有防护措施的境况下依然接诊。
张远洋目前所使用的防护物资基本上都是靠亲朋好友从国内寄送小额的物资。“有些是我们从微信上团购来的,至于是标准和级别毕竟顾不上了,就是能团到什么就是什么了。”
华人医生依靠自己的国内途径,小规模私人采购的口罩戴起来也并不那么容易。“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如果我要保护我的家人,那么我必须要戴口罩,我就成为这一群人里面唯一一个戴口罩的。而且看到其他的同事没有防护,其实内心也是挺煎熬的。”因为大部分的医护没有任何防护,张远洋觉得戴口罩这件事本身也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进不来”的物资
比起因为戴口罩成为“少数人”的压力,令更多人倍感焦虑的是澳大利亚不断攀升的病例和医护感染率。
新冠疫情在国内趋稳,却在国外迎来爆发期。截止4月2日,澳大利亚累计确诊新冠肺炎5133例。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尚不属于疫情特别严重的地区。但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即将进入冬季,后续的形势不容乐观。
3月21日晚,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通过微博发布了一封用中文撰写的求助信,向中方朋友求助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新冠疫情必备的医疗物资。在求助信中,他表示如有可出售或捐助相关物资,可与他的高级顾问钱镜先生联系。
国内疫情高峰期时,赵惠云和华人医生们曾经搜索澳洲每一个角落,组织社会各界捐赠了价值27万澳币的防护服和护目镜,支援武汉。很快,疫情形势发生逆转。从海外疫情爆发开始,赵惠云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内组织物资捐赠,“我们已经没有正常渠道在澳洲采购PPE(个人防护设备)。一贯使用的供应商2个月前就说Back order(暂时无法满足的订货),目前仍然没有货源,遥遥无期。”
在目前澳大利亚对医疗物资严格的进口标准下,短时间内在国内找到符合其进口标准的防护物资并不容易。如果国内企业想出口口罩,需要通过相关的资质认证。只有通过认证后才可在海外国家出售,澳洲境内最受欢迎的是经过TGA 认证或符合澳新标准的防护物资,但目前根本无法找到这样的资源和产能。
目前,我国口罩日产能产量均破1亿只。图自新华社。
此外,具有欧盟的CE认证与美国FDA认证的产品虽然目前市场上相对较多,但资质本身良莠不齐,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FDA的认证标准相对更为严苛和复杂,流程耗时也更长。CE认证相对简单,欧盟多个国家均可以提供该类认证,但并非所有国家提供的认证都能够在出口时获得认可。寻找符合澳洲清关标准的物资成为了赵惠云目前最大的困难。
由于疫情形势严峻,防疫物资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一些国家已放宽对于口罩进口资质和关税的政策。
3月20日,欧盟发布指令,面对新冠疫情,为满足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允许部分防疫物资(如一类灭菌的医用口罩)在符合安全有效的情况下,即使尚未获得CE认证,也可以在欧盟市场上销售。
3月29日,美国新闻网站Buzzfeed有报道提及,KN95口罩是N95口罩的中国替代品,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拒绝允许其进入美国。4月2日,美国《国会山报》报道,FDA的一名官员告诉Buzzfeed,由于美国个人防护装备短缺,FDA将不再禁止从中国进口KN95口罩,但澳大利亚目前尚未有类似的举措。
这段时间里,赵惠云和同道在国内组织购买了一批口罩,只能依靠国内热心人士捎来。数量只够分发给一小部分全科医生。“杯水车薪,诊所里工作的前台接待人员、护士、医疗相关专科工作者,他们都需要口罩。”
3月19日,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先后宣布将禁止所有游客入境。同时,为了严防输入型病例,民航局要求,自3月29日起国内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任一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条航线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外国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我国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对于澳洲的华人医生来说,这意味着,即便是私人渠道的小规模物资运送也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保护家人,疫情爆发开始,张远洋就和家人分开居住,进行自我隔离。回家之后虽然能彼此看见,但他已经很久没有抱过女儿了。
点击链接,实时关注你身边疫情动态。留意高危区,在澳华人齐心协力度过疫潮!速戳实时疫情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