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佛耶鲁到北大清华,当高校正在被女学霸占领,我们的男孩真的垮了?(组图)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放眼如今的大多数高校,“女多男少”俨然成为常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女生通过高考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的比例持续攀升。去年,全国报考研究生人数为238万,其中女生所占的比例更是达到了62%,相当于男考生的1.6倍。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女生占全部录取学生的比例,1999年为40%,2007年达到53%,2013年则达到55%,此后差距也越拉越大。
图片来源:Google
同样的状况不仅在中国突出,甚至成为了一种国际现象。
每年,以哈佛耶鲁为代表的美国8所藤校在中国大陆总计招收150名左右的学生,其中女孩约在100人左右,而男孩却往往不足50人。
根据美国教育部数据,早在2009年,美国女性在高等教育中获得大专、学士、硕士学位,甚至是博士学位的人数都超过男性,女性获得了57%的应用科学学士学位和58%的硕士学位。
图片来源:Google
2014年3月,英国大专院校招生服务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英国国内申请大学的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多出8万人,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则称,女孩在学术表现上优于男孩的现象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可靠性几乎等于不证自明的公理,而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从哈佛耶鲁到北大清华,当高校的女学霸越来越多,传说中的男孩危机真的出现了吗?
我们的男孩真的跨了?
“就教育界的整体状况而言,学生的女强男弱已经是常态。”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邵志芳曾这样说。
当这个状况反映在高校攻读各学位的女生人数上,除了女博士生仅占36.93%不足半数之外,女硕士占51.65%,女性本专科生达到52.12%。
与此同时,近年来“状元郎”向“状元花”转变的趋势也已突现。
图片来源:Google
中国教育报记者曾对高考状元的统计发现:1999-2008年间,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其中,文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7.9%,理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
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全国高考状元性别比例调查发现,最近10年来女状元称霸全国17省,江苏、吉林、北京的女性占比超过70%。数据显示,女性比例上升至达53.41%,男性占46.59%。
其中,2007-2016年全国理科状元中,男状元始终占据明显优势;而在全国高考文科状元中,女性已经远超男性,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称霸全国考坛。全国17个地区的女状元比例超过男状元,江苏、吉林和北京三省市女性状元所占比例超过70%,雄踞全国各地区前三甲。
数据来源: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
而在大洋彼岸,纽约时报曾发文《美国的男孩垮了》。文章写到,男生在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等各种障碍中,存在的问题均多于女生。
男孩更容易沾染上各种成瘾行为。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文章中提出,过去的50年重新定义了在美国身为女性的意义。
今天的女孩被告知,她们可以做任何事,成为任何人,她们已经充分接纳了这样的信息:在学校里,她们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超过男生。
图片来源:时代杂志
在过去数年里,随着平权运动的展开关于女性气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形式与表达,人们一直在展开讨论,女孩们也成为了这些讨论的受益者。
但是,男孩们却落后了。
太多的男孩被困在同一种令人窒息、早已过时的男子气概模板之中。
图片来源:Google
从生理角度上来看,有研究证实:3.5岁女孩的大脑语言区相当于5岁男孩的水平,在幼儿小学阶段,男孩的生理发育、心理发育都落后于女孩。
英国学者杰夫·哈曼对男孩的心理落后提供了量化结论:在11岁时,男生口语能力、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育水平分别比女生晚11、12和6个月。
在学业压力不断下移的今天,许多男孩已经跌倒在起跑线上。
图片来源:Google
女孩对自我的期待和要求提高
而就在“男孩危机”的舆论甚嚣尘上的同时,当我们把目光投注到那150万选择成为“学霸”的女孩身上,却发现她们眼前的路其实并不好走。
22岁的女大学生叶米就读于中国一所211大学的非王牌学院,每年为社会输送的人才显然是供大于求。
眼下,大四的叶米和身边无数同学们一样,必须迅速用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决定自己未来人生的方向。
毕业时,求职的人向左,考研的人向右图片来源:Google
叶米从宿舍搬出去后,就在学校附近的考研房里宅了好几个月,同时做着校招与研究生考试的两手准备。
教辅资料,买;面试攻略,买;
张雪峰的视频,买;
提神健脑的营养品,买。
叶米虽然足不出户,却创下了大学期间最高消费的纪录。
图片来源:Google
这还不够,每天中文外语结合,学习不累;再加跑步7圈,自可强身健体。在毕业前很长一段时间,叶米都是苦着心志,劳着筋骨,好友看着她日日憔悴的“惨状”,都说是“天降大任”也不为过。
但他们不知道,如果不拼到这种程度,叶米可能就要回老家,接受被安排的工作,被安排的相亲,然后安分守己地老去⋯⋯
危机感是努力生存的核心原动力,虽然女孩仍然面临着男权社会中的大量障碍,但相比懵懵懂懂的男孩,她们已经日益做好进入战场的准备。
我们要比男人优秀得多才能被看见
研究生毕业的麦子今年26岁,在迈入社会的第一刻,忽然发现:
求职市场里最先成功的还是男性。
据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一项调查显示:56.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除招聘公告上直接写明类似“仅限男性”的显性歧视外,隐性歧视更多,也更难以防范。
很多单位在简历筛选、面试等环节就把女性自动“屏蔽”掉了。
图片来源:Google
女生在工作过程中也往往会面临着工资、福利、晋升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某校园招聘网站统计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求职状况数据显示,43.25%的男生在1个月内找到了工作,而66.37%的女生用了2-5个月的时间才下定决心。
网站另做了调查,发现男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看重薪酬及工作的挑战性;而女生则会更仔细地考虑工作的后续发展前景、晋升空间与稳定性。
图片来源:凤凰财经
一项调查显示:近70%的女生和超过40%的男生都认为“女性成功的渠道没有男人多”,78%的女生和近60%的男生都认为在求职升迁方面“男人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机会”,认为机会均等的女生只有16%,男生则为25%。
医药学专业的燕子念完3年研究生,在同一个科室遇见了大学毕业就出来工作的同班同学。她无法计算,这三年时间究竟是自己学得多,还是老同学赚得多。
25、26岁,正是女性适婚、适育的年龄,这时候求职的你在企业的眼中,就是即将要白领生育津贴的虎狼。患有严重被害妄想症的HR,更是生怕你就是冲着福利保障而来,卸了货就辞职。
图片来源:Google
即使是不存在岗位限制的文科类专业,即便女生的专业成绩、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都优于男生,但在求职时依然会遭遇困难: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要男生。
而且,用人单位的理由很充分。比如:中小学校会说“学校里不能全是女老师”;新闻媒体说“一些有危险的采访任务,还是派男记者去更放心”。
在种种社会现实面前,女生在学历上的优势无法转换为就业优势,她们只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有可能争取被看见。
“平衡家庭和事业”只是女性考虑的问题?
工作之外,在一个当代女性“天然可以出门工作”的时代,她们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却没有相应减少。看上去职场夫妻各有一份工作,各有一个家庭,但在社会期许他们在家庭中扮演的戏份却相差太多。
从白领妈妈的工资不足以支付保姆费用的讨论,到“40岁女演员”无戏可拍的事业危机,再到如今女性在求职时面临的性别歧视……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热议的关于女性的话题,也让我们看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女性,都在面临着如何发展事业、如何平衡家庭、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问题。
图片来源:Google
平衡家庭和事业从来就是女性的两难命题,而不是男性的,无论在文化上、制度上还是政策支持上,都让男性拥有“以事业为重”而可以适当减少家庭责任的特权。
当一个男性高管长期加班熬夜,带领团队冲业绩,人们很少去考虑他们是否因此疏于照顾家庭,而是夸他敬业爱岗。
而一个这样的女性高管就可能不一定了。
图片来源:Google
“工作狂,怪不得到这把年纪还没嫁出去”、
“一定是还没生小孩,所以下班也不急着回家,尽折腾下属了”
很少有人会从是否影响家庭的视角来衡量男性的作为,而一个在家庭中没能“履行义务”的女性即使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仍然会被视为是有重大缺陷的,是个没能扮演好妻子或母亲角色的“不完整的女人”。
这根本就是大型双标现场。
图片来源:Google
显然,女性对自身对高要求和高期待,让她们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
无论男女,并不会因为没有扮演某个社会角色而变得不完整,而女性的独立,也从不意味着与男性角色的对立。
这些背负利剑和铠甲的女孩,很可能是因为被要求着坚强,才跌跌撞撞地强大起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