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多美才算美?!她们说出每个为外貌而焦虑和挣扎的女性的心声...(组图)
最近,关于各种女明星身材的新闻不断上热搜:
某某为了维持身材吃东西只吃一点点;
‘
某某的腿像两根筷子一样瘦;
某某四十多岁了但身材纤细少女感依然十足….
点开这些热搜,评论里不乏对女明星极度苗条身材的赞叹,但也有很多人质疑:
真的要瘦成这样、完美地控制自己的体重和外形、随时随地保持少女感,对一个女性来说才是美吗?
其实,并非国内的女明星会时时因为外貌被议论,也不是只有被要求白瘦才是一种审美压力。
放眼全世界,似乎所有的女性,都在面临同样的问题,
那就是觉得自己不够美。
人们常常在讨论美女,却很少讨论“美女”的定义背后,对女性影响深刻的审美焦虑。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纪录片《社交媒体上的美女崇拜》,一起来谈谈,在“美”背后,那些让无数女性压抑、不安甚至痛苦的审美焦虑…
【是完美的瘦子,还是厌食症女孩?】
大多数女人都对自己的身体不够满意,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但是,随着社交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入侵”,年轻女性们对自己身体的“不满”,似乎变得愈来愈强烈了:
不够瘦、不够丰满、不够高、不够白….反正总有地方不够好。
而习惯于网络社交的年轻人,当然也知道,越是漂亮的美女,就能得到越多的赞、越多的关注。
所以,在面对不完美的自己时,女孩子们也习惯了修图滤镜再分享的模式,假装那就是真正的自己。
在社会学、传媒学学者们的研究中,对外貌的在意和不安,女性是比男性更强烈的。
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外貌是社会看待女性时最看重的地方,是女性社会身份的核心。
而当今的网络社交模式,则大大地加强了这种外貌压力。
有时候,身处其中的女性个体,根本是在无意识的状况下,就开始了对自我的厌弃。
比如,22岁的学生Nicola。
她觉得自己小时候并没有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好。
但随着这些年她常常上网社交、关注时尚,她对自己的不满意就越来越明显了。
在她认知里,只有那些模特们才是美丽的女孩,自己则和美丽一点不沾边。
而身边的朋友、网上评论的网友们似乎也觉得,普通女孩也应该要像这些模特们那样,才能被称为漂亮可爱。
所以,为了变成“普通的漂亮女孩”,Nicola开始了疯狂的节食。
靠着过度节食,Nicola一斤一斤地瘦了下去。
但她觉得还不够,因为她所参照的标准,是网上那些真正拥有筷子腿、全身没有一块肥肉的女生。
她还特意用了Thinspo这个标签,去搜那些“苗条”女孩的照片来激励自己减肥。
Thinspo, 是Thin和spiration 的结合和简化,代表着对瘦的渴望和鼓励。
在网上随便一搜这个词,满屏都是各种骨瘦如柴的女生晒出来的照片,鼓励其他女生和自己一样瘦身,只有瘦下来才漂亮…
对所谓“理想身材”的执念,会让人变得有强迫性。
凡事如果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就会产生自责和负罪感。
当节食、变得更瘦,已经成为了Nicola的一种执念时,她的行为其实已经不受她自己控制了。
从当时的照片中,已经可以看到Nicola的肋骨、凹陷的腹部、细得和正常人手臂差不多的小腿了…
但Nicola并没有觉得自己不正常,相比她在网上看到的那些“完美的瘦子”,她觉得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
直到有天,她瘫坐在浴室地板上,打开了地暖仍然在瑟瑟发抖,发现满地都是自己掉的头发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好像错了:
自己为了瘦,除非头昏眼花了,可以一个月都不怎么正常吃东西。
为什么自己已经变瘦了,但却一点都感觉不到快乐?
为什么所谓“完美的瘦子”,却会出现这么多健康问题。
贫血、脱发、焦虑、抵抗力下降…这些不应该是“美”的一部分啊…
情绪和身体都因为节食而崩溃后,Nicola意识到自己出问题了,从那时开始看医生治疗:
不仅是身体上的医生,也看心理医生。
同时,Nicola也停止继续关注那些“瘦身博主”、thinspo博主,转而去看了一些倡导健康自然身材的、大码博主。
最终,如今的Nicola终于恢复了健康自然是身材和心态:
她觉得自信、有精力,不用再苦苦挣扎了。
这种变化当然有一部分要归功于医生们的帮助,但在Nicola看来,那些“健康身材博主”们的鼓励对她也至关重要。
她是因为看了太多瘦得超出正常范围的网红照片才患上厌食症的,如今她把这些人都取关了,转而关注了一些和她自己身材相似,都有点肉肉的、壮壮的,但是很健康的博主们。
问题从哪里开始的,就在哪里结束。
有了这些和自己相似,但又比自己更积极一点的博主们的影响,Nicola终于找到了一种舒适健康的生活状态。
或许,这也是长期以来人们所呼吁的“审美多样性”带来的积极影响之一吧。
【当“健美”也成为了一种强迫….】
但是,并不是只有“纤瘦”的身材,会给人带来焦虑。
如今在全球日益流行的健身文化,也在逐渐成为另一种理想身材:
马甲线、腹肌、各种肌肉线条…这些曾经被看做男性魅力象征的外在特点,渐渐也成了女性的健身审美要求。
更低的体脂率、更少的脂肪、更明显的肌肉…成了新的“美丽标准”。
尽管对女性来说,要练出这些肌肉并不容易。
但越是不容易,它就显得“越珍贵”、越值得被崇拜、值得每个人追求。
但现实中,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地需要那么高强度的运动、需要那些“线条”。
比如23岁的健美运动员 Eva。
作为健美运动员,锻炼就是她的工作,所以每天她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健身房里锻炼。
同时,为了维持住身材,她的饮食也是要严格控制的:各种营养要搭配好,分量也要严格计算。
这样的生活意味着,她几乎不能随意出远门,就算去哪里旅行一天,也要自制好所有的食物,用保鲜盒带着出门。
与此同时,她还开通了自己的各种社交账号,分享自己的日常。
很多粉丝以她为榜样,觉得像她那样的身材才是“健美”。
可是,如果真正看看Eva的日常,会发现除非真的“全职健身”,正常人是很难达到这样的身材的。
就连Eva,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维持这样的身材越来越难:
“对女性来说,要保持低体脂率真的很困难。我对卡路里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但体脂变化还是不明显。我越来越饿,感觉吃不饱,这当然也影响了我的情绪。”
从Eva给大家分享的锻炼日常中,也可以看到她情绪的变化:
“这是这次训练的第六天,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非常低落。
我早上练了腿,消耗掉了今日的卡路里目标,但我还是很烦躁生气,对自己生气。
我现在也不想吃东西了,但我还是要吃一点蛋白质,不然肌肉会掉…”
镜头前的她,看起来并不快乐…
不过,Eva表示,为了比赛她会坚持下去,因为这就是她的职业,是她的工作。
但普通人呢?
我们可以追求健美,但不能否认健美之外的身材就是不美的。
就算是“健康”的身材,马甲线、直角肩,也不是现代女性的美丽标配。
当对健美的追求变得具有强迫性时,女性也很难维持健康的心态和生活了...
【所谓的完美形象,到底有几分真实?】
22岁的Dzeni是一名德国网红博主,有着三十多万粉丝。
和同年龄的其他朋友相比,她收入可观、受人崇拜、前途光明,看起来人生成功无比。
但她也有不能承受的东西:那就是在镜头前展示出一丝一毫的不完美。
她曾经有一段时间长了很多痘痘,出境时不得不化妆或者修图。
在她终于累了,试图和大家解释自己之所以会长痘痘是因为一些健康原因,并希望展示真实的自己时,她发现大家并不会关心所谓的“真实”与否:
人们想看的不是一个如何真实地长着一点痘痘的人,而是一个完美的网红。
无论这种完美有多少虚假的成分在。
所以,尽管Dzeni常常给自己打气,也鼓励粉丝们,要做自己,接受真实的自己。
但实际情况是,她依然恐惧,她自己也做不到“真实面对自己”:
她知道,自己坦然展现自己可能会对一些粉丝来说,有鼓舞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她们也接受真实的自己。
但她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如果她“不够美、不够无暇”,粉丝们最终都会离她而去…
所以,如今Dzeni只是把拍照、录像靠修图遮盖不完美的办法,变成靠灯光、焦距来遮盖瑕疵的方法。
更高级了,但本质没有变:
她依然在为了维系粉丝,维系一个被修饰过的、虚假的个人形象。
“做我们这行的,光是开心的做自己,并不能帮我们赚到钱。
如果你真的很开心很自在了,你可能根本不用发照片到网络上来博关注、求认可。”
于是,就这样Dzeni成为了被社会审美压力影响的一份子,也成了继续让他人产生外貌压力的一份子。
观众不能接受她的不完美,她便继续制造虚假的完美。
这或许不是为了快乐的做自己,而是为了维持流量、接到广告、继续赚钱的不得已。
是的,女性的审美焦虑,很大一部分,也是被广告行业、被商家炒作出来的。
商家们需要女性消费者对自己感到不完美,需要她们因为这些不完美而产生焦虑和解决焦虑的需求,这样才能售出商品。
所以,广告行业中才会大量存在的各种虚假的完美女性的形象。
无论是极致的身材还是完美的皮肤,就算是已经够完美的“明星”们,也达不到这样的标准,需要各种修图。
更不用说现实生活中,普通的女性们了。
但是,因为无处不在的广告、影视作品,把这些完美无瑕的形象变成了一种常态,让普通人觉得自己如果没有和她们一样,就是一种缺憾。
所以不管是胖了、瘦了,还是马甲线不够明显、肤色不够亮白、皮肤不够无暇、身体不够紧致、头发不够浓密顺滑…都是遗憾的,都是需要改进的。
所以,女性们一直在消费、为了自己的外貌不断花钱、不断努力…
这个过程中,有多少快乐和满足,就一定会有多少焦虑、压力和失落….
【当女性不够美却站到镜头前时,面临的恶意是巨大的】
无论是纤细还是健美,所谓的“完美女性”的形象来源,不止是网上的网红们。
包围着社会中每个人的各种商业广告,都在像人们传达和强化所谓的“理想女性的模样”。
比如那些服装店里的假人模特,如果换成真人的话,应该都属于体重过低的身材。
但人们已经习惯了,那才是标准。
至少在镜头下的女性,都应该是那样。
所以,25岁的记者Verena,才会觉得自己压力巨大、常常焦虑。
虽然她的职业是报道新闻事件,和她的外貌并没有关系,甚至算不上是主播。
但因为偶尔会出境,她常常遭到各种各样无关她职业的攻击:
很多男性会辱骂她,太胖、太丑,不配发表观点。
这种情况在Verena发布一些女性主义相关的观点时,会越发明显。
尤其是在谈到性别歧视、性侵一类话题时,似乎不够美的女生根本就没有必要担心“会被性侵”。
“作为镜头下的女性,被攻击已经成了一种职业常态。
我收到的最恶毒的一条评论是:你这个次等人类,滚去当脱衣舞女吧,要么干脆自杀得了。”
Verena不明白,自己并不是一个“靠外貌营业”的女明星之类的,自己只是在写文章、写报道。
为什么仅仅因为自己是一个女性,讨论的重点就会偏移到她不完美的形象上来。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男性,对她这样一个可能算不上是“美女”的人,有那么大的恶意。
不过 Verena并没有因为这些辱骂而抑郁,或者去改变自己迎合他们的标准。
因为除了这些辱骂,总是有人在关注她的观点,也有人在支持她的反驳反抗,在提醒她,她和同行业的男士们一样优秀。
所以,最终Verena坚持了下来,继续作为记者,在自己的行业内成长。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顶住这样的侮辱和谩骂:
当女性在网络上试图输出观点,尤其是表达自己“女权主义者”或者“女性主义者”的身份时,无论在哪个国家、面对使用哪种语言的网络观众,都很容易遭到嘲讽和攻击。
在这些攻击中,很多都不是就事论事、从观点角度去讨论问题。而是将女性从一个“人”,变成“只不过是个女人”,进而从外貌、胖瘦、年龄方面去羞辱她。
似乎只有在外貌上做到无懈可击(且端庄优雅),才有资格成为一个和人讨论观点的人。
否则,你就不堪入镜。
所以,当一个“美女”因为颜值而获得额外的善意和崇拜时,常常也会有一些普通的女性,因为不够美,而遭受不正当的攻击和恶意。
这是相比“长得很能获得多少好处”,更值得我们每个人警惕和思考的现象。
无论是选美比赛,还是广告招牌,都可以体现出社会对女性外貌的重视。
而身处其中的女性,在这个网络社交占据主流、商业广告无处不在的时代里,会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于将自己的身体看做一个“客体”、一个物品。
觉得它可以雕琢、可以修饰、可以改变,也希望它被认可、被喜欢、被关注、被崇拜。
为了达到目标,我们将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割裂开来,变得越来越分裂。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彻底摆脱这种思路,自由自在地开心地做自己。
不是女性个体过于懦弱虚荣,而是这种对崇拜完美女性的文化太过强大,让人很难抗拒。
似乎社会对美貌有多大的奖励,就对“不美貌”有多大的恶意和“惩罚”。
太胖太瘦会被人评头论足,不化妆不够漂亮、甚至不戴隐形眼镜,在东亚国家也会成为女性的一种“过失”。
所以,我们只能随着潮流,一会儿拼命追求骨感身材、一会儿疯狂健身要达到健美;
美容美妆功课,成了每个年轻女性的必修课;
保持年轻美丽,成了很多职业女性的“职业道德”,尽管她们的职业本身和外貌无关;
不断地通过自我审视、消费、改造,去迎合当下社会的完美女性形象。
虽然可能永远不会有完满的一天,虽然这个过程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金钱代价,还是有无数人,被裹挟着不得不“一往无前”。
这些焦虑必然会产生一些后果,比如厌食症的增加、抑郁症的频发,甚至包括对女性的各种贬低、物化和恶意。
但正如Nicola所经历的那样,这些问题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社交媒体也好、商业广告也好,都是一种载体,并不是根源。
当人们真正开始重视审美多样化,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时,这种来自社会整体的、或者说是从男性视角出发的对女性的审视、要求、压力,也会慢慢减弱。
当女性不再仅仅作为一个客体,被社会、被男性、被自我审视和雕琢时,就是她们能够获得自在生活,真从外貌焦虑中摆脱的时刻。
到时候无论是女明星还是普通女性,也许都不会像如今这样,为了外貌活得这样辛苦吧...
希望你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