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校园欺凌?孩子痴迷网游?这部重要法律迎“大修”,筑牢法网解决你的担心(组图)
校园欺凌、未成年人遭性侵,少年打赏主播花光父母积蓄、连续长时间打网游猝死……近年来,这些令人揪心、让人深思的新闻报道屡屡出现。它们引发广泛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主人公都是本该天真烂漫的未成年人。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当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当他们在网络的花花世界中迷失自我,我们能做些什么?完善立法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据统计,在今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共有779位人大代表(占参会代表总人数的26%)提出涉及未成年人的议案达28件,其中,416位人大代表提出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方面的议案13件,提出建议11件。
在各方面的强烈呼吁下,未成年人保护法继2006年和2012年后,在今年再次迎来了“大修”:10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臧铁伟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委员长会议建议10月份常委会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10月21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了解到,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大修”有不少创新点和亮点:例如,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实行时间管理;规定了校园安全的保障机制,增加了学生欺凌的防控与处置措施;为避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创设了涉及未成年人相关行业的从业资格查询制度等。
实行网游时间管理制度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除传统的游戏外,一批手机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群体热衷的娱乐方式,也催生了数量众多的未成年游戏玩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1.91亿,占青少年网民的66.5%。今年4月由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中有64.2%将玩游戏作为主要休闲活动。其中,手机游戏使用比例明显超过电脑游戏。
由于未成年人的控制力和判断力通常有所欠缺,因此,沉迷游戏导致重大财产损失,甚至造成身体伤害的案例时有发生:例如,青少年甚至低龄儿童在手游中“氪金”、花巨资购买游戏装备,甚至花光家中积蓄。此外,一些地方还发生了青少年因连续长时间玩游戏而猝死的悲剧事件。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21日下午,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毅亭在作说明时也指出,当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特别是网络游戏问题触目惊心,这些问题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因此,如何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现象多发,也成为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法关注的重点。
记者注意到,修订草案第六十五条就提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实行时间管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提示,并采取技术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
一旦这一部分内容获得通过,未来,有关主管部门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长。
此外,针对未成年人在网游、直播中过度消费等现象,修订草案第六十四条则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提供便利。
在法律层面明确学生欺凌定义
近年来,针对多发的学生欺凌事件,国家有关部门展开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治理行动:为建立健全防治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欺凌行为发生,2017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今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发布消息称,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诉5750人,有效震慑校园欺凌犯罪。
而在此次提请审议的修订草案中,对于防范学生欺凌也作出了多项规定。值得注意的是,修订草案在法律层面为“学生欺凌”做了明确定义:修订草案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者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者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等行为。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而对于学校防范学生欺凌的义务和责任,草案第三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培训和教育。
一旦欺凌事件已经发生,学校又应当如何处置?对此,本条规定,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和处理,并通知被欺凌和实施欺凌行为的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应当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此外,学校应当配合有关部门,根据欺凌行为性质和严重程度,依法对实施欺凌行为的未成年学生予以教育、矫治或者处罚。
设立从业资格查询制度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为避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修订草案还创设了涉及未成年人相关行业的从业资格查询制度。
草案第五十四条规定,招聘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从业人员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暴力伤害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记录;查询发现其具有前述行为记录的,不得录用。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应当定期对本单位在职人员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暴力伤害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记录进行核查;查询发现其具有前述行为记录的,禁止其继续从业。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如果用人单位不遵守上述制度,有关部门将会如何处罚?
草案第一百二十八条就此明确: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招聘从业人员或者对在职人员进行核查时,未按照规定向公安机关进行查询,或者录用、继续聘用具有性侵害、虐待、暴力伤害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