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龄港姐冠军,嫁给李小龙哥哥,离婚后活成全香港的欲望...(组图)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可有这样一个女人,6岁被母亲抛弃,3年流浪街头,13年在孤儿院生活。
她却从弃儿逆袭为香港小姐;从举止粗鲁的野丫头成长为礼仪专家;从成为母亲到寻找并原谅自己的母亲;从被救助的对象到热心慈善的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童年给她的伤疤终究成为她熠熠生辉的勋章。
她,就是张玛莉。
她还有个更被大众所知的身份——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嫂子,但她的人生,远比李小龙传奇,更值得大家思考:
一个女人,童年悲惨,不靠婚姻,到底凭借什么走出伤,活出光?
张玛莉六岁那年,被母亲抛弃,成为流浪街头的孤儿。
两三天没有饭吃是常事,偶尔店老板给她一碗叉烧饭,就是人间美味。她常睡在别人家的天台或者楼梯底,香港多台风,打湿她仅有的容身之处,她只能挪到二三楼的转角位,可怕的风声里,她害怕得不敢入睡,曾经,她以为这就是命运。
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她悲惨了三年,不幸中的万幸,9岁,她被香港孤儿院收养。
功成名就后的采访里,她总说“孤儿院”是她的娘家,让她衣食无忧有书读,让她学会唱歌、跳舞,更养成她自律积极的性格。
生活上的满足无法弥补情感上的缺失。
玛莉的伤痛藏在黑夜,只有被眼泪浸湿的枕头知道她的哀愁。
玛莉说:“学校布置作文,写亲爱的妈妈,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写。还有一回,大家选小朋友去日本旅游,本来有我,后来说因为我没有妈妈签字,不可以去,那时候,我真的很恨她。”
“为什么妈妈不要我”,一直是她心头无法解开的痛。
多年后,张玛莉回首过去,她说“千金难买少年贫”,她很感谢那段悲惨经历,让她意识到命运的恩典不是随便得到的,每一份福气都需要好好珍惜。
幼时的张玛莉并不一定懂得那份道理,但经历过流浪的她无比珍惜那时候的生活。
她学习非常刻苦,21岁时,精通粤语,普通话,英语和日语,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一个孤儿,顺利长大,有一份好工作,已然是最好的归宿。
张玛莉的一生,却像爬山似的,一山更比一山高,不断创造奇迹。
1975年,张玛莉23岁,被同事怂恿着去参选香港小姐。
她看中的却是主办方提供的为期两个月的培训课程,包括礼仪,演讲技巧以及形象塑造。在这之前,张玛莉说自己一直像个男孩子,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美,更不懂礼仪。
曾经,一位外籍老师邀请孩子去高级餐厅吃饭,她穿着随意就去了,因为太兴奋,拿着刀叉敲碗筷,在餐厅四处溜达,和陌生人聊天。
老师对她说:“玛莉,你这样到处跑很没礼貌,其实这里人都不知道你是孤儿,可你刚才那个样子,大家都会觉得你没有家教。”
当时的玛莉,羞愧得恨不得找地洞钻进去,没有家,没有父母教,是她隐藏在心里的痛。
为期两个月的培训,给了她致命的吸引力。
这一次,命运对她很公平,张玛莉底子好,礼仪培训后,迅速崭露头角,即便,她当时年龄偏大,却一举夺冠,成为香港历史上第三位“香港小姐冠军”。
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香港小姐是很多女子梦寐以求的荣耀,之后,她们或选择进入娱乐圈,或选择嫁入豪门,当然,也有很多人最终默默无闻。
张玛莉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一条路。
她说:“获选香港小姐给我的感觉,只是人生的另一个开始,至于这个开始是好是坏,很在乎每个人的理想和追求。”
她的新开始是:更努力的学习。
她用香港小姐的奖金,在香港理工大学修读工商管理课程;一边做雅芳香港区的事务经理;还同时在电视台做幕后编导,她也参演过几部电视,好评度非常高,但她对作品的要求非常严苛,合作过几部作品后她就不再参演。
多年后,她开玩笑,当时的选择都是为了“钱”。
追根溯源,我们发现,当时的她,已然清晰地知道,娱乐圈(当时演酬很低)再光鲜亮丽的名气,嫁入豪门再美好的寄托,都比不上自己拥有安身立命的技能来得实在。
与其说她选择钱,不如说,她一直追求的,是不懈学习的自我完善。
因为她的不懈学习,她才能习得唱歌跳舞技能,掌握多种语言,为夺冠奠定基础;
她在礼仪培训才能吸收精华,一举夺冠,更在后来将礼仪发展成事业,被聘请为礼仪专家,更被赞誉为“香港礼仪培训第一人”;
也因为她的不懈学习自我完善,后来被评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再后来,又被评为商界精英,优秀企业家。谈到这些过往,玛莉的信念很坚定:
“什么是成功?今天到了一个位置,给了你一个奖,你知道这个方向是对的,是成功的,但你不能一直停在那边,你要再成长,再成功,人生都是这样的。”
凭借不懈学习自我完善,玛莉的人生一步更比一步高。
外在的成功不能治愈童年带来的内在伤痛,玛莉的另一项人生使命就是“不断自我治愈”。
1980年,张玛莉嫁给了香港天文台的李忠琛博士,也就是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哥哥。
据说,人的一生有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次是出生,一次是结婚。
尤其是女人,总觉得嫁人后,就有了命运的依靠,人生的方向,丈夫子女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无数人期盼婚姻美满幸福,良人白头偕老,觉得这才是女人的圆满。
遗憾的是,张玛莉和李忠琛在婚后15年,选择了和平分手。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没有白头到老并不是婚姻的失败,相反,只要能在婚姻里汲取到养分,那就是对彼此都有益处的婚姻。
离婚后的玛莉,也非常认可:“即便在不开心的时候,我也有可倾诉的亲人,他们就是李忠琛和一双儿女。”
世界上的很多悲痛来自于受害者心态,很多人会觉得,为什么全天下我最惨,从小被父母抛弃,十几年孤儿,好不容易结婚,还离婚,我的命运为何这么苦?
受害者总是爱陷在伤痛里不出来,玛莉却一直在积极地自我治愈。
她曾得过空间幽闭症,没办法呆在类似电梯这样的狭窄空间,但她从不躲避,为了克服恐惧,她每次都站在最前面,为大家服务来克制害怕。
犹如她一次次在生活中揭开童年的痛,把阳光引进来温暖自己。
她在家庭生活中治愈童年的伤。
生下一儿一女后,玛莉把自己从未在童年得到过的关爱,悉数给了孩子,送孩子去幼稚园,给孩子过生日party,她比孩子还兴奋,用她的话说:“神真的很爱我,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弥补了我童年缺失的那部分经历和体验。”
她为自己找到很好的宣泄情绪渠道。
她喜欢画画,摄影。她说画画是一个非常好表达情绪的工具,至于摄影,她把拍摄的每一张照片当做孩子,看到喜欢的,拍照留下来,取一个名字,是不是很像收养孩子?
她曾举办《孩子,看着你,我怕》的摄影展,展出了她十年来到贫困地区拍下的作品。
她说:“我曾经带着很多物资去帮助那些孩子,去了之后,才发现,不是我们帮助他们,是他们帮助我们,他们在贫穷中的尊严和对爱的分享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慈善上。
她几乎担任过香港所有慈善机构的顾问,尤其热衷于帮助贫困儿童,认为“施比受有福”的她,通过写作,电台主持的方式,用个人经历为慈善机构推广活动。
凭借她在慈善事业的突出贡献,她被评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成为香港小姐历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香港小姐。
宣泄内心情绪,治愈过往伤痛,两者互相效力。
她开始把对母亲的“怨恨”变成“祝福”,50多岁时,她多番辗转,找到了80多岁的母亲。
两人见面,玛莉没有问为什么丢下我?为什么不来找我?她选择谅解了那时候自顾不暇的母亲,而之后短暂数年的母女相处,让玛莉多年伤痛与遗憾得到弥补。
事业的成功,在于玛莉不懈学习不断自我完善。
但更让人值得钦佩的是,她从未允许自己陷在伤痛里无法自拔,她积极地不断自我治愈,一步步走出童年伤痛,更体会到大爱的意义。
玛莉很感恩自己的人生。
她有自己追求的礼仪事业,更热衷于把爱回馈给社会。
她也很为一双子女自豪,儿子成为博士,女儿嫁给了很好的人;而玛莉自己,也在66岁那年,遇到了同样热衷于慈善的男人。
张玛莉,被誉为香港小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智慧与美貌”并存的香港小姐。
谈到美丽,她真的尽显智慧:“美丽不是靠外表而来,而是给人舒适的感觉,懂得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当然,爱自己很重要,爱自己才会让自己更美,也才能爱别人。”
我们这一生,追求事业成功,追求家庭幸福,渴望人生美满,这个过程中,我们常感叹命运不公,童年不济,婚姻不幸,运气不好。
反观张玛莉,命运在一开始卯足了劲欺负她,她却凭借自己的力量,生生逆风翻盘,活出一张似乎从未被欺负过的脸。
走出伤,活出光,比起美貌,她的智慧更值得我们思考借鉴!