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人工鱼子酱的我,才知道这货是海带做的...(组图)
两年前写过一次《 鱼子酱为啥贵?养5年,做全麻,做 B 超,杀一次... 》,记得一位小可爱表示怀疑,说感觉自己吃到了假的黑色鱼子酱,我这一记就白驹过隙了......
因为不吃(吃不起)鱼子酱,在寿司店吃饭也没有点过带鱼子酱的食物,所以也没有留意过“人造鱼子酱”的问题......然后看之前记录的内容,好奇去搜了下,发现 x 宝还真的有卖!一罐连20大洋都不到!
而且人造鱼子酱的主要原料是海带......你没看错,我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今天就来介绍下这个“人造鱼子酱”的制作吧!
混合原料
海带本来长在海里,自带大海的风味,颜色又是黑色的,既不用添加香料也不需要添加色素,果然就是做“人造鱼子酱”的完美原料......工厂里先把风干的海带磨成粉末 (下面这个黑色的) ,再加入盐、柠檬酸。 有时候为了增加风味,也会添加其他一些风味物质......
加好水后,搅拌机就开工了,拌匀到能形成浓稠的凝胶液体......
挤出凝胶
接着把胶状物质转移到一个大桶中。这粘稠的黑色,我就不说像沥青了,一秒钟让人想起小时候喝的枇杷膏......
大桶连接着挤出机,管子把粘稠的液体输送过来挤出......
这个花洒一样的挤出口,会以一定的速度挤出液滴......
必须要控制他们像下图这么圆润的滴出,如果形状做不好的话,就会让做出来的人工鱼子酱要么长条状、要么水滴形,那就也太假了......
等这些小液滴掉入下方的凝固液后,就形成了一颗颗圆润的小珍珠了......
球化技术
为什么挤出的小液滴到了下面的凝固剂中,就形成了小圆珍珠?我们来回忆一段虽然我当年上课没学过,但很多小可爱说高中生物选修课都学过的“固定化细胞技术”,或者叫做如何制 造“ 奶茶里的爆爆珠”...... 混合好的凝胶中富含海藻酸钠,而下面的凝固液是乳酸钙溶液...看个清晰的灵魂手绘。
海藻酸钠进入凝固液后,会与钙离子反应形成一层超薄的海藻酸钙的球膜,包裹着内部的溶液。这层膜极薄且韧,同时热不可逆,不会轻易破碎。 而液体在下落时,由于表面的张力,是会呈现球形的。我知道这里肯定很多小可爱要说雨滴下落明明是“泪滴状”的啊......
这是流传很久的误解了,像是我们肉眼看到的视觉残留后的一个错误归因(觉得雨滴这么落下...应该会拖着小尾巴!)其实人家小雨滴一直在很努力维持圆球状 = =
回到正文......等液滴进入到乳酸钙溶液中,这表面覆上薄膜就迅速锁住了,也就固定成球的样子了,之前还有小可爱现身说法如下:
冲洗过滤
之后小球球就连着凝固液,一起经过斜槽转移到容器中,要排水喽~
再把它们倒入过滤器中,去冲洗和过滤,让过小的“鱼子酱”从过滤洞中掉出,咱得保证大小一致,齐齐整整不是......
因为要把鱼子酱做成罐头卖,所以还会把冲筛好的鱼子酱中加入一种食品稳定剂,用大勺搅拌,让鱼子酱保持浑圆的形状和 Q 弹的效果......
品质控制
当然必不可少的是样品测试,要控制合适的酸碱度和温度。
巴氏消毒
接着把这些装满“人造鱼子酱”并拧好盖子的罐子,放入巴氏杀毒的机器中,控温加热一段时间,这样鱼子酱无需加入防腐剂也能安稳存放两年......
红色鱼子酱
除了这种小颗粒的黑鱼子酱,常见的其实还有一种更大的,红色的鱼子酱。日料店的亲子丼有两种,陆地版本是鸡肉和鸡蛋饭,海洋版本是三文鱼和三文鱼卵......海洋版本有些小店会不会放“人造鱼子酱”来减少成本呢,也要问问清楚......
制造 原理也是类似,只是不是用海带粉末,而是用了色素、色拉油和海藻提取物。
这样晶莹的红色,确实很像是鱼子啊......
如何区别?
那如何分辨人造鱼子酱还是天然鱼子酱呢?首先,黑色的鱼子酱,真的很贵......我查了下是10克起码要百元往上,我是吃不起的......所以这个问题跳过......
但这鲑鱼卵其实还蛮常见的,除了海鲜亲子饭,还有鱼子军舰!
有虽然近视五百度,但依然目光如炬的读者( 看这名字实在叫不出小可爱...... )表示,可以用近视眼近距离看是否有细胞结构......
确实如此,真的鲑鱼卵里头有个橘红色的点是可以辨认出来的......另外,还有一个鉴别的方法,是先水中加鲑鱼卵去搅拌。
之后搅拌完了,你看左边这呈乳白色的就是天然的,而右边就是滴定的人造物了,仿品如果搅拌破裂,甚至还会出现色素漂在外头......
我这都在操什么心,目前根本还不能出去吃饭啊......在意识到暂时没有这个问题困扰后,为什么又忽然放心,难道不是贫穷使我忧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