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数十名华裔学生霸凌!拳打脚踢 手持铁棍 高喊“别把人踩死了!”(视频/组图)
“霸凌”一词,
我们经常能从新闻媒体中听到,
却没想到这种暴力行为
就在我们身边发生。
很多父母都愿意将孩子送往海外,
接受“高端”教育。
可是这些父母没有想到,
“霸凌”能因为“肤色”“种族”而起,
就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国家。
01
华裔学生街头遭痛殴
美东当地时间12月22日,一位名叫@DragiLrig的网友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还配文道: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bully the other Chinese students in Brooklyn New York. No matter where they get education they are the same.”
中国高中生在布鲁克林街头霸凌其他的中国学生。无论他们在哪里接受的教育,他们仍是如此。
推文的标签更是使用了各种极端的字眼。
而从视频上我们可以看出,有一名学生躺在一辆白色轿车边,不断忍受雨点般落在他身上的拳头。
有一名学生甚至手持铁棍,加入霸凌的行列。
视频来源:twitter@DragiLrig
为了方便观看 我们将视频横放
施暴学生不断朝着
受害者的头部挥动拳头,
还用脚踢,
有一名学生还跳起踩在受害者的颈部!
视频来源:twitter@DragiLrig
为了方便观看 我们将视频横放
可以从视频中听到,有名男学生提醒:
“别被你踩死了!”
而一名站在路边的女学生也表示:
“小心,不要踩死他!”
受害学生平躺在地,没有任何反抗,看上去受伤十分严重,已经丧失了反抗能力。
而在他不远处,另一名学生躺在路边,同样接受着来自5名左右学生的“暴行”。
现在约有15名左右的学生在场,
这完全就是一起单方面的“毒打”。
视频上更是用特别显眼的文字写道:
“八大道的华人父母你们可知道你们孩子如此?”
这些人可能是朋友,可能是同学,但在此刻,他们就是“施暴者”。
现在无从考证视频的真假,但是视频内的暴行,小编觉得,这有理由被报道。
02
华裔女生街头遭羞辱
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在八大道街上发生的女生霸凌事件吗?
据悉,事情发生在11月14日下午,在布碌仑8大道56街770号门前,一群华裔青少年少女围住一名身穿粉色衣服的华裔少女,不停进行辱骂,用词十分肮脏。
视频中可以听到,一名黑色衣服戴眼镜的女孩尖声说道:
“你不是很社会吗?”
“网红洗衣机!(暗指滥交)”
“Cao你可以戴套啊!”
你很难想象这些话是从一个十几岁少女的口中说出。
其中一名身穿牛仔吊带裤的少女,不断逼近粉衣少女,一直问她喝不喝水,还手捏瓶身,做威胁状:
“喝不喝水?我问你你为什么不说话?”
在问了第八遍后,忍无可忍,掐住粉衣少女的脖子,把她摔在一边,将瓶子的水倒在她头上,还不断朝她脸上挥拳,嘴里喊着:
“你拽啊!拽啊!”
03
华裔学生易成霸凌对象
据美国联邦司法部司法统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大多数美国学生认为学校越来越不安全:
每4名学生中,
就有一人遭遇过欺凌;
每5名学生中有一人承认,
自己曾有过霸凌行为;
在美国的初中和高中,每个月有28.2万名学生在霸凌事件中遭受肢体攻击;86%的校园枪击事件与霸凌复仇相关。
最常见的被霸凌原因包括长相(55%),身材(37%),种族(16%)。
19.6%美国高中生在2013年遭遇校园霸凌,14.8%被网络霸凌
而华裔学生容易成为霸凌对象。
图源:nextshark
新闻《family sues school district,class bullies after student left hospitalized in palos verdes》
新移民学生人口迅速飙升,校园族裔冲突近年再度成为学生丶家长和校方高度关注焦点。
在一些华裔学生占少数的学区,华裔学生仍不成文被列入“溜边阵线”。
即便在华裔学生众多的学区,华裔学生午餐钱被抢丶搭校车被“夹塞”亦是司空见惯。
不仅如此,很多新移民华生在校园被公开称为“土包子”,遭到“另眼相看”。
但没有想到的是,
华裔学生不仅仅是成为了“外来客”,
甚至还会被同胞羞辱。
最可怕的,
并不是青少年霸凌事件本身,
而是这件事情永远在发生。
终究无外乎“放纵”二字。
施暴者自己的“放纵”、
学校老师的“放纵”、
甚至家长的“放纵”。
我们会怪罪施暴者,
但是更多应该思考自己的问题:
是不是工作太忙忽视教育?
是不是压力大转移给了孩子?
是不是平时关心太少?
新移民刚到美国,
需要适应的东西很多,
但是,
孩子的成长是最不能忽视的。
拳头硬的也未必是赢家。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霸凌都是一件不被允许的事情。
相信大家都看过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
《少年的你》,
很好的描述了一名校园霸凌受害者的心路历程。
其中跳楼女生胡小蝶说的一句话最让人深思:
“他们都在欺负我,
为什么你们不做些什么?”
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