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疫情中的绝症医生:“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还想救更多人”(视频/组图)
2月2日,他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时,首先对自己的年龄做了严格的纠正:
“我是1963年12月份出生的,今年应该是56岁,媒体为什么说我是57岁……应该往小了说,因为我愿意多做点事情,想让自己的时间长一点。”
他对时间有着特别的敏感,自己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死神的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张定宇作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院长,自2019年12月29日转入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来,他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奋战了三十多天。
他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用羸弱的身躯,只为多救几个人。
这样的医生太傻,也太有担当。
张定宇的双腿渐渐开始萎缩,但内心的力量不容置疑。
图片来源:央视面对面片段
2019年12月29日,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密切接触的首批七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
这引起了张定宇的高度重视。
张定宇从事传染病工作多年,职业敏感让他深感这病不简单。他一边叮嘱医务人员加强防护,一边率先让人采集7名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去检测。
在这批药管中,他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
很快,病情开始蔓延。
张定宇对同事们说:“我们已经处在世界的暴风之眼,一举一动都被别人关注着,我们要尽心尽力保护武汉的人民。”
凌晨1点左右睡觉,清早5点起床,已经成为张定宇的家常便饭。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共产党员、院长、医生,是张定宇的三重身份。
他说:“无论哪个身份,在这非常时期、危急时刻,都没理由退半步,必须坚决顶上去!”
恰逢春运,随着从别的医院转过来的患者人数的急剧增加,ICU的14个床位已经饱和。为了能让更多的患者有可以医治的条件,成为张定宇工作的重点。
在疫情中拼命的这些天里,张定宇总是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他无法拥有自己的生活。
从早到晚,他的工作电话接个不停,需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没有节假日,也不分白天黑夜,他需要协调各项工作,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张定宇的同事说形容他像一只“温情的狮子”,发脾气的时候暴跳如雷,可是特别会关心人,心很细。
张定宇从来不敢大意,他所在的武汉金银潭医院,目前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已经有800多人,是收治人数最多的定点医院。
这是病毒源集中的高危区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张定宇,一会儿去指导护士的病毒取样检测,一会儿去放射科探讨CT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早上7点半,张定宇就早早地到了医院。
“今天收了多少病人?多少出院?”他每次问,都要回答者脱口而出说出精确数字。
一些看似并不需要这个院长亲自过问的事情,他都会到现场亲自过问,一一操心。他一直在极限的边缘工作,从不敢懈怠。
张定宇想用大家一起工作的方式,告诉大家:“我们一直在一起。”
图片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伴着高低不平的脚步,和电话那头急促的声音,张定宇坚定地朝着隔离病房走去。
“雷厉风行”、“风风火火”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在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看来,你一旦有困难向张定宇反映,他会想方设法,立即解决。
张定宇说自己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2017年,张定宇感觉自己的双腿出了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一年后他被确诊患上“渐冻症”。
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目前无药可救。患者通常会因为肌肉萎缩而逐渐失去行动能力,就像被慢慢冻住一样,最后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
医生表示他前面的路不会太远,不可能再走多长时间。远的话可能会是10年左右,如果不远也就是5年左右。
告诉一个人生命的具体期限,这是极其残酷的。
得知结果后,张定宇最开始内心是恐惧的,因为他喜欢做事情,热爱生活。
后来,他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习惯了“渐冻症”成为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医院的党委副书记和院长,张定宇除了告诉自己的搭档王先广之外,向全院的职工隐瞒了自己的病情。
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困难与痛苦,让同事们分心。每当有人问他,腿怎么了?他都大手一挥搪塞说:“我膝关节不太好。”
没有一个人知道,他蹒跚的脚步,是因为渐冻症的折磨。
有一次,张定宇下楼的时候,差点摔倒,因为他的双腿没有支撑的能力。他对搭档说:“当咱俩在一块,我下楼的时候你帮我扶一下,谢谢了。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王先广听了非常心疼,讲到这件事的时候不禁哽咽起来。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八点多,张定宇接到武汉卫健委的电话,解放军海陆空三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乘军机支援武汉。
安顿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住下后,已经是凌晨三点。
张定宇拖着行动不便的双腿,已经连续工作48个小时,没有休息片刻。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平静地公开了那个埋在心里的秘密:
“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从最初的隐瞒到如今的坦白,张定宇反而稍微轻松了一些。
“以前这个事情我总是自己把它藏着,很多同事经常会问,因为步态很不正常。这回我告诉大家我就是一个病人后,我感到很轻松……”
后来,张定宇表示其实也想通过公开自己的病情,以此来激励身边的同事迎难而上,只要每个人自己能够扛起来担着的东西,往极限伸展,肯定还能做到一些事情。
图片来源:央视面对面片段
张定宇的白大褂已经穿了几十年,然而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他从业生涯以来的最大挑战。
这种挑战不仅来自急剧增长的患者,还来自于他自己身体的变化。
近两个月,张定宇明显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双腿在萎缩,只是他没有想到变化会来得这么快。
他的腿脚越来越不伶俐,换防护服的时候需要别人帮他套上裤子,下楼时摔跤的次数越来越多。
可是张定宇依旧坚持与自己的战友在前线拼命救人,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
“因为这是我的岗位,我还是一个共产党员,我觉得我能够带领我们的医生好护士冲上去……”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作为一院之长,张定宇几乎一刻都闲不下来。超强度的工作,让拖着病体的他有些吃不消,深夜十一点他会感到困倦,迈步也变得费劲。
有人让他歇一歇,他说:“我以后有很长的时间可以歇着,为什么不现在多做一点呢?”
然而就在他带着全院人员,救治患者的时候,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防控一线工作的妻子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张定宇妻子
那天凌晨一两点,在下班后赶往武汉第四医院的路上,张定宇边开车边哭,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到医院的病房后,妻子正在输液,两人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了几句。
他对妻子说:“这个家,不能没有你啊。”
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但提到妻子的情况,他的心里万分害怕。
他说:
“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
张定宇与妻子
那是张定宇最害怕的一个夜晚。
他害怕是因为他不知道妻子是往回归的方向走,还是继续往恶化的方向走,他无法拉住。
妻子不能没有爱人,医院也不能没有院长。张定宇把对妻子的牵挂深埋在心里,拼命救人。
面对越来越多的患者,张定宇分身乏术,连续好几天都没时间去医院看望妻子一眼。
好在,这个坎迈过去了。
妻子在1月29日下午,痊愈出院。这个消息让一直倍感担心的张定宇终于松了一口气。
得知这个消息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在开车回家路上的张定宇笑着说了一句话:“太好了,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
2月10日,张定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银潭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的患者累计超过1500余例,绝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均可顺利出院。新冠肺炎实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家不必过分恐慌。
张定宇院长的一番话,让许多人感到安心。
疫情还没发生前,张定宇会定期去徒步。他异常珍惜还可以正常走路的日子。
在张定宇看来,人生的终点都是要面对死亡,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突然有人告诉他,自己的终点不可能走的太远,于是他愈发珍惜每一分钟,想把时间都利用好。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渐冻症”目前无药可治,随着神经元的损害逐渐上来,肌肉会不断萎缩,就像被慢慢冻住一样。
最后影响到呼吸功能,身体也无法动弹,只能看着自己全身肌肉不断萎缩。
这种病会让张定宇一点点走进生命的倒计时。可他是个乐观的人,从不抱怨上天的不公,面对自己的绝症,他坦然接受。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也许张定宇以后会被固定在轮椅上,可他的思想永远不会残疾,也不会有任何遗憾。
因为在那些可以奔走的日子里,他付出了自己的日日夜夜,为了那些本来与自己并不相关的生命。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他有关。
张定宇无法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却一直在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
张定宇正在用渐冻的生命,与死神竞速,可是在赞扬英雄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他和我们一样,也是个普通人。
这样的普通人,他们身份不同,却在此次疫情中各自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在山东五莲,一对夫妻奔赴武汉疫情前线,7岁的孩子与父母视频,哭地撕心裂肺,边哭边喊:“我想爸爸妈妈!”
孩子不哭,爸爸妈妈这一仗不能输。
如今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为了节省防护服,不敢吃饭也不敢喝水,有些女护士生理期裤子湿了,也不能换衣服。
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用生命和病毒抗争。
在武汉第四医院,一位医生望着被隔离在三米外的女儿,潸然泪下。
擦干眼泪后,他继续救治病患。
一道隔离病房的门,成为这对父女之间最遥远的距离。
1月24日除夕夜,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灯火通明。工人们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争分夺秒建设这座特殊医院。在这里,有的人手指被重型机械压断,有的人过度劳累只能躺在工地上睡......再忙再累,他们也没叫过一声苦。中国速度的背后,是这群无名英雄的默默坚守,无怨无悔。
钟南山已经83岁了,他是英雄,可也是位年迈的老人。近一个月的忙碌奔波,我们明显感觉他瘦了,也憔悴了许多,因为这位老人担负了太多太多。有记者问他休息怎么样,他回答:“有时睡得着,有时睡不着。”
钟南山不经意间的微微弯腰,看得人揪心。疫情当下,当有些人在家里呆着还抱怨无聊时,不妨看看钟南山院士的身影。
凌晨工作结束,因过多劳累而幕天席地的医护人员,被同事用手机记录了下来。寒冬下,他们躺在室外的冰冷的地上,昏昏睡去,让人心疼泪目。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危,夜以继日与病毒拼命,我们一定不能添乱。
2月5日下午,内蒙古防控一线的民警孙德建正在和同事们研究工作时,因过度疲劳突然晕倒在地。紧急送医后,他终于恢复清醒。医生诊断他为过度劳累,严重缺乏休息所致。开展疫情以来,孙德建每天工作至凌晨四点才回家睡觉,第二天早晨7点又开始新一轮的工作。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挡在病毒面前。
其实还有许多像孙德建一样的人在自己的岗位坚守着,他们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在危难时刻,却主动请战,保护别人。
毋庸置疑,在这场疫情战争中,行走在前线的他们是最勇敢的逆行者。
他们是谁的父母,又是谁的儿女?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在致命的病毒面前,没有人不害怕,而我们无法上前线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给他人添麻烦,就是最大的奉献。
你所在的家,是他们想回却暂时回不去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