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影20年奥斯卡征战史:宋康昊的凝望,终于等到了好莱坞的回眸(组图)
【编者按:本文发表于奥斯卡颁奖之前,而据最新消息,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已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四项大奖。】
奉俊昊正在等待为韩国电影创造下一个传奇。
去年10月,刚拿下第72届戛纳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在北美宣传《寄生虫》的导演奉俊昊被问及如何看待韩国电影在近二十年表现突出却从来没提名过奥斯卡,奉俊昊表示:“是挺奇怪的,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奥斯卡不是国际电影节,它非常本土。”
3个月后,非常“本土”的奥斯卡一口气给了韩国电影《寄生虫》6项提名,其中包含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多项重量级奖项,当然也包括国际电影奖。
《寄生虫》是奉俊昊的作品第二次被选定为“申奥片”,同时也是宋康昊主演的作品第五次被选定为“申奥片”。最终奉俊昊和他的电影男神饼叔一同创造了历史。
而这一切看上去竟然还不是终点。
在今年的颁奖季开始之前,许多人都在期待一场昆汀·塔伦蒂诺《好莱坞往事》和马丁·斯科塞斯《爱尔兰人》的对决,然而从奥斯卡前站赛纪录看,《1917》和《寄生虫》或许已经成为后来居上的玩家。
2月9日,奉俊昊几乎肯定会出现在奥斯卡领奖台上,问题只在于,《寄生虫》会在这届有可能是本世纪最强奥斯卡上,复制《罗马》的神话吗?
另一个问题则是,在韩影折戟奥斯卡近二十年之后,为什么是《寄生虫》创造了历史?
故事,最好是从头说起。
这么猛的韩国电影,为什么总拿不下一个奥斯卡?
不必讳言,21世纪这20年,东亚三国中,以韩国电影发展最猛。
佳作频出,猛片如云,奉俊昊、朴赞郁、金知云、李沧东... 拎出来都是佳作等身。
但,从2000年算起,李沧东导演带着《绿洲》《密阳》《燃烧》,张勋凭《高地战》《taxi driver》、李濬益凭《王的男人》《思悼》、金基德凭《春去春又来》《圣殇》多次冲击奥斯卡,却从未摘下这个既本土又世界的电影王冠。
为什么?
原因一:本土化。
老实港,韩国电影有着悠久的恨文化传统。
从普通人到电影人,心里憋着一股怒气,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李沧东的《燃烧》《绿洲》等,概莫能外。
但这种强烈的本土化风格,在奥斯卡吃得开吗?未必。
2002年,李沧东第一次进军奥斯卡,有薛景求、文素丽演技加持,第39届百想艺术大赏最佳电影光环加身,命运捉弄的男女人性故事和对韩国社会毫不留情的鞭笞,赢了吗?
没有提名。
这之后的岁月里,韩国电影名篇对不上奥斯卡评委胃口的故事,将一再重现。
原因二:地域性。
2005《欢迎来到东莫村》,战争+黑色喜剧,淳朴善良的村民+来自两方的战士,喜悦、悲伤、反思、荒诞,在韩国本土化题材里结下灿烂果实。
但电影的大结局呢,双方联手对抗美军,这样的影片,如何攻下奥斯卡?
原因三:东方化。
韩国电影振兴以来,商业片、类型片一直从好莱坞汲取养分,但根依然是东方文化。
2006《王的男人》带有好莱坞同类型电影风格元素,最终导演跳脱出同性之爱,让观众看到一个特殊时代和东方文化下必然的悲剧。
同性、自由、权欲,对上奥斯卡胃口,就够了?
但对于好莱坞评委来说,那道东方儒家文化的隔膜,终究还是令他们难参透这个东方同性故事。
同理。2006年,奉俊昊第一次冲击奥斯卡,在很多人心目中仅次于《杀人回忆》的奉俊昊佳作,却又是他票房最差的一部作品——《母亲》,一如既往的奉俊昊风格,完全没有取悦大众,讲述的是一朵溺爱到麻木的恶之花。
尤其是,影片最后母亲在夕阳下的乱舞,堪称韩国电影的神来之笔,然而如此东方式的溺爱故事,奥斯卡的评委们,好懂?折戟,终究是命运的必然。
原因四:商业化。
韩国电影征战奥斯卡一大特点:常常选用当年的票房大片。
2015《思悼》,集合了宋康昊、刘亚仁两位演技担当和票房担当,当年韩国本土票房623万人次。
拍摄的既是一段韩国历史,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王族权力与情感的博弈,刘亚仁饰演的绝望孤独的世子,是韩影史上极其少见的复杂又极端的青年角色。但,也能感受到导演在商业和艺术之间,一碗水,端不平。
这样的电影,对于韩国本土票房和奖项来说,足够,但对于奥斯卡来说,不够。
其后的2016年,韩国电影没有选以韩影从未有过的类型拍出席卷世界的话题之作《釜山行》,也没选在戛纳大放异彩的《哭声》,而是选择了宋康昊+人气明星孔刘主演的《密探》这部谍战片。
看上去,不弱,影片不仅在韩国本土票房一举拿下三连冠,在烂番茄上新鲜度更高达100%,但,对于奥斯卡评委来说,这样的电影,不会太商业?
说到这里,韩国电影攻不破奥斯卡,真的都是韩国电影的锅?
未必,还有原因四:不对味。
最说明问题的,就是上一次韩影离奥斯卡最近的《燃烧》。
李沧东导演用村上春树的小说《烧仓房》为蓝本,以两男一女三角关系的对比和悬疑发展,剖开了深藏在韩国社会的顽疾。
发现没,《燃烧》和《寄生虫》说的,其实是同一件事:阶层。
诗人导演李沧东怎么拍的?精雕细琢的镜头语言、富有诗意的隐喻,以及,令很多观众如坠云雾的叙事,充满了艺术片的美感和回味,但,无法确保人人能看懂。
结果,影片除了在戛纳电影节获得了历年场刊最高分外,还入选了法国《电影手册》的年度十佳和《纽约时报》的年度十佳,刘亚仁同时入选了"最佳表演"。
但对于一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来说,难道不是依然?
影片最终止步于“九强大名单”。
一切或许终究可以回到奉俊昊对奥斯卡的概括上来:“本土化”。
何意?评奖范围,国际化,在北美上映过,达到标准,就能来。
然而,评审标准,还是好莱坞视角。
韩国电影一直以来最大的特色,就是韩国文化的根,韩国电影的味儿,无处不在,这种韩式特色,对于奥斯卡评委来说,也许构成了某种无法逾越的审美璧,韩国电影要冲奥,需要一位破壁者。
对于《燃烧》的落选,李沧东导演表示:“在韩国的时候想着可以期待一下,但来了美国才发现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机制。”
“韩国电影来到(奥斯卡)门口,想要跨过那个机制,感觉还需要一些时间,下次可能会更好吧。”
下次很快就到了。
奉俊昊《寄生虫》凭什么?
从本次颁奖季战线打响,《寄生虫》就呈现出一种领跑的气势,在前线奖上斩获颇丰,各大权威榜单也纷纷将它列为年度最佳之一,还成为史上第一部获得演员工会奖最佳群演奖的非英语电影,击败了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爱尔兰人》、《好莱坞往事》。
为什么好莱坞偏偏如此宠爱它?
先说一件事,《寄生虫》,是韩国电影有史以来第一次入围奥斯卡,而对于奉俊昊来说,这同样是他在好莱坞拍片多年之后,重回到韩国本土电影的回归之作。
看他目前总共产出的 7部长篇作品:
2000 年《绑架门口狗》、2003 年《杀人回忆》、2006 年《江汉怪物》、2009年《母亲》。
接下来呢?2013 年《雪国列车》、2017 年《玉子》。
2019年,《寄生虫》。
在韩国影坛,奉俊昊最大特色,就是在高度类型化故事的驾驭能力之外,又能呈现极强的韩国本土风格。
《杀人回忆》和《汉江怪物》两部电影奠定了他初步的国际名声,《汉江怪物》一度传言被爱好怪兽电影的环球公司买下版权筹备翻拍,找了《加勒比海盗》三部曲的导演戈尔·维宾斯基作为制片人,最终翻拍无疾而终,但奉俊昊由此踏入好莱坞。
《雪国列车》是一部反乌托邦的商业大制作,拥有“美队”这样的准一线好莱坞明星,《玉子》则是网飞出品。
这些电影其实不如奉俊昊韩国时期的作品成功,但却成功将技术、叙事巧妙结合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融合东西的味道,而奉俊昊,已经敲开了好莱坞的门。
然后《寄生虫》出现。
奉俊昊曾说,《寄生虫》是一部充满了韩国特色细节,非常韩国式的电影,“但同时也有全世界所处同一境地的当今时代非常普遍的问题”。
电影依然是奉俊昊一贯的风格,有悬念、强叙事、类型混合、戏剧冲突、黑色趣味、现实讽刺,类型片手法纯熟,但影片又带着对阶层、人性的关注。
可以说奉俊昊所有的批判和思考,依然是在“类型片”的框架内完成的,也就是说,电影没有门槛。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寄生虫》的票房确实也很厉害,在韩国观影人次破千万,在法国轻松超过《雪国列车》,成为最卖座的韩片。而在北美市场,目前拿到约2300万美元票房,是近年来韩国电影在北美表现最好的作品,也是2019年北美市场最卖座的外语片。
拿到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后,HBO宣布把这部电影改编成美剧。目前影片全球票房已经突破1.3亿美元,是近20年来市场表现最好的金棕榈获奖作品。
既深刻,又好看。
既得到圈子内部认可,又出圈。
归根到底,是奉俊昊将北美同样关注的贫富差距的议题,放入了高悬念的家庭情节剧故事之中,既包含了韩国电影擅长的本土化反思,又不妨碍奥斯卡评委们在享受当中的戏剧冲突的同时,领会到奉俊昊想表达的深意。
韩国电影一直以来无法攻破的奥斯卡坚冰,终于被奉俊昊轻易融化掉了。
但这真的只是奉俊昊个人的胜利吗?
韩国电影开花,《寄生虫》结果
让故事回到奉俊昊12岁爱上电影的那年,那正是好莱坞新浪潮崛起的时刻,那个天天通过有线频道看科波拉的《教父》,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的少年,立志成为导演,但本科却选择了社会学专业。
1998年,韩国首尔光华门前,以韩国电影界泰斗林权泽打头,姜帝奎、金基德、李沧东等7位韩国知名导演统一剃成光头,怀抱着自己的遗像,反对好莱坞入侵民族电影,这个场景被认为是韩国电影业崛起的标志,也构成了人们对韩国电影人血性的经典记忆。
就在一年后,姜帝圭导演的《生死谍变》上映,这部充满浓厚好莱坞风格的谍战大片,一举创造了620万人次的观影纪录,打败了1年前上映的好莱坞巨制《泰坦尼克号》,在一票未来将统治韩影20年的影帝中,当时还是俊朗青年的宋康昊并不算引人注目。
也是这场记忆和这部电影,令电影青年奉俊昊最终按捺不住,找来裴斗娜,在自己家门口拍出了处女作《绑架门口狗》。
口碑爆棚,票房惨败。
好在由于有政策的扶植,奉俊昊可以拍自己的第二部电影,这一次,他找来了当时的二线演员宋康昊,将镜头对准了韩国史上的第一悬案。于是就有了那部2003年韩国电影票房冠军《杀人回忆》。
也是这一年,金基德凭借《空房间》获得威尼斯最佳导演。韩国电影新浪潮一代崛起。
2004年,朴赞旭凭《老男孩》,获得戛纳评委会大奖。
康佑硕的《实尾岛》成为韩影史上首部票房破千万人次的电影。
2007年,全度妍凭《密阳》,获戛纳最佳女主角。
2018年,李沧东凭《燃烧》,以3.8分刷新戛纳影史场刊最高分。
也是这一年,韩国电影市场观影总人次达到2.16亿,这已经是韩国连续第6年观影人次超过2亿,每个韩国人一年平均看四部电影。
20年,韩国电影从无到有,交出了一份灿烂的答卷。就算不拿下奥斯卡,又如何?
《熔炉》这样从未代表韩国申奥但却改变了国家的电影,不伟大吗?
《釜山行》这样的电影,不出圈吗?
但打破韩影和奥斯卡次元壁,又是迟早的事。
而奉俊昊既是韩影崛起的见证者,也是最终的奥斯卡破壁者。
他的一将功成背后,是一个日益成熟的工业体系。也是几代韩国电影人的血性浇灌出的花。
2003年《杀人回忆》大结局,宋康昊的大脸特写令人印象深刻,惆怅之外更多是意犹未尽,就仿佛是韩国电影对于未来的守望。
2019年《寄生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依然是宋康昊在奉俊昊电影结尾,那张迷惑的大脸。
仿佛一场时空接力,这一次奉俊昊和他的电影男神,得到了奥斯卡的回眸。
或者可以这么说,韩国电影从1999年《生死谍变》开始演出的一个故事,等到的第一季大结局是:韩国电影开花,奉俊昊结果。
这个果,就是戛纳——和接下来的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