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人”最多的国家,如何立法保护“英雄”?(组图)
“吹哨人”,指的是当发现有危害社会、公众利益的事情之后,站出来举报揭发的人。
由于“吹哨人”多属于公务员和内部专业人士,他们所举报揭发的事情往往都是自己的圈内发生的,所以他们也常常遭到打击报复,被斥责为“告密者”、“奸细”等等。
为了避免“吹哨人”被打击报复,许多国家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法案,尤其是欧美等国家的保护法案和制度较早和齐全,其中更以美国的保护制度如今最为健全。
这也导致了美国社会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成为了全世界“吹哨人”最多的国家。
据统计,目前美国每天有1000多人向证券交易委员会发送举报邮件,每月平均有2000人与美国国防部联系,这些提供信息的人大多是“吹哨者”,几乎每家报纸都有关于“吹哨者”的专题报道。
美国的“吹哨人”保护制度是如何立法,如何演变的呢?这与三个关键事件息息相关。
第一个事件,也是美国最早关于“吹哨人”的事件,是在1778年,也就是中国的乾隆四十三年。
那一年,美国还是一个只有十三个州的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在与英国开打独立战争。这年的7月,临时政府召开大陆会议,宣布无罪释放两名因“诽谤罪”而被拘捕的公民,并且因为这两位公民的事件,通过了一部保护“吹哨人”的法律,宣称:“所有为美国效力和在美国国土上生活的居民,均有责任向国会或相关政府部门举报公务官员的不检点、造假和不良行为。”
这两位公民所“诽谤”的人,正是时任美国海军总司令的霍普金斯。而当真相大白之后,霍普金斯也因此被撤职查办。
第二个事件,发生在1863年,也就是中国的同治二年。
那一年,美国正处于南北内战期间,一些人乘着战争发国难财,以次充好,将劣质物资送上前线,并虚报价格。于是在林肯的推动下,美国出台了《虚假申报法案》,鼓励所有民众都来当“吹哨人”,对当时涉及政府的医疗、军事和其他官方开支有舞弊虚报行为的,可以进行揭发,揭发者最高可获得三成赃款作为奖励。
林肯曾就这个法案说:“比叛国者更可恨的是那些假装忠于国家,却又在爱国者血染大地之时,无耻地大发国难财的家伙。”
第三个事件,发生在1972年,也就是著名的“水门事件”。
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接到任务,去调查民主党总部遭到窃听的案件,结果调查到一半,发现可能牵涉到当时的总统尼克松,于是负责调查的人员接到高层通知:停止调查,不得向外界透露任何进展。
调查组其中的一位,就是时任联邦调查局副局长的马克.菲尔特。在经过一番心理斗争之后,他作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将事情真相披露给了《华盛顿邮报》,举国哗然,尼克松也因此主动辞职。
“水门事件”推动了美国多项立法,包括确保新闻媒体独立性“特免权“,记者在出庭作证时可以拒绝说出消息提供者的姓名,保护“吹哨人”的隐私。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吹哨人保护法案》。从各方面保护“吹哨人”的隐私和安全,不仅不会受到泄密的指控,相反法案还规定司法机构应该为他们及其家人提供各种保护。
这便是美国“吹哨人”保护制度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