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与香港对话 局外人骆惠宁展现治港新姿态
2月20日,香港中联办发布了《骆惠宁主任致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信》,标题是“同舟之情,携手走过崎岖”。信中用词没有内地官样文章的八股模式,而是采用了文青、抒情的感性笔调,展现了“局外人”骆惠宁与香港对话的新风格,表达了“新人”骆主任对港人的温情与善意。
骆惠宁的信风格清新,内容也很到位,不仅委婉批评了香港医界的政治罢工,也表达了国家战胜疫情的“信心”,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爱心”,以及香港社会团结一致共创未来的“齐心”,以“心”领政,以情动人,可谓明智之举。
更不同以往的是,骆惠宁在信里也大方承认了国家存在的不足之处,主动放低身段,谋求港人的理解与共情。他说“疫情也暴露了我们在公共卫生方面的短板,警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敦促国人对生活方式的反思,从眼前看,疫情已经影响到国家和香港经济。”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诚恳的表达,自然容易赢得民心,因为从心理上说,人们都喜欢诚恳的态度。
从这里展开来说,骆惠宁或许可以以“局外人”的洒脱,摆脱利益集团的干扰,开启中联办在港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即诚恳承认内地治理存在的短板,或中联办过往工作的不足,以谦虚的态度面对香港市民,希望与港人一起推动国家的发展和香港的进步,彻底告别往日让人讨厌的官僚主义作风。
骆惠宁放低身段与港人对话,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AFP)
香港与内地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加上一国两制,两地面临的社会问题自然也各不相同,如何在不同中寻求共识,避免互不理解陷入对抗,这是考验中联办智慧的现实难题。靠官僚主义,强硬做派,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近几年,香港与内地矛盾不断,除了香港反对派的非理性因素外,中联办的做事方法、态度恐怕也有很多值得检讨的地方。
骆惠宁以封疆大吏的历练和与香港利益集团无牵扯的“局外人”身份,为其开创治港工作新局面——这应该也是中国中央政府对他的期待——创造了可能的条件。其中的关键,还是谨守分际,坦诚相待,真正做到相互尊重,争取相互理解,即中央回应香港诉求支持香港解决问题,香港理解内地发展的阶段性诉求,并合理考虑国家整体利益。
话说起来很容易,但要真正落到实处,变成现实,却十分困难。现在骆惠宁面临的香港困境即是,香港自由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问题突出,香港建制派似乎无法赢得多数民心,而反对派又完全不理解国家整体利益的诉求,只知一味反对。中联办如何在充分尊重香港自治的前提下,说服利益集团支持社会改革,并争取与香港反对派对话,坦承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寻求与他们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这是很大的挑战。
长期以来,中联办在香港的形象似乎差强人意,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展现清新形象的骆惠宁执掌中联办,或许能让许多棘手的事情向比较好的方向转化。解决香港问题,掌权者的身段一定要软,需要有现代化的政治思维,和赢得民众喜爱的亲民作风。骆惠宁这封致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信,操作谨守分际,味道清新可人,内容坦诚入心,似乎让人看到了中联办变革的希望。
曾国藩曾言,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骆惠宁以坦诚之心面对香港700万市民,期待香港这个家“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雨考验,再放光芒”,这或许是陆港关系重回正轨的开始,更是中央治港方式完成现代变革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