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突然新增一签证类别,这些人普大喜奔!这一点值得我们华人反思!(组图)
作为新西兰移民群体中的两大族群,华人在日常生活免不了和印度人打交道。
到你家检修网络的、修剪草坪的、开出租或公交车的、门口开便利店的、酒铺里卖酒的、饭店里端盘子的、医院给你看病的印度人无处不在……
长期打交道,不少华人对印度群体也有很多抱怨,例如嫌弃他们做事不靠谱、光说不做、言而无信、偷奸耍滑、喜欢挑刺、背后给人穿小鞋等等。
但最近印度社区的移民们团结一致做了一件事,让广大的华人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凝聚力和行动力。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01
“包办婚姻”配偶团聚受阻
印度社区反歧视抗议施压
今年5月的时候,新西兰移民局对配偶类别的签证开始执行严格要求,比如众所周知的伴侣要提供同居超过12个月以上的证据,但对于许多“包办婚姻”的印度夫妻来说,就不符合要求了。
印度社区强调他们遭到了文化歧视,因为包办婚姻普遍存在,许多夫妻结婚之前不会同居,有些夫妻甚至在结婚前一天才第一次见面,因此移民局这样的决定会伤害很多人,让人们无法跟配偶团聚。
面对这样的说法,新西兰内阁部长、优先党议员Shane Jones毫不讳言地表示:“你不能把整个村庄的人都带到新西兰。如果你们不喜欢这里,吵着要回家,那就坐下一班飞机回家吧”。
Shane Jones
这一说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印度社区的强烈反弹。
接近100多名的抗议人士,举着牌子在奥克兰的市中心示威,要求Shane Jones道歉,呼吁人们关注印度裔群体与配偶团聚的需求。
发现君当天恰巧也经过了抗议现场,不得不说他们组织有序、对政客的不利言论反应和施压迅速、响应的同胞也多、现场的演讲很具煽动性、多家本地知名媒体还在现场进行了报道。
这样的抗议施压没想到真的让政府感受到了压力。
很快新西兰移民局表示将重新考虑这一政策,随后就连总理Jacinda都站出来说话了,她说已要求移民局将配偶签证政策按照此前的方式处理。
本以为一切照旧的方式皆大欢喜了,没想到就在11月13日新西兰政府宣布了最新的决定:为类似有包办婚姻的关系的配偶专门推出了包办婚姻访问签证。
根据“包办婚姻”访问签证规则,申请人如果与新西兰永久居民或公民签证持有者是包办婚姻关系,必须在入境之后3个月内结婚且开始同居之后,就可以申请12个月的工作签证。
为了强调合法性,移民局还表示会着重调查“邮购新娘”假结婚的行为,注册结婚的时间必须在3个月内,因此会对资料进行严格审核,也是得费不少功夫了。
但无论如何,这一结果对印度裔群体来说,幸福来得太猛烈了。利益不是等来的,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他们的确是靠自己的团结一致发声,为自己赢得了权益。就在不久前,新西兰父母团聚移民新政公布后,印度裔和其他移民群体也走上街头抗议,让政客们听到移民们发出的声音:“我们的父母比你们的收入门槛更有价值。”
而受父母团聚移民新政影响最大的华人群体,却鲜有人参加抗议,我们或许更多的是在朋友圈和私下的聊天中发发牢骚抱怨,而没有让政策制定者听到我们的声音。
对于这样的结果,是否值得我们华人更多的思考呢?
02
华人们的需求为什么不被重视?
当前华人在新西兰有23.1万人,拥有投票权的也不在少数,这本应是各大政党竞选时不应忽视的重要群体。但华人的需求为何不被重视呢?此前一位读者给我们的留言说得有一定的道理。@无为:“华人一向不热衷参与选举和投票等政治活动,如果在自身以及群体的利益遭受了巨大损失时,不能团结一致站出来表达意愿,发出声音,那政客们就会更加忽视大家的利益和诉求。”
此前发现君采访了奥克兰华人市议员杨宗泽Paul Young。他透露了很重要的一点,新西兰主流社会和政党对于华人存有“只会捐款、吃饭、拍照,但是就是不投票”的印象。
不久前,Paul应邀参加了由印度媒体举办的活动。
奥克兰华人市议员杨宗泽Paul Young
让他吃惊的是,当晚总理Jacinda Ardern、国家党党魁Simon Bridges、国家党主席Peter Goodfellow、总督、市长等政要悉数到场。此外,现场还有近20多位国会议员,其中还有5个是部长,但却没有华人国会议员,而Paul笑称自己也是在场职位最小华人官员。
活动接近尾声,总理Jacinda还亲自上台,一一和现场参加活动的印度人挨个合影。
这小小的细节,Paul看在了眼里:“我在新西兰生活了30年,华人的任何活动,无论是商业的、社团的、政治的还是使馆活动,从来没有这么大的阵仗,能得到政要的如此重视……”
为什么中国移民比印度移民多,捐的款也多,但却没得到相同的待遇呢?
Paul认为那是因为中国人有一件事做的比印度人差—华人投票没有印度人多!
换句话说,比起印度人我们华人群体并不热衷于参与政治活动。
就拿这次“配偶工签”的政策来说,印度裔群体一直都是工党的有力支持者,政策一引起强烈反弹,不少铁杆都公开表示不会在支持工党了。
这或许就是总理和移民部长都出来表态让步的重要原因。
通过这件事,其实印度群体身上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事。
03
印度移民比华人在主流社会更有影响力?
同样作为移民群体,很多人有不禁会问,为什么印度人要比中国人,在西方国家似乎更有影响力?为什么在国外特别是美国的职场上,印度管理者要远多于中国人?在美国硅谷,华裔总人口占到28%,在技术岗位的华裔数量也许和印度人旗鼓相当,但管理阶层的华裔人数与印度裔相比就不是同一个数量级了,这让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变得更大。
苹果、谷歌和微软三大科技公司巨头中,印度裔CEO就占了两个
在新西兰不少行业领域中,也都呈现被印度人垄断的趋势,这让他们的发声途径更多,也更容易被听到。
那他们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呢?
/ 语言优势善于沟通表达 /
印度人从小学会学习英语,他们的英文普遍都挺好,交流起来也很自然,语言的确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在新西兰,其实咱们很多华人的英语能力不比印度人差,甚至他们的口音更重往往还被不少人笑话。
那为什么在沟通时,却感觉印度人要强出很多呢?
《南华早报》的一篇文章曾提到: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比华人更有影响力?更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起了很大作用。
他们从小更注重的是英语思维能力和整体的表达沟通能力。这些非常符合欧美主流的社交文化,也让他们在与人沟通时占有了非常大的优势。
此外,较好的沟通能力也让他们能够了解别人文化,在处理问题时能更好地交流够随机应变处理危急情况,这也让他们表达利益诉求时更为直接、果敢。
《圆桌派》节目中,新华社记者周轶君说:印度人随机应变、处理危机的能力很强,他们把这叫做Jugaad,类似于香港的“执生”概念。
周轶君认为这是很多跨国企业的CEO都是印度人的原因
/ 善于抱团凝聚力强 /
从这次的风波中也不难发现,哪怕只是少数人因“包办婚姻”政策被影响,但是同胞们愿意站出来为这个共同利益体发声,给政府施压。
没错,印度人喜欢抱团,并且团结一致凝聚力很强。这还体现在一家公司中一个印度主管会提携一堆印度员工,但华人却会避嫌。
从中学就开始在美国读书的李开复,先后在苹果、微软和Google等多家美国科技公司担当要职。
他曾在一起采访中表示:印度人更团结,印度人很会推销自己。相比之下,美国大公司里的中国员工则不团结,分出不同的小圈子,各个圈子各自为阵,还出现中国人斗中国人的现象。
作为英特尔前董事总经理、哈佛大学校友面试官的黄征宇,也曾提到同样的观点:华人喜欢分派系,不团结都是单打独斗。
/ 外向文化拓展人际圈 /
和华人群体内敛低调的文化传统相比,印度文化更加鼓励外向型的性格,移民后他们也会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的社交圈,结识更多的朋友。
人际拓展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他们和不同国家的人沟通的优势,人缘比较好,所以无论是结识政界还是商界的人士,在有利益诉求的关键时候,他们也能找到“大人物”帮忙发声,并且有更多的朋友愿意站出来支持他们。
发现君有一位华人朋友,这位爸爸经常带着自己的女儿去上游泳课。每次上课大约有5个爸爸会来参加,对他来说这也成了一个观察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父母如何与孩子互动的好机会。多次观察之后,他发现了印度爸爸最值得学习,每次在上课前、课程中或是课程结束后,印度爸爸总会和老师有事没事地闲聊几句,跟游泳相关或者跟生活相关。
而作为中国家长的自己和其他几个亚洲国家的家长,也就是来的时候说一声hello,走的时候说一声see you,就再也没啥交流了。
他说,这个行为其实让他看到了差距:“如果自己在孩子面前,从来不敢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话,又怎么能够指望孩子长大后自动变得开朗活泼善于表达呢?”
印度的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意识,或许正是因为对家长的行为耳熏目染。
从小培养培养这种沟通表达能力、人际拓展能力,才会让华人孩子们长大后在主流社会里,更有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