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看第一阶段协议 中美关系已经进入新常态
经过艰难谈判和文本修改,中美在13日同时对外公布了第一阶段协议的进展情况。根据协议,美方12月15日不再对中国1600亿美元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对中国2,500亿美元商品征收的25%的关税会保留,对另外1,200多亿美元商品15%的关税会减半至7.5%。
中国方面则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大量增加购买美国商品和服务,在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农业、金融服务、货币和外汇等领域进行结构性改革。另外,该协议还建立了强有力的争端解决机制,确保协议可以被迅速和有效的落实与执行。
特朗普还在推特宣布,中美要立刻开始第二阶段的谈判进程,而不是等到2020年总统选举之后。可以预期,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将会在短期内签署。
这份协议的达成是一个多赢的结果,它不仅有利于缓和已经紧绷的中美关系,也实质性的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利益,对世界经济与贸易的稳定发展也释放了正面消息,国际市场的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
通过对比中美声明的不同,也能看出双方都在以各自国家利益为重的同时,在试图通过差异性的表述安抚各自国内都认为自己吃亏了的反对声音。这其实正是国际谈判的常态,中美作为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全赢,谁都不可能完全压倒对手,都必须在妥协中既确保自己的核心利益,又照顾到对方的利益与诉求。
对于中国来说,尤其要认识到,适当的妥协让步不仅与达成协议是必要的,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和整体战略来说也是有利的,在美国精英社会已经形成了跨党派的打压中国共识之后,能通过谈判达成“停火”协议,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它不仅有利于减轻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还为长远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崛起争取了时间与空间。
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是两国关系的一个新起点,但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协议达成并不代表两国冲突的结束。在很大程度上,中美选择在13日晚公布谈判进展,是为了给15日推迟关税服务,它固然能折射出两国都不想再耗下去的愿望,却不代表着双边关系已经回暖。
事实上恰恰相反,随着中国继续崛起,中美结构性矛盾的继续升级,双方以后的冲突还会很多,还会在经济之外的其它领域不断爆发各种冲突,有些冲突可能还非常激烈,对中美关系在未来的复杂性,我们要有充分认识。
具体在经贸领域,随着第二阶段谈判展开,也会不断传出争吵声,但这这种冲突或争吵,又不妨碍双方还会达成更多协议。期间因素,不仅取决于美国的内部与国家战略需要,也取决于中国的内部与国家战略需要。
所以,对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看待,要看到中美冲突的本质和长期趋势。在冲突对抗中合作,又在合作中不断爆发新的冲突对抗,将成为未来中美关系的新常态。
而中美也应该在第一阶段协议的达成过程中学会互相重新认识对方,学会重新定位自己,为接下来两国关系的相处建立新的范式。如何管理双边关系,将成为双方的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